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陸川:《演員3》讓我重新認識了綜藝的價值
原創 陶淘 鈦媒體
鈦媒體 TMTPost.com
|科技引領新經濟|

▎對于一檔綜藝來說,有趣與內涵并存,或許就是其意義所在。

鈦媒體編輯丨陶淘
剛參加浙江衛視的綜藝《我就是演員3》的時候,習慣了過往讓場記打板子也要輕輕打、讓演員在充分放松的情境之下表演的陸川,覺得這檔導師們針尖對麥芒的節目有些顛覆。
李誠儒對《西游記伏妖降魔篇》中許君聰表現的犀利批判,王中磊直截了當地指出電影《末代皇帝》片段中幾位演員表演的不足,這都不是陸川對于一個綜藝原本想象的樣子。
“我沒有上過其他類型的綜藝,一開始我會覺得這些導師是不是有些夸張,讓演員在幾百人面前沒有了‘尊嚴’;我還以為這是一個評最佳演員的節目,后來發現這是一個大型演員演技養成類真人秀。”陸川坦言。
然而,幾期過后,那個內斂的、不懂得綜藝“套路”的他,也漸漸明白了些什么。綜藝有沖突才有觀眾,有觀眾才能探討價值,所以,它有自己呈現故事的邏輯。
“但重要的是,這些導師們無論批評的語氣如何,只要他們指出的問題是對的,就會對演員很有幫助。另外,這還是我輸出正確表演風格的理想場域,我也可以在這里堅持自己的教學方式。”陸川表示。
對于一檔綜藝來說,有趣與內涵并存,或許就是其意義所在。今晚,《我就是演員3》迎來了收官之戰。日前,在錄完了本季全部節目后,在陸川接受鈦媒體App專訪時表示,《我就是演員3》是一個對跨界演員、被埋沒的演技派演員和流量演員均有裨益的綜藝。此外,陸川還對演員行業的生態發表了一些個人的見解。

陸川
“跨界演員是對演員行業很好的滋養”
在《我就是演員》第三季播出不久時,#為什么這么多歌手參加我就是演員#在熱搜上掛了一天。THE9成員謝可寅、歌手王霏霏、陳楚生……這一檔跨界演員占比頗高的綜藝,在早期引發了眾人的不小關注。
在許多人看來,跨界演員離不開“演技差”、“靠流量吃飯”這些標簽。不過,陸川對于跨界演員有著自己不同的看法:
“跨界演員的眼界有可能更開闊,在做演員之前,他們或許是因為家人的期許做了醫生、律師,而在歷經了其他抉擇之后選擇演員這個職業,他們對表演的欲望可能會更強烈和堅定。”
事實上,在《我就是演員3》的舞臺上,觀眾就可以感受到王霏霏身上的這種堅定:歌手出身的她想要轉型做演員,投簡歷屢次不中卻依然鼓起勇氣繼續堅持,并且參加演員類綜藝來主動錘煉自己。
在本季節目中,王霏霏參與的第一部戲《受益人》里,她還是那個忘記拉上窗簾、無謂的神態和小動作頻繁的女主播;到了后幾期,經過了章子怡戰隊的表演訓練,已經蛻變成了《娜娜》中一路逆襲的女王級歌手,把角色前后的心理狀態和人物性格拿捏得很準確。

演員王霏霏在《受益人》片段的表演中
這種轉變離不開綜藝中硬核而多元的導師團隊:囊括了實力派演員章子怡、郝蕾、張頌文在內的五位表演指導,一位導演陸川、一位制片人張紀中,還有一位制片人兼影視公司的老板王中磊。給演員所有的建議可以從影視行業不同的角度和角色出發,同時兼具表演性思維、故事性思維和商業性思維等等。
跨界演員的進步之所以會很快,還源于其“跨界”本身的特質。在陸川看來,作為歌手和舞蹈演員,他們對肢體的控制、情緒的管理,都優于純粹的表演演員。因此,這些跨界演員一經點撥,就容易在短期內迅速成長。
并且,在陸川眼中,一旦這些演員的演技有了飛升,他們的加入便是“對演員行業很好的滋養”。
不同于演員本身較為單調的現實生活角色,跨界演員的閱歷會更豐富,他們對于其他角色有過生活積累,演悲傷的時候就更有可能表達出與觀眾之間共情的情緒。職業演員也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在《我就是演員3》的舞臺上,當職業演員遇到跨界演員,奇異的化學反應就在《驢得水》的李夢與小沈陽、《娜娜》中的王霏霏與宋寧峰之間產生了:彼此汲取了對方身上在神態、臺詞與肢體動作方面的優點,產生互補。
“高曝光率有利于演技派被看見”
自從2019年First青年影展閉幕式上,海清為中年女演員發聲表達了“無戲可接”的困境后,中年女演員、中年男演員的發展瓶頸被頻頻提及。
姚晨曾在《十三邀》表達過年齡焦慮。杜淳也曾在《八佰》上映前后接受時尚雜志采訪時表示,昔日的中年男演員可以選擇從偶像劇轉型為正劇的主演;而如今,隨著歷史正劇的大規模減少,中年男演員的事業突破也顯得愈發艱難。
然而,對于一些演技派演員來說,昔日在甜寵劇偶像劇中曇花一現,也不僅僅是因為中年角色需求的不足,而是在轉型的道路上缺乏伯樂。
許多人都曾記得,李晟作為第三代小燕子在《新還珠格格》中的高光時刻。然而此后,興許是固化的演技認知,使她不再有如此亮眼的作品。
這次《我就是演員3》,李晟的參與褪去了往日的偶像包袱,并且在原本就扎實的演技基礎上,讓章子怡、陸川等看到了她作為一名成熟女演員更多塑造角色的可能。從《浮城謎事》到《撞車》,李晟均展現了現實主義題材中、女性面對激烈的家庭沖突時較強的駕馭能力。
當然,在李晟與王自健搭戲的《兩個故事》中,其相對平和的表現也被導師直指了出來。

李晟在《浮城謎事》的片段表演中
對于李晟這樣原本就有著良好表演基礎、但可能需要進一步提升演技且需要一定曝光度的演員來說,在陸川看來,《我就是演員3》就是一個促進其能力提升的跳板,同時也是讓這樣曾經紅極一時的演技派重綻光芒的舞臺。
《我就是演員3》還是配角無差別被看見的場域。從《煎餅俠》到《無名之輩》,演員潘斌龍飾演過的角色可能在不少觀眾心目中留下過印記,但這個名字卻并不為太多人所知。
而在演技類綜藝的舞臺上,流量演員與千年配角演技派的同臺競技,很多時候就會自然地把后者推到臺前。
潘斌龍在《親愛的》中臨時與小沈陽換了角色,依然把片中被拐賣孩子的父親這個角色演得游刃有余。在演員演技類綜藝里,這些被埋沒的演員,可以通過難得的與導演、制片人直接交流的渠道,獲得難能可貴的角色;也會在曝光中獲得從未有過的人氣——在綜藝《聲臨其境》中有過出色表現的老戲骨王勁松等人,也同樣如此。
陸川對鈦媒體App表示,在這個節目上另一個收獲,就是認識了很多演員朋友,將來會和他們中的一些合作,他已經做了一些私下的承諾。對于優秀的演員來說,《我就是演員3》這樣的舞臺,給了他們是金子終會發光的可能。
“流量演員不等于沒有演技的演員”
在采訪時,陸川還和鈦媒體App分享了他關于流量演員的一些觀點。
“流量演員不等于沒有演技的演員,當年劉曉慶和李連杰也都是絕對的流量,給劉曉慶的情書是拿著卡車送往北影廠的;李連杰的少林寺有2億人次進電影院觀賞,換算到如今就是100億票房了。”陸川笑言。
老一輩的演員姜文,還有中生代的演員劉燁之類,在陸川眼里會體現出更多流派的痕跡:譬如美國著名演員羅伯特·德尼羅的表演風格、俄國演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風格等等。
如今的流量明星,在他看來也同樣有一批是演技扎實的:無論是易烊千璽在《送你一朵小紅花》還是王俊凱在《749局》中的表現,都獲得了陸川的認可。只是他們的表演沒有那么多流派的印記,和從前的演員相比會更生活化。
并且在陸川眼中,流量演員轉變為明星,本來也需要錘煉的過程。在《我就是演員3》的舞臺上,盛一倫在《驢得水》劇目排演之前還是郝蕾眼中不會吵架的“儒雅紳士”,在現場表演時就已經是全情投入、難以從哭泣中抽身的癡情者了,這便是流量演員們在綜藝中的提升。
對于姜潮等流量演員來說,現場導師不同于往常導演溫和的指導方式、那種直指痛處的訓練模式,對于習慣了粉絲在彈幕和評論中追捧的流量演員來說,有助于他們走出舒適區,去重新自我定位和提升演技。
演員類綜藝不可能對影視行業產生撼動性的影響。但作為一檔演技養成類節目,更多的演員可以在節目中得到成長和蛻變;作為高曝光率的、受眾喜愛的節目,更多不知名的演技派演員能在舞臺的聚光燈下脫穎而出。
當然,對于整個演員行業生態來說,想要真正促進其發展與改革,還需要整個行業機制的改變。
“產學要分離”,是陸川在提到如今高校的表演與導演培訓時特別強調的。“我覺得表演類學校不宜建立制作部,去自己做拍攝,教師不應去替代導演的角色,應專注教學;不過,成熟的導演可以進校園傳授相關課程。”
如今,在陸川看來,我國的演員市場還亟需解決的是供不應求的問題。網劇、網絡電影、微電影等影視劇作品的激增速度,超過了藝術類院校表演類專業的開設速度。因此,職業演員在國內呈現出了巨大的市場缺口。
“我覺得多些像周迅、陳坤他們開設的那種表演班,是高校資源不足的有力補充。”陸川表示。
對于整個演員行業來說,短期培訓班的普及,可以為大量有意愿成為演員的、具有天資的表演類愛好者提供一條相對快速的演藝進階之路。畢竟,這些曾有過其他專業教育背景或其他行業從業經驗的表演者,可以為影視產業帶來更廣闊的視野和更豐富的內容生態。
當然,文化產業的發達程度、國民對演員職業的理性認知度和高等院校的演員專業選拔機制等,才是真正左右演員綜合素養的根本因素。這一切想要有質的飛躍,還任重而道遠。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陶淘)
----------------華麗的分割線-----------------
原標題:《鈦媒體專訪陸川:《演員3》讓我重新認識了綜藝的價值》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