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電子屏幕比看書更容易近視,是真的嗎?答案讓人大吃一驚
原創 同仁趙陽 白內一把刀 收錄于話題#近視圖文專欄31個
■ 文|趙小刀
我是趙小刀,我是一名眼科醫生。
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適應了電子閱讀這個習慣。Kindle、Pad、手機等都可以作為閱讀工具,我們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屏幕。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大家似乎不約而同地認為:閱讀紙質書本,似乎比閱讀電子屏幕,對眼睛來說更友好。很多家長認為,“看手機、Pad會瞎,看書則不會”,也有家長說,看投影儀比電視更好,真是這樣嗎?
電子屏幕是自發光,書本或者投影是反射光,反射光真的比自發光更能保護眼睛嗎?

今天我們就結合一篇新鮮出爐的研究報告,跟大家好好聊聊,看電子屏幕,真的比看書更容易近視嗎?
(本文參考文獻:Liang, X., et al., Effect of reading with a mobilephone and text on accommodation in young adults. Graefes Arch Clin ExpOphthalmol, 2021.)
"讀書"和"讀屏幕"并沒有差異
小貼士
_
目前業界比較公認的是,近距離工作是引起近視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目前研究人員提出了幾種近距離工作引起近視的不同機制,包括近距離工作時的調節滯后以及長時間近距離閱讀后引起的短暫性遠點漂移。這兩種機制被認為是近視進展的關鍵因素。
研究人員針對閱讀手機和閱讀文本對NITM(近距離工作誘導的短暫性近視)、回退時間以及調節滯后的影響做了實驗研究。
結果發現,閱讀文本和閱讀手機對NITM及其回退時間及調節滯后沒有顯著差異(P> 0.05)。

研究結論認為紙質閱讀和pad等電子屏幕閱讀同樣都作為近距離閱讀的一種方式,引起NITM增大近視進展,兩者之間并沒有差異。
玩手機的人的確更易近視,怎么解釋
有人就要問了,孩子玩手機、用pad上網課,確實就近視得更快了,這又怎么解釋呢?
的確,多項研究已經證實,使用電子設備會增加近視發展的風險。例如,一項先前的研究發現,每天使用計算機超過3個小時是大學生近視的高風險因素。還有研究認為個人使用智能手機和計算機的時間越長,近視度數越高,眼軸長度越長。

但是,導致近視的根本原因,是近距離閱讀本身,不能讓屏幕去背這個鍋。其實,使用電子屏幕或者書本閱讀,材質本身并不會影響近視進展速度。也就是說,就算孩子不是玩手機,而是花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距離來閱讀紙質文本,也同樣會近視的。
但是因為內容有趣,顏色鮮艷,對比度高,大部分孩子在閱讀手機、pad時,會更專注,不知不覺就嚴重超時,而且距離往往也比書本拿的更近。
只要是長時間近距離閱讀,都會誘導近視,我總告訴家長,控制近視,距離和時長才是最重要的,什么媒介不重要。
有家長問,pad投屏用電視好呢還是投影儀好呢?我的建議是,高亮度投影儀=電視>普通投影儀,考慮到經濟成本,其實電視就挺好。發光屏幕的有害藍光,對于每天注視屏幕8小時以上的人群才有作用,對孩子來說可以忽略不計,而且普通投影儀在白天顯示并不清晰,反而會增加孩子的視疲勞。
怎么控制用眼距離和時長?
不管是看電腦還是Pad,確保33cm的用眼距離,對于延緩孩子近視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女兒每次讀書寫字或者使用pad的時候,我都會讓她伸一下胳膊,看看閱讀距離是不是合格。家長們要努力幫助孩子養成這樣的小習慣。如果孩子坐姿不好,還可以買個坐姿矯正的小裝置,也可以幫助控制距離。

Pad還可以設置家長模式,限制每天使用45分鐘,或者單獨限制某些App的使用時長。
手機因為屏幕太小,距離往往達不到33cm,所以要堅決杜絕孩子使用。
同時,還需要注意每次持續用眼時間,增加休息頻率,建議5歲以下用眼15分鐘就要休息5分鐘,5歲以上用眼30分鐘休息5分鐘。還要注意環境光一定要足夠亮,過暗也會加速近視的發展。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現在的你,還認為孩子近視是電子屏幕的鍋嗎?大家還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我是趙小刀
我是一名眼科醫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