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茅臺酒在民國:“賴茅”與它的商標設計師

郭子健
2021-03-18 14:19
來源:澎湃新聞
? 私家歷史 >
字號

2021年2月,“胡問遂藝術館”在上海市黃浦區古城公園內揭牌成立。這里原本是滬南錢業公所的舊址,今天,這座帶有徽式風格的白墻灰瓦建筑以新的面貌和公眾見面。胡問遂是當代中國著名的書法家,也是海派書法的代表人物。館內展示著胡問遂先生各階段百余幅書法字畫。兩年前,胡問遂夫人代表其家屬將所藏胡問遂作品近千件,捐贈給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如今,隨著藝術館的落成,上海黃浦又增添了一枚文化名片。

胡問遂藝術館落成典禮

胡問遂生于1918年,1950年代初師從沈尹默先生學習書法。在此之前,他還分別有兩段從軍與從商的經歷。相較于書法造詣,世人較少了解胡問遂的另一段傳奇經歷:為“賴茅”酒設計商標。

一、胡問遂在大后方的事業

1937年抗戰爆發時,胡問遂不到20歲。他投筆從戎,加入國民革命軍第105師政治宣傳處宣傳隊。105師由“西安事變”時張學良的衛隊改編而成,師長王鐵漢曾經在“九一八”事變時就拒不執行“不抵抗”命令,打響了東北抗日第一槍。105師一路向西,先后參加長沙會戰、南昌會戰,胡問遂也輾轉內地,隨軍從事宣傳工作。

1941年,中國抗戰進入最困難的階段,東南部國土淪陷,大后方遭遇前所未有的軍事封鎖。云貴成為同盟國向中國運輸物資的唯一通道。這年,胡問遂隨軍開赴緬甸臘戌,在運輸處擔任機務員,參與修建滇緬公路。后來因為染病,胡問遂離開部隊暫居貴陽。從軍生涯告一段落后,胡問遂開始考慮實業之道。因其擅長書法繪畫,最初他在貴陽開了一家小店承辦商標廣告印刷業務,后來開辦了一家小型印刷廠。在貴陽的歲月里,胡問遂廣交貴州工商界人士以尋求支持。

胡問遂先生(1918-1999)

此時的貴州工商界,賴永初已成為頗有影響力的領袖人物。賴永初是貴陽人,其家族早年依靠雜貨貿易和借貸起家,由“二十兩銀子”的本錢逐漸成長為家資數萬的富商。賴永初為賴家長子,繼承家業后主營錢莊業務。1936年,賴永初創立大興實業公司,擴大業務范圍。身有余錢后,賴永初開始在貴陽商界活動,加入了貴州商會的社交圈。1940年前后,賴永初進入貴陽市商會,擔任常務理事。借助商會的組織力量,他先后創辦《貴州商報》、貴陽商友俱樂部,服務于在地商人群體。抗戰時期,賴永初還擔任貴陽市參議員以及貴陽市銀行經理等重要職務。

賴永初先生(1902-1981)

1937年,原茅臺鎮衡昌燒坊因經營不善,掌柜周秉衡以酒廠入股賴永初的大興實業公司。1941年,周秉衡將酒廠轉賣給賴永初。賴永初接手后,將其改名為“恒興酒廠”,并推出新的產品:賴茅。

釀酒原本是賴永初商業帝國中的冰山一角,但后來卻成為最具知名度的品牌。胡問遂與賴永初的相識與合作,也因“賴茅”而起。

賴永初將產品冠名為“賴茅”后,開始組織設計商標。幾乎同一時期,胡問遂與賴永初結識。于是,“賴茅”商標的設計工作便由胡問遂承接。“賴茅”商標為大鵬鳥圖案,并以圓環為背景象征環球。商標上方印有“賴茅”的羅馬拼音“Lay Mau”,底部有英文標識“Trade Mark”(為注冊商標之意)。1943年,胡問遂在貴陽站穩腳跟,開辦“時輪印刷廠”。此后,“賴茅”酒的商標皆交由時輪印刷廠印制。

民國時期“賴茅”瓶身商標

“賴茅”酒的商標設計,融入了頗多現代商業理念。此前,茅酒的商標大多不夠講究,如華家成義燒房的茅酒在1940年申請商標時,僅以高粱穗和“回沙茅酒”字樣為標識。“賴茅”之產品名與商標問世后,各家酒廠亦紛紛效仿。后來,成義燒房亦自稱其茅酒為“華茅”,王氏家族的榮和燒坊亦自稱為“王茅”。許多茅臺鎮之外仿制的茅酒,亦沿用此稱謂,市場上如“金茅”“丁茅”“越茅”等仿茅酒層出不窮。

有關茅臺酒造假的故事,并非僅存在于今天的市場。讓我們來看看賴永初本人的回憶:

“在舊社會,各人只管賺錢,根本談不上什么信譽,以假冒真無法制止。不但在貴陽盛行賣假茅酒,以至由貴陽到臨近幾省的途中,酒店都賣假茅酒,有的印商標冒充,有的干回收吃光酒的空茅酒瓶,一角一個,然后裝上高粱酒冒充茅酒,獲利很厚。”

民國時期“賴茅”酒廣告與仿賴茅商標的“越茅”酒廣告

二、胡、賴合作與茅臺酒的崛起

近代茅臺酒大體發端于晚清,最早由鹽商經營,19世紀末茅臺鎮的釀酒作坊包括華氏家族的“成義燒房”和王氏家族的“榮和燒坊”。1920年代,貴陽商人周秉衡在茅臺鎮開辦“衡昌燒坊”,從此茅臺鎮酒坊形成三家鼎立的格局。1940年代,賴永初收購衡昌燒坊,改名“恒興酒廠”。恒興酒廠是茅臺鎮三家酒廠中最年輕的,但至抗戰勝利時,已一躍成為規模最巨的酒廠。這與茅酒獲得的時運、商機以及賴永初的品牌化經營密不可分。

抗戰爆發后,國民政府西遷重慶,大批軍公教人員隨之內遷。數十萬人的軍政人員內遷,帶來了巨大的消費需求,茅臺酒以其高昂的價格和稀缺性,逐漸受到上層階級的歡迎。無論是軍政高層的公務接待,還是文豪墨客的社交饋贈,茅臺酒都出現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當然這也與大后方中下層公務人員的貧困生活形成鮮明對比。

整個民國時期,茅酒的價格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抗戰爆發前,一瓶茅酒的售價大約為1塊銀元,從代銷處購買須加1-2角。抗戰爆發后,國統區開始遭遇嚴重的通貨膨脹,茅酒的價格亦是水漲船高。據1946年1月的上海報紙報道,“賴茅”酒在重慶“賣到五千法幣,合起偽幣來就是百萬元”。至1946年11月,一瓶茅酒則要賣到兩萬五千元。

戰后,茅臺酒也突破了西南一隅,銷往全國。1946年重慶《征信新聞》曾做如下報道:“貴州仁懷屬茅臺村所出產之茅臺酒具酒味之醇香,名聞遐邇,抗戰前曾銷全國各地,嗣因戰爭關系,銷區漸漸縮小,僅以大后方為銷區,刻簡以交通便利銷區逐漸恢復,茅臺酒最老之成義恒興榮和三家年產數十萬斤,刻正尚廣州京滬一帶推銷,因成績甚為良好,茅酒業前途殊屬可觀云。”

抗戰勝利后,時輪印刷廠與恒興酒廠都已頗具規模。胡問遂的時輪印刷廠達到“雇員百余人,擁有兩臺橡皮膠印機”的規模,而當時整個貴陽僅有五臺印刷設備。印刷廠承接教材、文史、科研書籍的印刷業務。30歲的胡問遂已成為貴陽文化界和商界的新秀。1950年,胡問遂面臨新的時勢做出抉擇。他主動將印刷廠上交貴州省政府,時輪印刷廠并入貴州人民印刷公司,后改為貴州新華印刷廠,走上國營化的軌道。胡問遂舉家遷往上海,開始了他的書法人生。

賴永初在貴陽的事業亦進一步成長,一度擔任貴州省銀行總經理一職,掌握貴州金融命脈,同時兼營鹽業、礦業、報業并從事慈善和教育。而回顧賴永初商業發跡的歷史,其財富乃至社會地位的迅速成長,幾乎是與貴州戰時經濟地位的成長同步。通過進入商會,賴永初開始頻繁地與貴州軍政高層人物打交道,并以“賴茅”酒做禮相送。國民黨退往臺灣后,貴州尚未解放。由于賴永初在金融界的地位,時任貴州省主席谷正倫曾勸說賴永初去臺灣,要求其把貴州銀行的所有資金裝運到臺灣,并留了一架飛機在興仁等候。最終,賴永初選擇留在貴州迎接新政權。

如果從更大的歷史背景來看,胡問遂參與賴茅商標設計的故事,勾勒出戰時中國的社會流動。抗戰前,貴州地處邊陲,交通閉塞。戰時國民政府舉中央財政開發西南交通,貴州一躍成為大后方的交通樞紐。此外,人員的內遷也為西南地區帶來了大量的人才。賴永初與胡問遂的合作,即是這種社會流動的體現。

三、市場化背景下的“賴茅”際運

可以說,茅臺酒在民國時期尤其是抗戰大后方的暢銷,為1949年后一舉成為全國性名酒奠定了基礎。1950年,賴永初隨云貴新解放區的“昆筑訪問團”前往北京,并受邀參加國慶一周年觀禮。和賴永初一起到北京的還有50瓶“賴茅”酒,被送至中南海懷仁堂禮堂展出。

1951年11月,仁懷縣專賣局出面贖買華氏成義燒房,隨即成立“貴州省專賣事業公司仁懷茅臺酒廠”。1952年10月,王氏家族的“榮和燒坊”被沒收并劃入茅臺酒廠。1953年2月,賴永初的恒興酒廠被茅臺酒廠接管。很快,茅臺酒廠受到中央政府和貴州省政府的系統扶持,改為貴州省工業廳直屬企業,其生產、內銷、出口環節多次受到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的關切。

1950年代之后,中國白酒經歷了計劃時代的工業化階段。同時,發展名酒成為具有財政意義的任務。茅臺酒廠在1978年之前,先后獲得中央、省級的建設資金,其他名酒廠亦如是。1980年代以后,白酒行業逐步進入市場化階段,私營白酒廠開始興起,白酒定價權下放。貴陽的賴氏家族后人紛紛開發出各種以“賴茅”命名的白酒,一度十分暢銷。1988年,茅臺酒廠注冊“賴茅”商標,但因茅臺酒廠三年未使用“賴茅”商標,注冊遭到撤銷。自此,圍繞“賴茅”商標權的爭奪也拉開序幕。一時間,市場上涌現出上千種“賴茅”酒,“賴茅”的商標被隨意使用,直到茅臺酒廠在2014年重新獲得“賴茅”商標。

“賴茅”品牌在市場化背景下的際運,背后是上千家小酒廠的商業運作。而這種運作存在兩個重要條件:計劃時代的技術共享與歷史資產的再開發。

計劃經濟時代,白酒的生產由地方工業部門負責。而中央政府為實現全國釀酒技術的革新,以行政手段推動白酒的技術流通。例如輕工業部為擴大茅臺酒的產量,就曾經花費較大的資源研究茅臺酒的異地生產,并在遵義設立“茅臺酒易地試驗廠”。再如輕工業部曾系統總結汾酒、瀘州老窖等名酒的生產工藝,并將其技術推廣至全國各縣級酒廠,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地方品牌,這些地方品牌在市場化浪潮中成為私營酒廠的重要原始資本。

這一機制同樣適用于茅臺鎮的經濟生態,茅臺鎮從民國時期的三家燒坊,到計劃經濟時期的茅臺酒廠一家獨大,再到市場化后上千家茅臺鎮釀酒企業的崛起,正是釋放了釀酒技術普及的成果,所謂“醬香型白酒”也因此形成巨大的產業規模。在巨大的利潤空間下,“賴茅”成為私營資本入場的銷售噱頭。

形形色色的“賴茅”酒

“賴茅”品牌作為依附于茅臺酒的重要歷史資產,對新成立的白酒企業來說,是提升其產品溢價的關鍵。附會歷史由此成為白酒行業的普遍現象。關于“賴茅”在民國的故事,胡問遂設計“賴茅”商標的經歷幾乎被湮滅,反而是虛構化的都市傳說流傳甚廣,比如“賴茅獲得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即是商業營銷的典型烏龍。

總之,“賴茅”的商標故事不僅勾勒出抗戰大后方社會經濟史的一條“暗線”,亦貫穿于20世紀白酒發展史的起伏之中。

    責任編輯:彭珊珊
    校對:欒夢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阳市| 西华县| 类乌齐县| 阿勒泰市| 景洪市| 古丈县| 铅山县| 浦城县| 西盟| 和静县| 绥宁县| 沈阳市| 娱乐| 中阳县| 全南县| 邵阳县| 原阳县| 灌阳县| 若尔盖县| 磐安县| 肥城市| 从化市| 自贡市| 威信县| 文昌市| 天峨县| 华安县| 宁国市| 望江县| 大安市| 台山市| 柳河县| 东光县| 基隆市| 广南县| 九江市| 白城市| 沾益县| 隆安县| 宁波市| 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