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處遺址正在修繕,曾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大本營
【編者按】
上海是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
百年以來,上海不斷地改革探索、創新實踐,成為全世界看中國的一個窗口、一面旗幟。
2021年,澎湃新聞追溯百年時光,探訪革命舊址,巡禮紅色場館,尋蹤秘密電臺,鉤沉革命刊物,解密紅色特工,重讀左聯人物……澎湃新聞重磅推出“紅色上海·初心之路”系列報道。
在中興路、西藏北路街心公園的廣場上,由幾塊巨石組成的上海總工會舊址—湖州會館紀念地標特別顯眼。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連日陰雨后,陽光照在上海中興路、西藏北路街心公園的廣場上。
廣場中央一個由幾塊巨石組成的紀念地標特別顯眼,上面鐫刻著“上海總工會舊址——湖州會館”。旁邊的浮雕墻上,記錄的正是上海工人糾察隊持武器攻克湖州會館的歷史時刻。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工人糾察隊攻克湖州會館,上海總工會遷入作為機關會址,這一年的3月24日至4月13日上海總工會在此公開辦公。
位于中興路828號的湖州會館門樓正在進行改造復原。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以街心公園為起點,沿著中興路往東走約100米,就能抵達如今的湖州會館。一幢狹長型兩層磚混結構小樓,夾在西側市北中學教學樓和東側7層居民樓之間。外立面被腳手架和綠色防護網罩住,稍不注意很容易錯過。
完成修繕改造后,2021年下半年,這里將重新向公眾開放。歷經百年,“修舊如舊”的湖州會館將如何訴說那段風云變幻的歲月。

建于1900年的湖州會館大門朝東,位于今會文路201號,門頭風格為中式牌樓和西式鐵藝大門相結合,大門牌樓上方刻有“湖州會館”字樣。
大本營
湖州會館始建于1900年,由浙江湖州人錢信之、沈聯芳等11人集資興建,風格為飛檐高翹、曲徑通幽的典型江南老式宅院,館內筑有樓臺亭閣,置有花壇草地,為湖州同鄉在滬聚會處。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發動第三次武裝起義,“解放了自己的城市”。
工人糾察隊在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學生的配合下,攻克湖州會館。3月24日,上海總工會遷入湖州會館辦公,紅底白字的“上海總工會”橫幅高高掛起。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后,工人糾察隊在湖州會館門前列隊守衛。
從僅存的歷史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工人糾察隊員肩扛步槍、腰束皮帶,站立在湖州會館門樓兩旁,檢查進出人員的證件和標志,嚴防敵人混入搗亂。在這里辦公的人員,胸前都佩戴著“上海總工會職員”的小紅布條。
上海總工會在湖州會館公開辦公期間,門廳兩旁各一開間分別為總工會傳達室和工人糾察隊警衛室。大廳、二廳設立了總工會交通處、總務處、宣傳部、組織部等工作職能部門,上海總工會機關報《平民日報》編輯部和國民通訊社也設于此。

1927年3月23日,汪壽華在湖州會館上海工人糾察隊成立大會上講話。
湖州會館堪稱上海工人運動的大本營。1927年3月23日,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在湖州會館上海工人糾察隊成立大會上講話;3月25日,趙世炎以工人糾察隊指揮的名義,在會館召開記者招待會;3月27日,上海工人代表大會在會館召開,汪壽華向大會報告第三次武裝起義的經過和上海總工會今后的工作。

汪壽華(1901-1927),原名何紀元,亦名何松林,浙江諸暨人。時任上海區委工委書記、上海總工會組織主任。
白色恐怖
風云變幻。幾天后,汪壽華被青幫大佬杜月笙的手下活埋。
杜月笙非常注重處理和各方的關系,早期沒有鮮明立場,甚至曾經協助中共開展了一些活動,汪壽華經常和杜月笙打交道。1927年4月11日,杜月笙邀請汪壽華到他居住的杜公館商議“機密大事”,汪壽華赴約,被杜月笙手下打昏,活埋于滬西楓林橋,時年26歲。1950年末,上海市民挖到汪壽華遺骸。不久,活埋汪壽華的馬祥生、葉焯山被捕并被公審,二人被判死刑,在楓林橋汪壽華遇害的地點被槍斃。這是后話了。
汪壽華遇害的次日,1927年4月12日凌晨4時,60余名流氓突然向總工會發起進攻,被工人糾察隊員擊退。流氓們發起第二次沖鋒時,國民黨第二十六軍一個營趕來,將流氓武器全部繳下,并將他們捆綁起來。
工人糾察隊員見此情形,便以友軍相待,請他們入內。國民黨軍隊突然翻臉,大批軍隊沖入會館,強行繳去工人糾察隊槍械,將糾察隊員和總工會辦事人員全部趕走,占領湖州會館。
當日中午,10萬余名工人、學生和市民在青云路廣場集會,強烈抗議糾察隊被繳械事件,會后進行了示威游行。當游行隊伍經過湖州會館時,大家齊聲高呼,一涌而入奪回了湖州會館,上海總工會在群眾的歡呼聲中繼續辦公。
這天夜里,上萬名手無寸鐵的工人露宿湖州會館天井中,忍受風雨侵襲不肯離去,誓以生命捍衛總工會。第二天下午,國民黨當局再次在寶山路上制造了血腥大屠殺,并再次占領湖州會館。
在白色恐怖下,上海總工會被迫轉入地下,繼續秘密領導工人斗爭。

湖州會館建筑大部分于“一二八”淞滬抗戰時遭日軍轟炸,毀壞殆盡。
修舊如舊
令人唏噓不已的是,這座見證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上海總工會舊址(湖州會館),大部分建筑于“一·二八”淞滬抗戰時遭日軍炮火炸毀,僅余西首丙舍部分房屋。
新中國成立后,在湖州會館的地界上蓋起好幾幢鐵路職工宿舍。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會館遺址上陸續建造了鐵路局職工宿舍、市北中學教學樓,當年會館老建筑及周圍環境原貌已蕩然無存。
“建門樓的時候我才知道,這里曾經是湖州會館所在地。”市民高女士說,她在會文路201弄(原湖州會館東大門)的鐵路局職工小區出生長大,小時候這里有很多蘇北來滬人員搭建的棚戶區和自建房,后來都拆掉了,改建為職工宿舍和校舍,“中興路上的湖州會館門樓,在我印象中是上世紀末重建的。”
會文路201號當年曾是湖州會館大門,如今已成為會鐵小區入口。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戴上安全帽,穿過正在復原施工的湖州會館門樓,后面是一棟面積約100平方米的二層磚混小樓,大門上方的銘牌顯示,這里曾經是“寶山路街道群團中心”。工人們正在一樓切割貼面板,進行天花板、墻面和地面的內裝修,二樓內裝已基本完成。
上海美術設計有限公司施工人員正在湖州會館門樓內的二層小樓進行內裝修。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2020年5月28日,上海市總工會宣布啟動“上海百年紅色工運資源發掘宣傳工程”,并將湖州會館——上海總工會遺址列入重點工程。修繕工作包括門頭改造復原,會館一樓、天井、周邊的展陳及多媒體展陳制作、制定情景黨課等。目前,防水工程、室內拆舊、室內隱蔽工程施工及電力擴容等工作已經完成,正進行室內展陳布置施工。
被腳手架和防護網罩住的湖州會館門樓不寬,夾在西側市北中學教學樓和東側7層居民樓之間。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項目展陳主要以多媒體及室外版畫形式呈現。一樓側重歷史事件綜述,二樓側重現代工會服務及精神傳承。室外版畫設置在湖州會館往8號線中興路地鐵站沿線,以歷史進程為主線,通過12幅版畫全景掠寫以第三次武裝起義為高峰的上海工人運動。”靜安區總工會副主席譚振勇說。
從正在修繕的湖州會館出來,中興路上車水馬龍。如今的上海正以全新的姿態立于世界,而歷經風云變幻的湖州會館正靜靜地注目著眼前繁華。從這里走出的不屈意志,正不斷滋養著上海,提振這座城市的精神。
在中興路、西藏北路街心公園的廣場上,雕刻有上海工人糾察隊手持武器攻克湖州會館和誓死捍衛上海總工會辦公地的浮雕。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