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大關鍵詞速讀兩高工作報告
過去的一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沖擊影響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中國成為世界上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
司法審判如何精準服務“六穩”“六保”,檢察智慧如何助力決戰脫貧攻堅?3月8日,最高法、最高檢在工作報告中交出了答卷。
過去一年我們還看到,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圓滿收官”,社會各界普遍認為,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最得人心的大事之一;被羈押近27年的張玉環平反昭雪,無罪釋放,他是目前公開報道中被羈押時間最長的冤錯案當事人;收受財物近18億元的賴小民被判處并執行死刑;最高法指令再審“百香果女童被害案”,被告人被依法改判死刑。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梳理出兩高工作報告中懲治涉疫犯罪、掃黑除惡、反腐敗、糾正冤錯案件、貫徹實施民法典、服務“六穩”“六?!钡仁箨P鍵詞,這些司法印記,是過去一年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為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填寫的歷史注腳。
懲治涉疫犯罪
疫情是2020年繞不開的關鍵詞。如何筑牢法治抗疫防線、維護防疫秩序和社會大局穩定,檢驗著國家治理能力。
2020年,最高檢及時出臺系列司法政策,指導依法追訴妨害疫情防控犯罪,繼年初打破常規、連續發布10批55件典型案例后,再就核酸檢測造假、制售假疫苗等發布4批19件從嚴追訴典型案例,指導辦案、震懾犯罪、預警社會。湖北等地檢察機關寬嚴相濟,批捕涉疫犯罪7227人、起訴1.1萬人。
法院系統依法快審快結涉疫犯罪案件5474件6443人,對殺害防疫工作人員的馬建國等人依法判處死刑。最高法發布34個涉疫典型案例,嚴懲隱瞞出境史致多人隔離、詐騙援鄂醫護人員、假冒慈善機構騙捐、哄抬物價、造謠傳謠等犯罪行為,形成有力震懾,維護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經濟社會秩序。各級法院開展涉疫矛盾糾紛集中排查化解專項行動,依法妥善處置國內外各種涉疫濫訴,堅決維護依法防控疫情秩序,堅決捍衛我國司法主權和國家尊嚴。
掃黑除惡、反腐敗
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在2020年圓滿收官,法檢兩家各自曬出了自己的成績單。
最高檢會同有關部門制定9個指導性文件,統一辦案標準;對 150起重大案件掛牌督導。2018年以來,檢察機關共批捕涉黑涉惡犯罪14.9萬人,起訴23萬人,其中起訴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5.4萬人,是前三年的11.9倍。對未以涉黑涉惡移送審查起訴的,依法認定5732件,占起訴數的15.9%;以涉黑涉惡移送,依法不認定2.1萬件,占受理數的36.3%。堅持除惡務盡,起訴“保護傘”2987人。
專項斗爭以來,各級法院審結涉黑涉惡犯罪案件33053件226495人,結案率99.4%,重刑率達34.5%。對孫小果、陳輝民、尚同軍、黃鴻發等黑惡勢力犯罪組織頭目依法判處死刑,一批涉黑涉惡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嚴懲。堅持“打財斷血”,依法判處財產刑并追繳、沒收違法所得,實際執行到位金額1373.7億元。
最高檢工作報告中的一組數據反映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所取得的成效:2020年,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刑事案件為近4年最低,嚴重暴力犯罪案件為近20年最低,人民群眾以更充實的安全感步入全面小康。
趙正永、賴小民兩個名字同時出現在了兩高工作報告當中,包括被判處死緩、終身監禁的趙正永,以及被判處死刑的賴小民在內,去年12名原省部級干部被提起公訴判處刑罰。這彰顯著黨中央懲治腐敗的堅強決心。
2020年,檢察機關受理各級監委移送職務犯罪19760人,已起訴15346人,不起訴662人,不起訴率同比增加0.5個百分點;退回補充調查4013人次,退查率同比減少12.4個百分點。對7名逃匿、死亡貪污賄賂犯罪嫌疑人啟動違法所得沒收程序。首次適用缺席審判程序,對潛逃境外19年的貪污犯罪嫌疑人程三昌提起公訴。
各級法院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等案件2.2萬件2.6萬人,積極配合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審理追逃追贓、沒收違法所得等案件316件,裁定沒收“紅通人員”姚錦旗等164人違法所得11.5億元和位于多國的不動產,讓腐敗分子無處藏身、違法所得無處隱匿。
糾正冤錯案件
堅持疑罪從無、有錯必糾連續多年在兩高工作報告中被強調,將當年糾正重大冤錯案件寫入工作報告也成為兩高工作報告多年來的慣例。
最高檢工作報告指出,2020年,檢察機關對不構成犯罪或證據不足的不批捕13.8萬人、不起訴4.1萬人。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訴8903件,同比上升7.2%。對“張玉環故意殺人案”“吳春紅投毒案”“韓顯輝故意殺人案”等冤錯案件,堅持疑罪從無、有錯必糾,建議改判無罪。同時,制發錯案責任追究意見,對近年來已糾正重大錯案逐一啟動問責程序。糾錯不能止于國家賠償,追責必須落到責任主體。
最高法工作報告則提到,保障訴訟權利,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懲罰。2020年,各級法院堅持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證據裁判,依法宣告656名公訴案件被告人和384名自訴案件被告人無罪。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刑事案件1818件,江西、云南法院再審改判張玉環、何學光無罪。審結國家賠償案件1.8萬件,保障賠償請求人合法權益。
服務創新驅動發展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越來越得到重視與加強,兩高都在工作報告中單列一部分,強調服務創新驅動發展,鼓勵、保護創新。
2020年,人民法院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46.6萬件,同比上升11.7%。出臺知識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等10個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進一步方便當事人舉證、縮短訴訟周期、降低維權成本、提高賠償數額,知識產權案件判賠金額同比增長79.3%,促進形成鼓勵自主創新、推動科技進步的法治環境。制定司法解釋,落實懲罰性賠償制度。發揮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集中管轄專利等技術類知識產權上訴案件優勢,保護科技創新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依法保護科研人員及其職務科技成果,激發創新活力。嚴懲盜版抄襲、惡意搶注、傍名牌等侵害著作權商標權行為。審理一批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老字號和文創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案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最高檢組建了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整合刑事、民事、行政檢察職能,以專業辦案團隊強化綜合司法保護,并在天津、海南、重慶等9省市試點。針對知識產權刑事案件中,權利人難以依法及時維權,全面推開訴訟權利義務告知制度。與最高人民法院共同發布司法解釋,會同公安部完善侵犯商業秘密立案追訴標準,加大懲治力度。協同國家版權局等對49起重大侵權盜版案掛牌督辦。2020年,各級檢察機關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1.2萬人,同比上升10.4%。對國內外企業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平等保護。
貫徹實施民法典
2020年,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問世。貫徹實施民法典成為兩高報告中的新元素。
檢察機關以貫徹實施民法典為契機,樹立權力監督與權利救濟相結合的民事檢察思維,確立法定性與必要性相統一的民事檢察監督標準。把民法典作為“四大檢察”的重要價值指引,刑事追訴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平等、充分保障訴訟參與人的民事權利,堅決防止和糾正以刑事案件名義插手民事糾紛、經濟糾紛。2020年,各級檢察機關對違法取證、刑訊逼供、違法查封扣押凍結等侵犯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偵查活動違法情形,提出糾正意見5萬件次。
最高法完成對591件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139個指導性案例的清理工作,廢止116件,修改111件,決定對2個指導性案例不再參照適用。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全面、系統、規范的一次清理,廢止了與民法典不一致的規定,保障了民法典施行后法律適用標準統一。重點開展涉及物權、擔保、婚姻家庭、時間效力等一批配套司法解釋制定工作,解決民法典施行后新舊法律和司法解釋銜接適用問題。
人格權編是民法典的亮點,與此相呼應,加強人格權保護也寫入了最高法工作報告。報告指出,人民法院通過一系列人格權保護案件的依法公正審理,讓人身自由受到充分保障、人格尊嚴受到切實尊重,充分彰顯我國民法典的人民立場和共和國人民的主體地位。
未成年人司法保護
“保護未成年人就是保護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孩子就是未來,司法保護要持續做得更實。”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連續多年寫入兩高工作報告。
2020年,人民法院指令再審“百香果女童被害案”,對嚴重違國法、悖天理、逆人情的被告人依法改判并執行死刑。安徽、湖南、兵團等法院推進少年家事法庭建設,確保未成年人得到特殊、優先保護。審理未成年人直播打賞無效案,直播平臺全額返還158萬元打賞金。對未成年人犯罪,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但對主觀惡性深、手段殘忍、屢教不改的依法懲處。會同全國婦聯等開展寒假關愛兒童活動,
檢察機關從嚴追訴性侵、虐待未成年人和拐賣兒童等犯罪5.7萬人。會同有關部門建成1029個“一站式”辦案場所,詢問、證據提取等盡量一次完成,防止“二次傷害”。對監護人侵害和監護缺失,支持起訴、建議撤銷監護人資格513件,是2019年的6.3倍。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既應依法懲戒,更要教育幫扶,重在轉化。起訴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3.3萬人。對罪行較輕并有悔改表現的附條件不起訴1.1萬人,占審結未成年人案件總數的21%,同比增加8.3個百分點。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吸收最高檢會同教育部等推行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教職員工入職前查詢違法犯罪記錄制度。
服務“六穩”“六保”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沖擊影響下,中國經濟正增長2.3%,成為世界上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這是一份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這份成績背后,也包含著法檢系統的努力。
人民法院緊急為1386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臨時變更財產保全措施,支持擴產抗疫。針對受疫情影響出現的履約難問題,依法準確適用不可抗力等規則,妥善審理相關合同違約、企業債務、房屋租賃等案件4.3萬件,既鼓勵交易,又防止顯失公平。依法保護市場主體活力,千方百計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對2.5萬家企業暫緩強制執行措施,在18.1萬件民商事案件中采取“活封”等措施,為企業釋放資金1631億元、土地869萬畝、廠房3271萬平方米幫扶3.6萬家企業復工復產。堅決糾正涉疫就業歧視行為,嚴禁僅以勞動者曾感染新冠病毒、被采取隔離措施或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為由非法解除勞動關系,依法支持并規范共享員工、網絡零工等靈活就業,讓群眾在疫情沖擊下就業得到法律保障。
檢察機關有力懲治侵害民企合法權益的犯罪,起訴2.3萬人,同比上升2.9%。對民企負責人涉經營類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不判實刑的提出適用緩刑建議。開展企業控告申訴專項清理,排查2.1萬件,支持企業合法訴求5519件。持續清理長期未偵結的涉企“掛案”,2019年排查的2687件已督促辦結2315件;去年最高檢再會同公安部排查督辦5088件,為企業解絆,促其放手發展。
決戰脫貧攻堅
過去一年,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如何防止因案致貧、返貧,法檢系統用好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助力決戰脫貧攻堅。
人民法院規范扶貧領域涉案財物快速返還,妥善化解涉易地扶貧搬遷、貧困群眾就業等矛盾糾紛。依法審理亂占耕地案件,促進治理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向困難群眾發放司法救助金9.1億元,防止因案致貧、返貧。
檢察機關用好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對因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等致生活陷入困境的當事人及其近親屬“應救盡救”,防止因案致貧返貧。救助3.2萬人4.2億元,同比分別上升55.2%和61.3%。為讓被侵占、挪用的扶貧資金盡早發揮作用,推廣云南經驗,建立扶貧領域涉案財物依法快速返還機制,改變不結案不返還慣常做法,會同有關機關一體實施。去年檢察辦案中快速返還1.2億元,惠及3.2萬人。
保衛藍天碧水凈土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是兩高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
2020年,人民法院審結一審環境資源案件25.3萬件,審結環境公益訴訟案件3557件,同比增長82.1%。江蘇法院審理向長江非法排污案,讓排污者支付5.2億元環境修復費用和罰金。河南法院審理廢酸污染黃河支流案,改變“企業排污、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現象。湖北、湖南、四川等法院依法審理涉長江禁漁案件,山西、內蒙古、山東、甘肅、寧夏等黃河流域9省區法院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協作,保護中華民族母親河。
檢察機關起訴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5.1萬人,辦理相關公益訴訟8.4萬件,同比分別上升0.9%和21%。最高檢與生態環境部等開展危險廢物違法犯罪專項打擊。會同自然資源部開展試點,強化土地執法領域協作,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出臺檢察政策,服務保障長江十年禁漁,促進綜合運用刑事、行政、經濟手段懲治非法捕撈。
鍛造過硬隊伍
“湖南法院周春梅法官嚴格執行‘三個規定’,因拒絕說情打招呼遭到歹徒殘害,血染法徽,用生命捍衛了司法公正!”
最高法工作報告提到,2020年, 29名法官因超負荷工作或遭受暴力傷害等原因犧牲在崗位上。隊伍建設是兩高工作報告中的必答題。
2020年,法院法院458個集體、703名個人受到中央有關部門表彰。以零容忍態度清除害群之馬。最高人民法院查處本院違紀違法干警11人。各級法院查處利用審判執行權違紀違法干警1550人,其中追究刑事責任346人。
最高檢發布以“案-件比”為核心的案件質量評價指標,引導檢察辦案求極致,惠及群眾、減少訟累。2020年,刑事檢察“案-件比”1:1.43,“件”同比下降0.44,減省了41.2萬個非必要辦案環節和統計中的“案件”。更重要的是檢察理念、方式、作風在轉變,延長審查起訴期限、退回補充偵查同比下降57%、42.6%;自行補充偵查4.8萬件,是2019年的23.5倍;不捕不訴率進一步上升,公安機關提請復議復核則下降40.2%,辦案質效明顯提升。
2020年,檢察機關全年記錄報告干預過問案件等事項67763件,是前兩年總數的5.8倍。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4人在內的1318名檢察人員因違紀違法被立案查處,堅持本院主動查糾的予以肯定,被動查處的依紀問責。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