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勞倫斯?費林蓋蒂:用書店點燃“垮掉一代”的城市之光

說起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書店,城市之光書店(City Lights Bookstore)一定位列其中:這里堪稱是赫赫有名的“垮掉一代”文學流派的發源地、凱魯亞克與金斯堡精神意義上的“家”。前不久,它的創始人勞倫斯·費林蓋蒂以101歲高齡去世,作為垮掉一代的代表性詩人、作家,一個時代落下了帷幕。
相比費林蓋蒂去世的新聞,“垮掉一代的代表人物”在世至今更讓人唏噓不已。這個流行于二戰后美國文藝界的流派,是一群松散結合在一起的年輕詩人和作家的集合體。名稱則由凱魯亞克在1950年代提出,當時用來對應一戰后的“迷惘一代”——連迷惘都省略了,跨過迷惘,直接躺到垮掉。頗有年輕人犟頭倔腦的自黑幽默意味。

媒體報道費林蓋蒂辭世
這群年輕的作家與詩人粗獷豪放、落拓不羈,而費林蓋蒂則是其中唯一年紀比較大的,看起來似乎也更為成熟。有評論認為他的代表作詩集《心靈的科尼島》“體現了垮掉派詩歌中比較明朗清晰的一面”,費林蓋蒂也由此成為垮掉派中與眾不同的人。

垮掉派的核心和費林蓋蒂
1919年,費林蓋蒂在美國紐約州出生沒多久就被送到了法國,他的父親已去世,母親則在瘋人院。5歲時,費林蓋蒂隨姑姑來到美國,經歷了各種被拋棄、借住、送養、寄宿。但他最終獲得了北卡羅來納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索邦大學的學位。

年輕時的費林蓋蒂手持金斯堡的《嚎叫》
成年后的費林蓋蒂參與過二戰,目睹原子彈的災難后成了和平主義者。(從法國)回國后他定居舊金山,當法語老師、畫畫和寫藝術評論,還翻譯法國詩人普列維爾的作品。

1950年代開張不久的城市之光書店
1953年,費林蓋蒂創辦了城市之光書店,店名來自于卓別林的同名電影。而更重要的身份,則是在兩年后創辦了城市之光出版社,出版了包括自己的詩集《消逝的世界的圖像》在內的一大批垮掉派作家與、詩人的作品。費林蓋蒂因此和他們有了頻繁的交往與交集,城市之光書店也成為垮掉派的大本營與精神家園。

書店成為垮掉派的精神家園和大本營
他比其他的垮掉派作家都年長,當《紐約時報》問起他的看法時,費林蓋蒂吐露,“威廉?S. 巴勒斯是那代人中最好的作家”。

費林蓋蒂最欣賞的作家威廉-巴勒斯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城市之光書店是年輕人的文化圣地,是他們的精神燈塔,但如今,這座書店正不可避免地成為歷史。

城市之光書店如今已成為舊金山地標
兩年前,費林蓋蒂的百歲生日之際,城市之光里擠滿了前來道賀的人們——他們大多50歲以上,甚至有70多歲的老人,戴著幾十年前流行的帽子。現場幾乎難以看到年輕的面孔。費林蓋蒂一如既往靦腆,他并不愿意成為焦點,而是更希望作為幕后推動的力量。一個世紀的人生中,他始終在關注世界的進程,并為之發出聲音。

2019年費林蓋蒂百歲生日,人們爭相送上祝福
而直到今天,這家私營書店依然在舊金山的一角開門迎客,店內開辟了一塊大型區域,專售當地出版的圖書和舊金山傳奇的“垮掉派”作家所寫的書。城市之光書店早已不只是一家書店,因為和垮掉派千絲萬縷的關系,如今它在旅游手冊與網站上被作為“文化熱點”屢屢提及,羅列在各種“必去的小眾文藝”榜單之上。

城市之光書店內部
人們應聲而至,無論是否讀過垮掉派的書、是否了解曾經在年輕人中風靡一時的垮掉的生活方式,現在流行的做法則是:站在招牌下,手握一本《心靈的科尼島》或是《嚎叫》,拍一張裙角飛揚的側臉照,配上一句《在路上》的文案,發在ins或者朋友圈。

《心靈的科尼島》中文版(左)與英文版(右)
或許,在等待輕風吹起長裙的不耐煩的三五分鐘里,隨手翻開手上的書,看到費林蓋蒂說,“那里世界匆匆經過,在一大堆瀝青和遲到的廢話聲中”。

年輕時的費林蓋蒂在城市之光書店里
這并不一定是壞事。時間按照自己的節奏往前推進,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停下,潮流如潮汐般滾動,但文字始終被閱讀與傳頌,城市之光書店的存在本身,已然點亮著文學的火焰。
編輯—Y
圖片—來源于網絡
原標題:《勞倫斯?費林蓋蒂:用書店點燃“垮掉一代”的城市之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