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宇如聰委員建議加強青藏高原生態氣候變化綜合立體觀測網建設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澎湃新聞記者從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中心獲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提交了題為《高度重視青藏高原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大會發言。
宇如聰指出,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保障、戰略資源儲備基地,同時也是生態環境脆弱地區,是對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最為敏感的地帶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要準確把握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青藏高原的影響。
宇如聰在大會發言中指出,近50年青藏高原暖濕化顯著,年平均氣溫增速超過同期全球的2倍,極端高溫和極端降水事件發生頻繁,冰川退縮,凍土消融,“水塔”功能不穩定性加大,氣象災害及衍生災害增多,對基礎設施和當地及下游居民生產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未來青藏高原仍將保持增暖趨勢,氣候與生態環境災害復合風險加大。目前,我國對青藏高原多圈層綜合觀測不足,冰凍圈觀測相對薄弱,氣候變化機理研究不夠,災害風險及早期預警科技水平有待提升。為進一步提升青藏高原氣候變化適應能力,保障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與可持續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加強青藏高原生態氣候變化綜合立體觀測網建設,提高多要素數據獲取和災害風險早期預警能力。一是從提高科學認知和抵御脆弱區、敏感區氣候變化風險需求出發,統籌優化青藏高原氣象—地質—生態—環境綜合觀測站網布局,重點提升多要素和多目標自動化、協同觀測能力,增強冰凍圈關鍵區觀測站建設,全面開展基于影響和風險的全球變暖對青藏高原生態脆弱區監測工程建設。二是完善高原關鍵生態脆弱區和高風險區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湖泊漲溢等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建立暴雪、冰崩等多災種早期預警機制,加強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突變與反轉點閾值研究,提升高原氣候變化預警與應對服務能力。
第二,深化青藏高原敏感區氣候變化機理研究。伴隨全球變暖影響及環境變化效應疊加,青藏高原復合型災害風險加劇,呈現高強度、高頻率、突發性、群發性等特點,必須加強綜合研究。通過多學科交叉和綜合、集成研究,科學認識青藏高原氣候系統多圈層變化和相互作用規律,提高高原氣候變化多尺度時空規律及物理機制科學認識水平,增強青藏高原變化及其對上下游以至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研究。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為契機,建立青藏高原應對氣候變化大數據分析服務平臺,提高多源數據分析與共享能力,為提高氣候變化科學預估與氣候治理提供堅實支撐。
第三,加強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科學評估與應用。強化高原極端災害風險研究,科學評估氣候變化及極端災害對農牧業、水資源、高寒生態系統、人群健康的影響和風險。動態監測和科學評估冰川和凍土封存碳釋放引發的青藏高原碳源匯效應不確定性變化。深入研究冰川躍動、積雪融化、冰湖潰決、凍土融退等多災種綜合風險和氣候環境承載力。開展重大基礎設施(如川藏鐵路、公路、水電站、通信光纜、輸油管道沿線的凍土退化影響等)氣候可行性論證,提高氣候安全科技支撐保障能力。
第四,加強氣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要引導樹立人與自然相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一是應充分研究利用祁連山、三江源、賀蘭山等山區空中水汽條件豐富等有利條件,合理開發利用空中云水資源,加強人工影響天氣技術對高原冰凍圈維持的影響作用研究和科學試驗。二是推動綠色發展,摸清我國西部風能、太陽能和水電能源的詳細家底與未來潛力,科學開發和利用西部氣候資源,最大程度發揮可再生能源投入的質量和效益,統籌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因地制宜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第五,加強青藏高原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一是加強“亞洲水塔”水資源變化動態監測與科學評估,推進青藏高原地區氣象、水文、生態的天基與地基相結合和跨部門的水循環和生態安全綜合監測評估。二是充分利用氣候變化帶來的相對有利的生態環境“窗口機遇期”,加強高原生態環境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監測評估,開展植被、農業氣候適應性研究和區劃,因勢利導,加強高原濕地保護與沙漠化治理等,助推生態環境改善。
第六,制定青藏高原中長期發展與保護方案。秉持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第一的原則,將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性、系統性、長期性放到首要位置。研究制定青藏高原中長期發展與保護方案,明確生態環境保護和系統治理、氣候變化對策研究及科技支撐、基礎設施建設、跨區域與國際合作等重點舉措,提高中長期生態環境變化不確定性可能帶來的生態風險的應對能力。通過持之以恒的長期行動,逐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跨區域與國際合作等舉措,建立更加系統完善的區域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體系,提高氣候治理能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