- +1
新版《粉紅女郎》翻車,經典IP錯了嗎?
原創 毒眸編輯部 毒眸
文 | 張嘉琦 符瓊尹
編輯 | 何潤萱
《贅婿》之后,新劇開播第一天,宋軼就道歉了。
這部劇叫《愛的理想生活》,估計大部分人都沒聽過,而它一個更令人熟悉的名字是“新版《粉紅女郎》”。
作為一個經典IP,這部劇自然擁有關注。而宋軼出演的是原版漫畫里“結婚狂”的角色,由于在開播第一天宣傳物料涉及“好嫁風”,因此被部分網友認為有物化女性之嫌,進而抨擊。
宋軼團隊很快做出反應,發布了一則道歉聲明,稱“抱歉沒有考慮周全,本意是圍繞角色本身對結婚‘癡狂’的特點配合宣傳,無意冒犯我自己所處的群體”,并特意把圖片上的“好嫁風”用紅色筆劃掉,改為“溫柔風”穿搭。

道歉風波似乎是這部劇在輿論場里唯一的高光時刻。
云合數據顯示,開播第一周,《愛的理想生活》的有效播放市場占有率就未進入榜單前十。全輿情熱度指數則位列第四,不及昨日剛剛上映的《司藤》。而拆分來看,幾乎所有熱度都是由“話題度”貢獻,在“傳播度”“搜索熱度”等指標方面均未上榜。
收視率的差距同樣明顯。《愛的理想生活》在湖南衛視播出,3月8日的收視率為2.977%。而《粉紅女郎》則在2003年拿到過最高19.67%的收視率。
播出至今,似乎這部劇最大的價值,就是喚起了大家對《粉紅女郎》的回憶。
作為2003年的劇集作品,《粉紅女郎》所呈現出來的女性形象和社會熱點,現在看來仍然不過時,甚至更加契合當下的價值觀。
但為什么在更適合的時代,卻沒有出現成功的翻拍作品?這些存在于我們記憶中的經典作品,還有沒有翻拍的必要?

這不是記憶中的《粉紅女郎》
剛一公布演員名單時,《愛的理想生活》就引發了一輪關于選角的爭議。
出演“萬人迷”的殷桃和出演“結婚狂”的宋軼是炮火集中區。帶著《粉紅女郎》的濾鏡來看,二人都和原版演員形象差距過大:殷桃不夠美,更被豆瓣評價為“鄉土劇女演員”,而宋軼又“不夠丑”,和劉若英在劇里的齙牙形象相去甚遠。

圖片來源:微博
當然,選角正確與否,還是得放在作品當中來審視。在《愛的理想生活》播出之后,這些爭議不但尚未平息,甚至再次得到驗證。
選角的問題首先被造型無限放大。
“萬人迷”溫如雪出場第一幕的造型,就是職場黑色套裝搭配干凈利落的短發,而“工作狂”丁薈橋卻是長卷發和精致妝容。有微博網友評論,這兩人是拿錯劇本了嗎?
而本來是《澀女郎》里最突出的人物設定,也處理得不盡人意。在原作中,四個女生有著非常明確的性格標簽,甚至成為她們的別稱。
但在《愛的理想生活》里時,性格卻成為了一張輕飄飄的標簽,粗暴地貼在了演員的臉上。
丁薈橋“工作狂”的表現是在辦公室對下屬大發脾氣,溫如雪則是靠著不斷輸出“戀愛金句”就輕易地吸引到男人的注意力。
至于“結婚狂”,從原版里出生于單親家庭、極度自卑的齙牙女孩,搖身一變成為養尊處優的大小姐。有豆瓣網友表示,“白富美都嫁不出去,現在婚戀市場已經內卷到這個地步了嗎?”
不僅角色沒立住,劇情也不太吸引人。幾乎所有都市劇經常被詬病的問題,在這部劇中都有所體現。
首先是職場戲。從《愛的理想生活》目前播出的幾集來看,為了凸顯獨立女性的概念,幾個人的故事線都離不開職場。但是有關職場的戲份都經不起細究。
為了突出戴希希和未婚夫劉柯之間因為家境不對等而產生的矛盾,劇情安排劉柯因為跟戴希希求婚而錯過一場應酬,導致公司丟失了一個大客戶。正當他憂慮不已之時,客戶突然轉頭來電求和,原因是得知他是戴希希的男友——整段下來,觀眾并不清楚他們的具體工作,只覺得這位客戶未免太過意氣用事。

這種為了圓感情線而強行添加的職場戲還有很多,比如丁薈橋從前男友那里得知了搞定甲方的方法,竟然是假裝在咖啡店偶遇,并幫她買咖啡;溫如雪作為婚禮策劃公司的老板,唯一一次出現在工作場合,是為了跌入伴郎的懷抱。
職場被當成戀愛工具,“搞事業”沒講清楚,但感情線又過于狗血,甚至毫無懸念。
以前有電視機的時候,對狗血劇情的吐槽發生在客廳的沙發上。而現在有了彈幕文化,這些爛俗的戲碼再也無處可藏了。它們和彈幕網友形成了巧妙的聯動,大部分情節都能夠被彈幕準確預測。
在劇中飾演劉柯好友的魏大勛,在和戴希希說第一句話時,彈幕就紛紛猜測這將是戴希希的未來男友。
同樣被認為是都市劇通病的問題還有“富人含量過高”帶來的懸浮感。劇評人毛尖曾經在專欄中寫道,“一上來就安排好財富和智商的等級序列,是國產劇最危險的地方。”
在《愛的理想生活》里,富家千金戴希希和市場部總監丁薈橋是多年好友,溫如雪是公司老板,還有錢供自己妹妹溫小陽(原版的哈妹)澳洲留學。
現在的都市劇里,似乎已經看不到《粉紅女郎》里那些諸如幼兒園老師和化妝品柜員的職業了。豆瓣有網友感嘆:“看了兩集,發現這是富人的世界。”

《粉紅女郎》的時代
《愛的理想生活》的播出,喚起了觀眾對《粉紅女郎》的集體記憶。
開播后,《粉紅女郎》的豆瓣評分從7.3一路升至7.8。有很多人表示是看完新版之后,來給舊版補上評分。還有網友評論道,翻拍劇的作用就是提醒人們重溫經典。

《粉紅女郎》 圖片來源:豆瓣
《粉紅女郎》的原著作品是由朱德庸創作的漫畫《澀女郎》,于1992年在中國臺灣發售,并創造了3年70萬冊的出版奇跡。
1998年,《澀女郎》進入大陸市場。同年,美劇《欲望都市》和TVB出品的《陀槍師姐》相繼上映,女性作為主角,開始在電視熒幕上嶄露頭角。《澀女郎》也進入了影視化階段。
2002年,在《粉紅女郎》拍攝途中,由《澀女郎》改編的話劇先行上演,由戴軍、李靜主演。
話劇導演張幼梅曾在接受網易采訪時表示,她認為當中的四個女性是所有女性四面的總和,她們的身上有所有女性的影子。“澀女郎”也被《新周刊》雜志評選為年度“她世紀”女性代言人。
因此,《粉紅女郎》放在當下來看就是所謂“大IP改編”,從選角到拍攝都備受矚目。更在2003年一經播出,就長駐收視率前五。
此后,大陸市場仍有女性群像戲推出,比如2004年的《好想好想談戀愛》和2005年的續集《搖擺女郎》。
前者的設定與《欲望都市》更為相似,四位女主角都是精英人士,且更側重于感情線的展開。相比之下,《粉紅女郎》的背景設定則更為“本土化”,也讓觀眾更有親近感。
而《搖擺女郎》則被大眾網評價為“一場標準的模仿秀”,由于檔期原因,四位演員中只有哈妹的扮演者薛佳凝保留。《粉紅女郎》創造收視神話后,在觀眾心中已然有了地位,因此驟然更換演員的續集反響平平。

《搖擺女郎》
事實上,《粉紅女郎》和原版漫畫《澀女郎》也有較大差別,從朱德庸當時接受采訪的文字來看,幾乎算得上是“魔改”。因為直到劇集播完,他才只看過十集。
問及對該劇的評價時,朱德庸表示,“沒有表達出原作幽默辛辣的效果,電視劇追求溫馨感人的風格,在本質上它們是兩種創作方向。”
但同時他也說,自己只是一個“旁觀主義者”,電視劇是借助了《澀女郎》的品牌進行再創作,希望創作者能“放開手腳”。
《粉紅女郎》給原著“去澀”,罩了一層粉紅色的濾鏡,并用輕喜劇的風格消解了漫畫情節的夸張感,因此盡管與原作風格差距較大,仍然在當時掀起了廣泛討論。各大時尚網站都在解析四位女生的穿著和妝容,天涯論壇上有人分享長篇幅的劇評,以及對角色偏好的激烈爭執。
而時隔18年后回顧,《粉紅女郎》唯一有時代感的地方,或許只有畫質。
和現在動輒幾十集的注水劇相比,盡管《粉紅女郎》全劇也有39集,但劇情推進的節奏很快。第一集就以逃婚的新郎大寶為線索,把所有角色都串了起來,并讓他們相繼出場,用哈妹撿到的別墅獎券,開始了“同居生活”。
感情方面也是進展神速,方小萍在“追夫”過程中偶遇一號男主角王浩,緊接著又在第二集就認識了二號男主角羅密歐。而在《愛的理想生活》里,溫小陽直到第四集末尾才出場,其他三位女主角的關系也尚未展開,停留在背景介紹上。
這也是群像戲的難點所在,由于主角較多,因此在篇幅設置、順序安排和不同故事線的交織上都需要花心思。
《粉紅女郎》中,雖然出場角色很多,但彼此勾連很緊密。萬玲、余露、王浩和方小萍的“四角關系”貫穿始終,何茹男與萬玲則是事業伙伴,共同籌劃“女人俱樂部”。
此外,劇中所探討的有關婚戀觀、兩性關系和追星等話題,現在也仍然不過時。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粉紅女郎》中的金句就會被截圖傳播一遍。“萬人迷”萬玲在劇中被稱為行走的情感百科,貢獻了最多的金句。
她看待男女關系的諸多觀點都超前于時代。例如對于現在都市劇中從不缺席的第三者,她的觀點是:“當三角戀出現問題時,笨女人想辦法解決女人,聰明女人想辦法解決男人。”

而“好嫁風”之所以陷入輿論風波,是因為這種“通過改變外表來取悅男人”的想法不合時宜。早在18年前,方小萍就在追求酒吧DJ羅密歐時嘗試過這種方法,并被證明無效。
除了兩性關系之外,由哈妹所代表的“追星少女”,也映射了當下的熱門話題。對于朋友將偶像“綁架”的做法,她的回應是:“就因為他是你的偶像,你就把他綁到家里來,強迫他做他不愿意的事情,你根本就沒有把他當人看。”在她看來,這不是粉絲對偶像的陪伴,而是一種對雙方的傷害。
《粉紅女郎》是一部跳出時代濾鏡的劇集,它開啟了中國內地都市女性群像劇的先河,被新周刊評價為是“中國女性的底色”。豆瓣一則最新的短評寫道,“五分打給我永遠的千禧年,永遠想念在還沒有液晶電視時播出的《粉紅女郎》,和回不去的時光。”

今天我們還能翻拍嗎?
朱德庸曾在原著《澀女郎》中寫,他想寫的是四種單身女郎的類型——只要愛情不要婚姻型,只要工作不要愛情型,整天只想結婚型,愛情婚姻是什么都不知道型。而這四種類型,至今依然有龐大的群體,并帶來了更多的敘事可能。
從這點來說,經典IP本身并未過時,過時的只是翻拍失誤的人。
《愛的理想生活》的核心問題,或許就是在呈現時過于“懸浮”。只要工作的人,除了摔文件和發脾氣,沒有其他證明工作能力的方式;只要愛情的人,在處理兩段分手時采用的手段卻是“裝哭”和“來大姨媽”,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圖片來源:微博
正如《粉紅女郎》一樣,絕大多數IP能以沉淀下口碑和熱度,都說明其內核具備書寫空間,可以通過新的影視化注入新的表達。
2000年出品的《西游記后傳》,將故事放到西天取經之后,如來轉世為人,天庭被妖魔占據……大膽的戲說曾讓其陷入口碑爭議,但近幾年豆瓣評分一路從6.6分升至7.8分。
2001年出品的電視劇《蝶舞天涯》則更是對三國故事徹底的解構,貂蟬成了修煉巫術的“巫女”,華佗是一個會神經質地贊美“這傷,傷的好”的醫癡,劉備不過是一名道貌岸然的梟雄,如今也被稱為“神劇”。
哪怕不像上兩部這樣,將經典素材挪用作新表達的“戲說”,而是忠于原著內核認真呈現,也能博得滿堂喝彩。
2017年版的《新射雕英雄傳》,是自2003年張紀中版《天龍八部》后,內地此后唯一豆瓣破8分的金庸改編作品。“還原度很高,是按照原著的節奏拍的。場景都是實景拍攝真的很舒服,人物服飾也很符合身份,粗布麻衣很養眼。”此條評論也在豆瓣上獲得超2000的點贊。
在毒眸(微信ID:DomoreDumou)看來,內核沒問題的翻拍劇難在要突破兩重限定:時代價值觀限定和地域特色限定。
時過境遷,過去曾風靡一時的設定,放到現下就會面臨價值觀上的挑戰。臺版《流星花園》中,男主角道明寺做出了許多堪稱是校園霸凌的行為,在劇集上呈現難免有渲染校園暴力的嫌疑;向來崇尚“真愛至上”的瓊瑤,會在《一簾幽夢》中寫出“你當時失去的只是一條腿,而紫菱失去的是她全部的愛情”這樣如今會被嗤之以鼻的臺詞。
但若是對這樣與劇本人設、乃至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因素的設計做出改動,很容易傷筋動骨。2018年版的《流星花園》將原先“作惡多端”的F4改成“能申請到優等獎學金”“拿下無數橋牌冠軍”的優等生之后,人物之間的張力就縮水了不少;瓊瑤作品中真愛能獲得一切豁免權的價值觀是其靈魂所在,若是改動,劇情基本也需要重寫。

圖片來源:豆瓣
另一重限定,則是翻拍不同國家的劇時常出現的水土不服的問題。
能拿下豆瓣9.2高分的日劇《深夜食堂》,到中國就成了2.9分的雷劇。即使對故事、人物等先按下不表,“深夜食堂”這個場景在中國,就遠不如“深夜大排檔”來的合適。
日劇原版《約會戀愛是什么》的男主角是一名資深文科宅男,才華橫溢,稱自己為“高等游民”,但翻拍過來后,其才學打了折不說,脫離日本“御宅文化”背景后,男主成了一個理直氣壯的啃老族,一名“不高等油民”。
至今,第一重限定因為自帶時代特色加成,至今鮮有改編成功的例子。但后者地域差異帶來的“水土不服”,卻并非不可改善。
去年以8.8的豆瓣高分躋身“2020年豆瓣國產劇評分TOP10”的《棋魂》就是例子。《棋魂》將故事背景,放到了90年代的中國,通過各種貼合時代的服化道,讓日漫落地成一部懷舊的青春劇。同時,原著里中二、熱血、深情的內核卻并未丟失。

《棋魂》 圖片來源:微博
總之,翻拍行為不能一桿子打翻,重點還是要在原有IP基礎上,究竟還想做出什么樣新的表達。
《棋魂》剛播出時,不少觀眾會質疑時光的能力被削弱了,但對于主創而言,他們更想講的是少年成長故事,“前面把他削弱,成長空間會更大,而且如果時光一開始天賦就那么高的話,對那些對圍棋不太了解的觀眾不夠友好,我想讓大家跟著時光的視角,一起喜歡上圍棋。”《棋魂》導演劉暢曾告訴毒眸。
作為翻拍劇,《愛的理想生活》身上,其實并未背負這兩重限定的枷鎖。如今它在表現四種類型女性時的刻板和局限,不得不說是遺憾的。
如果只是一味地想做IP的“啃老族”,把其固有名聲作為招商工具,那么即使播出時數據很好,口碑卻只會淪為網友調侃的素材。
比如曾拿下當年收視冠軍的《一起來看流星雨》,如今最有生命力的片段或許是“云海帶我去了美特斯邦威”;在當年收視居高不下的《新笑傲江湖》,沒有人會把它作為霍建華、陳喬恩的代表作。、
翻拍不可怕,誰差誰尷尬。
原標題:《新版《粉紅女郎》翻車,經典IP錯了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