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酒店進入“品牌藝術”時代,住宿美學迎來大爆發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空間秘探”(ID:MESPACE007),作者:許柚。
酒店的風格,常常與時代文化休戚與共,譬如在十多年前,隨著年輕人社交與潮流文化的大爆發,精品酒店之父Ian Schrager引領的潮牌設計酒店風靡一時.而如今,風向再次轉變,正如Ian Schrager所說:“我已準備好了迎接一個新的開始:藝術酒店。”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21)》指出,文化與數字科技的深度融合形成眾多新的增長級,催生出多種新興業態。伴隨著大眾審美提升,藝術開始逐漸被更多人所了解、認同、運用,其在酒店中的“存在感”,亦從高高在上的尊崇感轉向生活本質的觸達,以全新的姿態,表達著“精神共鳴”的隱喻。
- 酒店藝術的時代節點
正是由于文化與藝術的時代性,在此背景之下,國內的酒店藝術也是動態的,其在不斷的磋磨與融合中,既切合當下,又日漸規避陳腐,臻于自我。根據國內酒店藝術運用的發展歷程,在此大體將其分為三個時代“節點”。
第一個時代“節點”:尊貴的信仰哲學。改革開放后,大批外資高端酒店進入中國,作為現代酒店的領路人,與它們同步而來的,還有奢華的酒店藝術。彼時的國內酒店,在“藝術性”的打造上,往往是基于對國際奢牌酒店的模仿。國際奢牌酒店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已經形成了具備自我特質的西方奢華式藝術風格,并借助這一風格,對早期的國內精英商務階層進行了初步培育。對于彼時剛剛開啟現代酒店之路、尚未找到自身藝術文化根基的國內酒店品牌來說,模仿成為了最易于實現的方式,而最易被模仿的,便是已被當時目標客群所接受“尊貴、奢華”的設計風格,彼時的藝術對于酒店而言,更像是高級裝飾物的存在,以其昂貴,彰顯身份。
第二個時代“節點”:住宿藝術的視覺迷局。伴隨著商務旅客的不斷增加,差旅需求不再僅僅局限于精英人群,因而帶動了經濟型酒店的興起及“黃金十年”,彼時差旅客對于酒店的需求在于住宿與性價比,這一時期關于“藝術”的有意識行動并沒有普遍觸達。直到中檔酒店興起,經濟型酒店迎來升級潮,對視覺的重視,是這一階段對藝術參與的最多的行動。
比如一些酒店品牌采納莫蘭迪色系作為打造空間的色彩方案,一些日式原木的調子也被常態化采納。這一時期,視覺的打造得到廣泛關注與重視,且輻射面積非常大。視覺先行,成為向潮流靠攏的突破口,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缺乏深意的理念。一旦視角片面或粗淺,關于藝術的實踐也便被一定程度的降維了,但這仍是一個龐大產業向好而生的過程中,難能可貴的成長階段。
第三個時代“節點”:旅行意義及生活本質的信條。從當下來看,經濟型酒店開始注重品牌打造與理念升級;中檔酒店邁向“超中端”,在另辟蹊徑的路上也越走越成熟;高奢酒店對城市旅游業態的發展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各個端位,都有著對藝術不同程度不同切面的理解,這種理解背后的作用力,是品牌時代來臨的前提。
在新時代客群變化的影響之下,不同品類的酒店加速分化,行業從“體量之爭”走向“品質之爭”及“品牌之爭”,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談及藝術,如果每個人每個品牌都會有屬于自己的答案,那么,藝術才真正尋找到在這個行業的生長空間。當下及未來,我們對藝術的理解及應用應更加高階而深刻——不以昂貴程度來衡量藝術高低,而以高明程度來評判價值。
-品牌時代,藝術何以成為精神共鳴的隱喻
那么,為什么“藝術”會成為下一輪品牌造勢的關鍵手法?
從行業角度來看,隨著全球化與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打破了空間的局限,在全新視野的沖擊之下,藝術從未如此多元,亦從未離我們如此之近。這對于那些需要迭代升級的國內酒店來說,無疑是實現藝術文化扎根的絕佳時期,過去,酒店藝術只能通過對于國際奢牌的模仿,或套用市面上已有的“藝術模板”,而在當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身處不同國家、城市甚至村鎮的人們,都可以接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訊息,為酒店品牌汲取靈感,發展出特有的藝術文化提供了契機。此外,90后、00后的“后浪”們,正成為決定當下時代潮流走向的主要因素,他們所處的時代,藝術已深入日常生活,文化消費也在不斷升級,更具生活品味、更專注精神層面消費的“后浪”們,具有改寫行業的藝術特質的無窮潛力。
從消費端來看,在消費升級與新中產崛起的大背景之下,具有藝術鑒賞力的年輕一代消費者,正在形成鮮明的時代標簽。巴塞爾藝術展和瑞銀集團《2020藝術市場報告》顯示,通過對1,300名高凈值藏家的調查結果顯示,千禧一代年齡段的買家兩年平均總支出為300萬美元。這個數字是嬰兒潮一代的6倍多。與此同時,越來越受追捧的城市文化藝術展覽,也在以“網紅展”的方式,沖擊著藝術變化,以深圳“teamLab:舞動藝術展&未來游樂園”展覽為例,5個月就收獲了38萬參觀人次,締造了當時中國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藝術展覽。可見,年輕一代對于藝術,尤其是具備“共鳴”的藝術需求日益明顯,酒店唯有關注藝術元素在旅游領域中的價值,才能把握行業風向標。
從藝術對于酒店自身價值來看,缺乏品牌歷史的國內酒店,可以用藝術來彌補自身的文化力,并借此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商業符號,成就自有的“價值觀密碼”。在上個世紀,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提出——“商業藝術”是藝術的下一個階段,對于酒店這一種商業形式來說,在走過了一條漫長的藝術道路之后,以“商業藝術”對抗墨守成規的麻木,創造出獨屬于本土的潮流文化與當代藝術之宿,幾乎是一種必然。
- 百花齊放的當代藝術之宿
從模仿到創造,國內酒店的藝術之路是在新時代的影響下,因形式、風格、空間的不同而分化,造就了百花齊放的當代藝術之宿。以下,與大家共賞國內酒店藝術分化之路上的“新思路”。
01 #新中式藝術#

與曾經通常理念中需被“束之高閣”的藝術不同,如今能夠與時代與年輕旅行者達成共鳴的藝術,必然是極具備高維的特質,但又以足夠親和的形式來呈現,以“美”去觸達受眾。而藝術擺脫“形而上”的第一步,便是“扎根土地”,與地域文化構建深度鏈接,新中式便是藝術的一種本土化實現。未來的中國酒店業,有很大一部分的比拼,將不再是誰更“國際”,而是誰更能代表“中國”。諸如養云安縵、青城山六善等國際品牌,都試圖從新中式中尋找藝術化道路實踐,但新中式藝術的最佳表達者,終究要落于本土。
以浙旅蝶來旗下的蝶來雅谷酒店為例,其精選了自然環境獨特的養生福地,以回歸桃源的初心,秉承深厚的中華傳統養生智慧,為新興追求健康平衡生活的行旅者提供細膩和諧的生活感受,傳達著新中式藝術。于人文傳承上,蝶來雅谷品牌以一代山水畫宗師黃公望的隱養圣境筲箕泉而得名,為世人傳遞以山水養心的中國智慧;于生活方式上,蝶來雅谷以“拾雅”旅程貫穿起“中國雅致生活”的藝、食、住、行、娛等方方面面,切實描繪了中國雅致生活的體驗圖景。

而位于杭州西溪濕地的木守西溪,則以如鏡水面、抽象幾何的現代藝術風格,呈現出酒店層次分明的水面、綠植、遠山,代表了冷峻的高級中國審美……正如酒店主理人所說,“西溪濕地不是江南再現,也不是西湖附庸。西溪是孤冷的,高級的,木守正好能作為這樣的西溪代表。”
02 #沉浸式藝術#

“沉浸式時代”已到眼前,酒店藝術不再是在空間中擺放幾個藝術品、掛幾幅畫就能被冠以藝術之名了,對于更能體悟到美學藝術的年輕旅行者來說,酒店藝術是要能被摸到、被感受到的。藝術也不再局限于物品、空間,更是生活與心靈的振動,因而,酒店藝術的表達形式變得多元,而表達的方式卻落腳于文化藝術氛圍的營造。
以“重返原初”為品牌核心價值觀的青普文化行館,旗下酒店不叫“酒店”,而叫“文化行館”,領銜各行館的并非酒店經理,而是館長——在傳統文化藝術的沉浸式打造上,從品牌的根基便已開始。而在沉浸式藝術體驗的打造上,不同的青普文化行館,結合了不同的在地文化,在餐飲上,崇尚當地、時令、養生、有機和兒時味道。在藝文體驗上,譬如揚州瘦西湖的行館能學習到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的揚派盆景,南靖土樓行館能學做客家美食、親手制作土樓泥塑等,借助這些體驗,沉浸式融入與理解目的地。


殿影酒店也是忠于沉浸式打造的品牌,它是空間情緒傳遞與生活表達的經典案例。殿影酒店通過絕佳的電影觀感以及觀影之外的生活時光的影視化打造,如電影情景式投影、藝術裝置、互動影像空間、電影宣發空間等環境,使顧客“住進電影時光里”;此外,廈門NOA諾亞酒店則力圖打造一個充滿未來感的廢墟世界,大面積夯土墻、裸露的水泥柱、走廊墻上枯萎的向日葵……寓意著廢墟中出現的生命希望。

03 #奢享式藝術#
對于國際奢牌的模仿已是“舊故事”,而模仿所帶來的沒有歷史感的細節與沒有值得共鳴的文化,也在一段時間內困擾過國內酒店,如今,越來越多具備中式情懷的奢華酒店崛起,趕上了“文化回歸”的潮流,通過對在地文化的深入挖掘,誕生出一系列只能在這片土地生長出來的奢華酒店。

以松贊酒店為例,作為扎根于藏地的藏族文化特色酒店,其分號串起了香格里拉的大環線,麗江、奔子欄、梅里……皆是最值得看的風景。據說,松贊的創始人白瑪多吉為攝影師出身,每家松贊酒店選址之前,都會先架起相機取景,只有當鏡中之畫完美時,才正式定址。此外,松贊酒店也致力于傳播在地文化,員工中當地居民占了98%,用真誠、淳樸、善良讓游客直接感受到文化。

同樣落地于西南邊陲的HYLLA,被稱為國內首家設計收藏酒店,從客房到酒店的公區的每個角落,散落著從世界各地不遠萬里而來的中古好物,其中不乏珍稀孤品,詮釋著國內酒店藝術對于奢華的全新追求——既能以風景表達豐富自信的生活狀態,又能借助可售的收藏品實現空間的時刻改變,捕捉藝術的潮向。
04 #改造式藝術#

顯而易見,國內酒店業已進入“存量時代”,據浩華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酒店行業的發展主要驅動力正在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新增酒店市場占比僅為11%,而存量酒店市場的改造占比達到55%。如何對存量物業進行藝術化改造,成為擺在諸多酒店品牌面前的關鍵問題。
位于西昌邛海北岸的將軍會館酒店,從屬于邛海17度國際旅游度假區,圍繞著清朝武翼將軍都尉柳相治的私人宅院,酒店的藝術化改造與傳承,以“將軍”為起點,把將軍文化的精髓提煉至“酒店”這一載體,令其成為超越“設計”本身的思考行為。酒店將舊日低矮、破舊的將軍府“重生”,再次得以被“仰望”,在“復蘇”和“喚醒”過程中,當地珍稀的文化遺產遺存則成為不可多得的陳列藝術,幾乎完美地平衡了歷史與當代的時空關系。

藝術的改造,是有保留,而有舍棄。陽朔糖舍由老糖廠改造而來,“老建筑保留下來,糖舍的魂才在”,酒店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原有的工業氣息,即使是新建筑,也力圖于老建筑保持風格統一,以老建筑為中心,并在外觀和肌理上與老建筑奇妙融合,在不斷進化中,變身全新的藝文空間。
05 #新生活美學藝術#

在當下,無論是高奢酒店還是經濟型酒店,都在試圖向年輕一代旅行者們販售自己的生活美學,試圖以此建立起與旅行者的維系,打造專屬的精神部落——插花、藝術展、家居陳列、甚至是舒心睡眠,都能成為差異于行業,出眾于時代的特質。
壹隅生活旗下品牌希諾找到了自己獨特的生活美學,以“小美生活”為信念,深潛于城市,擁抱“人間煙火”,帶領旅行者一起探索城市的可能性,感受城市脈動,帶動和凝聚整個社區的創造力,打造自成別具一格的酒店體驗感。希諾酒店以“點亮城市壹隅”的決心,記錄著城市文化,傳遞“小美即大美”的生活哲學。
在當代社會中,藝術二字并不陌生,然而我們往淺了運用、理解,它便庸俗、做作、快速老化;而我們往深刻的方向行進,往廣博的方向思索,它便是高階的、有力度的、有溫度,有著永不過時的能量。中國酒店業已步入品牌價值高地探索的全新時代,我們正展開對國際品牌優勢超強的吸收力,且在保有本土特色的思辨中有了更多的堅持與創新。未來,品牌對藝術的理解和運用,即是對藝術包容性、文化感、美學力進行最大力度的開發應用,它們所呈現的結果也許不一定是“顯性”的,但它們都會很“藝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