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藝術人物|“華爾街銅牛”雕塑者辭世,昆斯再次被判抄襲
辛丑牛年伊始,曾以雕塑“華爾街銅牛”為人熟知的意大利雕塑家阿圖羅·迪·莫迪卡逝世,享年80歲。藝術家杰夫·昆斯涉及的一起抄襲案經過五年拉鋸,近日由巴黎一家上訴法院宣布維持原判,昆斯與蓬皮杜藝術中心再次敗訴。
在中國,86歲的考古學家楊錫璋病逝,他生前長期投入殷墟遺址發掘。在上海,藝術家陳飛在余德耀美術館舉辦個展“早集”。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道并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意大利 | 雕塑家阿圖羅·迪·莫迪卡
80歲辭世,曾以“華爾街銅牛”為人熟知

阿圖羅·迪·莫迪卡
近日,意大利雕塑家阿圖羅·迪·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去世,享年80歲。迪·莫迪卡因制作被稱作“華爾街象征”的華爾街銅牛(Charging Bull)像而被人們熟知。
據悉,迪·莫迪卡曾在紐約居住了超過40年,長4.9米、重3.5噸的華爾街銅牛靈感來自于1987年10月全球股市暴跌開始的“黑色星期一”。這座巨大的公牛臀部翹起,頭部略低,仿佛正在向前沖,象征著樂觀與景氣。迪·莫迪卡在后來說明制作背景時曾說:“我想讓人們認識到自己是強大的這一事實”,并自費承擔了銅牛的制作費約35萬美元。

華爾街銅牛
1989年12月,迪·莫迪卡未經紐約市政府許可,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前設立了該雕像。當時警方以非法雕塑為將銅牛拆除后,人們怨聲載道。此后在紐約市政府的許可下,銅牛被遷移到交易所附近的公園內,而迪·莫迪卡為非法設立雕像支付了500美元的罰款。2019年12月,紐約市以游客安全為由,宣布要將銅牛搬回交易所前。該計劃遭到了迪·莫迪卡的堅決反對,他表示“現在位置很完美”。
迪·莫迪卡1941年生于意大利南部的維多利亞(Vittoria),于1960年前往佛羅倫薩學習美術,在當地積累了一定的名氣。1973年,他移居紐約,并在蘇荷區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作為雕塑家,華爾街銅牛并不是他唯一的公共藝術作品。迪·莫迪卡曾分別在洛克菲勒中心與林肯中心廣場放置了八座雕塑和一批舉行的馬雕塑。(文/錢雪兒)
法國 | 藝術家杰夫·昆斯
抄襲案拉鋸五年塵埃落定,昆斯與蓬皮杜藝術中心敗訴

杰夫·昆斯
2021年2月23日,藝術家杰夫·昆斯和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在攝影師弗蘭克·達維多維奇提起的訴訟中敗訴。由巴黎的一家上訴法院做出的判決,維護了2018年的一項判決,即經裁定杰夫·昆斯和博物館侵犯版權的行為成立。
這起訴訟最初發起于2015年,弗蘭克·達維多維奇聲稱,杰夫·昆斯1988年的雕塑《Fait d’hiver》(《冬季事件(社會新聞)》),抄襲了弗蘭克·達維多維奇于1985年為法國服裝品牌Naf Naf拍攝的廣告照片。

杰夫·昆斯,《冬季事件(社會新聞)》,陶瓷雕塑,1988

1985年法國服裝品牌Naf Naf的秋冬廣告。
被告一方認為,昆斯擁有藝術創作的自由,作品只能視為模仿,何況在過去三十年間,雕塑已走遍全球卻沒有引起達維多維奇的異議,不過法庭對這些辯解予以駁回。法庭認為,雕塑與廣告具有相同的“極可辨識的布景”,甚至女子左側面頰上幾縷發絲都與廣告中處于同樣位置,女子的表情也如出一轍。
最新判決增加了杰夫·昆斯和蓬皮杜中心需要支付給弗蘭克·達維多維奇的賠償金。原本在2018年的判決中,杰夫·昆斯和蓬皮杜藝術中心需支付13.5萬歐元(約合17萬美元),現在他們必須共同支付19萬歐元(約合23萬美元)。
同時,出版該展覽目錄的圖書公司需要支付1.4萬歐元(約合1.7萬美元)。而且,如果杰夫·昆斯和蓬皮杜藝術中心繼續在網上刊登該作品復制品,他們每天將需要每天多支付600歐元(約合700美元)。此外,該作品現由Fondazione Prada所有,不能再于法國展出。對于此案件,蓬皮杜文化中心拒絕置評。(整理/畹町)
中國 | 考古學家楊錫璋
86歲病逝,長期投入殷墟遺址發掘

楊錫璋(1935-2021)
2月24日,考古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原安陽工作隊隊長楊錫璋病逝,享年86歲。
楊錫璋,1935年出生,江蘇省無錫市人。1953年高中畢業于無錫市公益中學,同年秋,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58年畢業后進入中國科學院(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6年至1978年冬曾在蘇州博物館工作兩年)。1958年秋,配合三峽水庫工程,參加長江三峽西陵峽段考古調查工作。1959年,配合丹江水庫工程,參加了湖北均縣(今丹江市)七里屯和鄖縣青龍泉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工作。從1962年春起,到河南安陽參加殷墟遺址的發掘工作,一直到1996年初退休。1968年夏曾參加河北滿城漢墓的發掘工作。在這期間,曾任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安陽工作隊隊長及站長。
楊錫璋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商代青銅時代考古,特別是殷墟考古的發掘與研究。主要發掘工作有殷墟王陵區大墓及祭祀坑的發掘,苗圃北地鑄銅遺址的發掘,族墓地及居住址的發掘。在這些發掘材料的基礎上,對殷墟族墓地的性質、王陵區的分期及殷墟青銅器的分期等都寫有研究性的論文。對安陽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也有論述。(整理/畹町)
上海 | 藝術家陳飛
美術館里開“早集”,構建了本土生活的“全景畫”

陳飛
日前,中國藝術家在余德耀美術館舉辦個展“早集”,呈現藝術家迄今的靜物創作。他將地緣關系、文化博弈與身份歸屬等命題糅雜于人間煙火中,結合古今中外,構建了一幅本土生活的全景畫。
陳飛1983年生于山西,2005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目前生活并工作于北京。如何在繁雜的文化浪潮中“破除迷信而立身”是這位80后藝術家在創作生涯中思考的關鍵問題。從表面上看,這批作品讓人聯想到十七世紀荷蘭靜物畫,而他想要表達的內涵與之不同。他試圖以細微之物映射熱鬧的群像市集,將對大眾生活的關融入尋常事物的平實記述里,在描繪上,藝術家則通過對新年畫的挪用,借“‘陽春白雪’走出象牙塔”的概念與批量生產中“精確的流失”,破除了對西方古典美術的頂禮膜拜,完成了他簡潔又豐富的創作表達。

陳飛《致廣大》
個展“早集”在余德耀美術館項目空間舉辦,項目空間邀請藝術家針對美術館空間、環境及觀眾,創造特定場域的藝術作品及項目。以“一個項目+一個展覽”相結合的方式,呈現藝術家與時間、空間的對話。(文/錢雪兒)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