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評兩高工作報告:司法機關的前進方向,就是民心與正義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微信公號3月8日消息,很少有一年能如今年一樣,讓我們一再聽到,時代之筆在歷史的書頁上劃過的聲音。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先后向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作工作報告。在報告中,“兩高”回顧了2020年工作情況,并對未來的工作安排進行展望。通覽全文,長安君認為,在我國多項重要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時刻,勇往直前是兩份報告共同的主題。
司法機關的前進動力,源于追尋法安天下的持守與韌性。
過去一年,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全面勝利。檢察機關批捕涉黑涉惡犯罪14.9萬人,審判機關審結同類案件3.3萬件22.6萬人,隨著保護傘被連根拔除,曾令人“談虎色變”的孫小果、陳輝民等黑惡勢力得到依法清算。
過去一年,依法反腐為從嚴肅貪樹立新標桿。華融公司原董事長賴小民被判處并執行死刑,陜西省委原書記趙正永獲判死緩、終身監禁,包括12名中管干部在內,2.6萬名涉貪污賄賂、瀆職案件被告人為其罪行買單。
過去一年,法律依然是疫情防控的“定海神針”。一批傳謠、騙捐、哄抬物價案件得到依法處置,殺害兩名防疫人員的兇徒受到極刑嚴懲,數萬件因疫情引發的租房、債務履約難,在對不可抗力規則的準確適用中依法化解。
在變化中的時代,法治提供了不變的道理:所有趁火打劫的僥幸,只能落得引火燒身的遺憾。

2020年8月11日,天津,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小民出庭受審。
事實證明,一條逐漸走低的折線圖,表征著與日俱增的安全紅利。
數據顯示,去年司法機關批捕逮捕各類犯罪嫌疑人77萬余人,提起公訴157.2萬人,審結一審刑事案件111.6萬件,判處罪犯152.7萬人,受理審查起訴刑事案件為近4年最低,嚴重暴力犯罪案件為近20年最低。
不用多做渲染,無論是走夜路還是討生活,無需“怕黑”一定是最飽滿的安全感。
司法機關的前進節律,是不斷以理念與制度印證“人民至上”初心。
為減輕群眾訴累,“兩高”不約而同引入新機制,比拼案件量、勞苦才能功高的傳統觀念一舉扭轉。
2020年里,人民法院構建起中國特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機制,訴前成功調解民商事糾紛424萬件,同比增加191%。全國法院受案量自2004年以來首次下降,越來越多的矛盾不待進入訴訟程序即已化解。
人民檢察院發布運用以“案-件比”為核心的案件質量評價指標,在普通人看來遙遠的“賽道轉換”,卻減省了41.2萬個非必要辦案環節和統計中的“案件”;與此相對,自行補充偵查案件卻沖上4.8萬件高點,達到2019年的23.5倍。擠出不必要的“往返跑”環節,讓辦案質效一路向前。
在與群眾體驗有關的其他領域,司法機關的改革成績單同樣可圈可點。
認罪認罰從寬得到進一步完善,全年制度適用率超85%,一審服判率超95%,高出其他刑事案件21.7%,有效回應了重罪案件占比持續下降的司法新局面。
智慧法院建設持續提速,全國法院一審立案申請總量的54%來源于網上立案,互聯網法院在線庭審平均用時36分鐘,比線下節約三分之二,裁判文書上網公開總量超過1億份,中國特色的互聯網司法新模式世界領先。
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在司法產品的“升級上新”中,得到充分彰顯。

司法機關的前進方向,旨在對四個字的反復叩問,那就是“民心”與“正義”。
不因家事“難斷”而回避,去年全國法院簽發人身安全保護令2169份,家暴防治向婚前、離婚后及精神暴力延審,以法律保護紓解親密關系中的信任危機。
迎擊互聯網上的匿名侵權,檢察機關積極介入男子造謠取快遞女子出軌案、網絡大V貶損詆毀戍邊英雄案,宣告肆無忌憚的網絡暴力必將在互聯網法治面前碰壁。
捍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少年法庭和“一站式”辦案場所紛紛上線,“百香果女童被害案”兇手獲判死刑,校園性侵案中玩忽職守的學校負責人被追究刑事責任。司法機關以無言行動發出激昂聲音:對于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只有“零容忍”。

2018年10月4日,女童晴晴在賣百香果回家的路上遇害;2020年2月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兇手執行死刑。
過去一年,法院、檢察院在更多事關公平正義的問題上打出了“組合技”。
《民法典》實施前夕,“兩高”及時清理司法解釋及規范性文件,以同日七部配套司法解釋集體亮相的“大陣仗”迎接“民法典時代”到來。聯合針對虛假訴訟出臺懲治意見,糾正虛假訴訟萬件以上,以6300萬元“天價”的頂格處罰嚴懲失信行為;針對盜竊破壞公共場所窨井蓋出臺指導意見,督促整改窨井安全隱患17.6萬處,使百姓無需因腳下的風險“步步驚心”。堅守疑罪從無、證據裁判,對不構成犯罪或證據不足的不批捕13.8萬人、不起訴4.1萬人,依法宣告656名公訴案件被告人和384名自訴案件被告人無罪,在法律這一唯一標準面前,堅持底線不留情面。

在報告最后,首席大法官、首席大檢察官向法、檢干警發出了同一號召: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一切實踐與努力說明,我們正身處的這個歷史交匯點,不是時代推來的,而是主動奪取的。回首來時路,中華民族在吶喊中走出曲折和低谷,用真理的光輝照亮前路。
在百年華誕前夕的沖刺時刻,讓我們以飽蘸公平正義的筆墨,書寫一個文明的憧憬;以足以令先輩驕傲的法治成就,啟迪未來,不負人民!
(原題為:《今天,兩位副國級聯手“赴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