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兒童花生過敏減少16%,靠的是“以毒攻毒”?
聽起來很美好,試起來很危險
截至目前,食物過敏尚無有效根治方法。避免食用或接觸過敏原,是預防發病和急診搶救的最有效措施。
但有些國家“反其道而行”。
在近日舉辦的“2021年度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學會在線年會”上,澳大利亞和美國等研究人員做主題報告,都提出:花生過敏通常在兒童時期就會發病,然后伴隨終生。從干預和治療看,或該提倡讓嬰幼兒盡早接觸花生。
易過敏食物,1歲內就該吃
2016年,全球兒童食物過敏率第一的澳大利亞,修改嬰幼兒喂養指南,稱在6個月-1歲期間,不論嬰兒是否有濕疹等過敏性疾病,都應給其嘗試花生、雞蛋和乳制品等高致敏食物,以降低未來發生食物過敏的幾率。此后,該國嬰幼兒階段的花生攝入量大幅增加。2019年,澳大利亞研究發現,近90%的嬰兒在出生后第1年內,吃過花生。而3年前,這一比例不足30%。
在“2021年度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學會在線年會”上,墨爾本默多克兒童研究所教授維多利亞·索里亞諾(Victoria Soriano)介紹澳大利亞最新的兒童花生過敏患病率研究。結果顯示,2007-2011年,澳大利亞兒童花生過敏率為3.1%;喂養指南調整后,2018-2019年,這一比率降至2.6%,降幅達16%。
“由于生活方式改變和移民因素,如果不改變喂養方式,澳大利亞的兒童花生過敏患病率本該在過去幾年大幅增加。”維多利亞·索里亞諾表示。

圖片來源于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4歲食物過敏怎么治?小量吃
北卡羅來納大學(UNC)醫學院兒科副教授、UNC食物過敏基金會主任埃德溫·金(Edwin Kim)則是“又一次”,于國際會議上講述“以毒攻毒”式吃花生治過敏。
2019年,埃德溫·金在當年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學會年會上介紹,口服免疫療法(OIT)或舌下免疫療法(SLIT)能治療食物過敏,以提供持續保護,防止偶然暴露于過敏原而致突發情況。彼時,其研究的高致敏食物,就是花生。
此后,埃德溫·金和團隊將SLIT,用于1-4歲嬰幼兒的食物脫敏治療。“我們招募了50個平均年齡2.2歲的兒童,經花生特異性IgE和皮膚點刺,確診花生過敏。試驗組需接受每日4mg花生蛋白的SLIT,持續36個月。最終,SLIT組的累積耐受劑量增加至4333mg花生蛋白,而安慰劑組為143mg(P<0.0001)。此外,SLIT停用3個月后,試驗組有19個孩子通過口服食物激發試驗,可視為花生脫敏成功。”
埃德溫·金表示,相較于年長一些的大齡童,嬰幼兒接受SLIT治療花生過敏,治療效果更好,且療效維持時間更長。“下一步,我們將嘗試在孩子七八個月大時,確診并進行干預。”
20年間,嬰幼兒食物過敏“吃法”,大變樣
“針對兒童食物過敏,如今很多概念與過去截然不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郭一峰告訴“醫學界”。
過去幾十年,要不要在嬰幼兒食物中添加高致敏食物,一直是討論熱點。20世紀9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曾建議,推遲嬰兒輔食中高致敏食物的添加。2006年,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學會綜述52個研究后,認為早期引入固體食物可能增加食物過敏風險。美國兒科學會(AAP)將近20年的觀點是患嚴重濕疹和/或雞蛋過敏者,屬高風險兒童,在兩三歲前,要避免雞蛋、花生等。
但“規避”未能遏制歐美花生過敏病例穩步攀升的趨勢。此后,有學者提出“耐受窗口期”假設,即免疫系統可能存在易于產生耐受的時期。如果在孩子生命早期逐步添加常見的易過敏食物,或能讓免疫系統獲得耐受性,從而真正預防對某種食物過敏。
“國外有很多關于兒童食物脫敏的研究。‘早期了解花生過敏(LEAP)’隨機對照試驗影響較大。”郭一峰表示,該試驗表明,重度濕疹、雞蛋過敏或兩者都有的高風險嬰兒,早期食用花生可使其5歲時發生花生過敏的風險降低80%。
基于一系列證據,2008年后,美國、加拿大、歐洲、中國等陸續更新嬰兒喂養指南,不再推薦在4-6月齡后回避任何過敏性食物。
2019年3月,AAP發布最新版嬰幼兒變應性疾病早期營養干預臨床指南。確認盡早接觸特定食物,可能正是降低高風險兒童對食物產生過敏反應的方法。“沒有理由因為花生、雞蛋或魚易引起過敏,就推遲給寶寶吃。”指南撰寫者之一,兒科、變態反應與免疫學教授斯科特·西歇雷爾(Scott Sicherer)表示,“這些食物可以在早期就添加,就像米、蔬菜或水果一樣。”
中國常規臨床實踐不做食物脫敏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免疫學組委員,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兒童變態反應(過敏)與免疫科主任張維溪教授指出,孩子食物過敏可以出現皮疹,致蕁麻疹、濕疹或特應性皮炎,也可能出現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等癥狀。這些癥狀不一定全部都發生。發生的時間可能是吃下導致過敏的食物后的“立刻”,也可能會晚兩個小時。
作為皮膚科醫生,郭一峰在相關學術會議上,鮮有聽到關于濕疹患兒食物脫敏的報告。她介紹,濕疹/特應性皮炎是免疫、遺傳、環境和皮膚屏障功能相互作用的疾病。
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表明,食物過敏與嬰幼兒濕疹關系密切,約40%的濕疹患兒有食物過敏。但這只能說明兩種疾病在發病機制上有相關性,并不代表是“食物過敏導致濕疹”這樣的結論。“臨床上或治療指南里不推薦濕疹孩子做食物脫敏。”郭一峰說。
此外,作為新興治療方法,食物脫敏沒有提高孩子生活質量,而且存在不安全性。2019年,《柳葉刀》發布關于口服花生脫敏治療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與沒有進行口服脫敏治療的兒童相比,雖然口服脫敏治療確有其效,但進行脫敏治療的兒童發生過敏的風險卻更高。包括,過敏性休克的風險和頻率增加約3倍,腎上腺素使用率增加約2倍。脫敏治療兒童發生嚴重不良事件、非過敏反應(嘔吐)、上氣道反應和下呼吸道反應風險均增加。“需要更多研究來支持和尋找更好的食物脫敏治療的方法。”
在2020年“世界過敏性疾病日”之際,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變態反應科負責人、中華醫學會天津變態反應分會副主任委員劉瑞玲告訴媒體,食物脫敏有成功案例。雖然它看似操作簡單,但其實有很大的風險。因為很小劑量的過敏原就會引發嚴重過敏反應。所以食物過敏者千萬不要在家自行“脫敏”。
參考資料:
1.Has the Prevalence of Peanut Allergy Changed Following Earlier Introduction of Peanut?The Early Nuts Study.AAAAI 2021;Abstract L5.
2.An Australian Consensus on Infant Feeding Guidelines to Prevent Food Allergy:Outcomes From the Australian Infant Feeding Summit.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11/12 2017
3.Safety and efficacy of peanut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in toddler-aged peanut-allergic children.AAAAI 2021;Abstract L2.
4.Earlier ingestion of peanut after changes to infant feeding guidelines:The Early Nuts study.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Volume 144,Issue 5,November 2019,Pages 1327-1335.e5
5.Eating small amounts of peanut after immunotherapy may extend allergy treatment benefit.AAAAI 2019
6.食物過敏危害不亞于毒素遠離源頭是最好治療方法.科技日報
7.嬰兒喂養與食物過敏.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7,32(23):1770-1772.DOI: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7.23.004
8.Oral immunotherapy for peanut allergy(PAC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fficacy and safety.Lancet,April 25,2019.
來源:醫學界
作者:燕小六
校對:臧恒佳
原標題:《兒童花生過敏減少16%,靠的是“以毒攻毒”?》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