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潮洶涌》,排片低引發的低估與高估

產業作者|王晶晶|一鳴網
今年春節檔7部電影的廝殺可謂是看點不斷。
《唐探3》口碑崩塌、《你好,李煥英》票房口碑雙線飆升、《侍神令》撲街,幾部片子看來是各有起伏。在春節檔期間 貼身肉搏,必然會遭遇排片問題,這次連觀眾都開始叫屈的 《人潮洶涌》就遭遇了這一窘境。
這是一部由劉德華、肖央、萬茜主演的荒誕喜劇電影,導演是之前出過爆款《無名之輩》的饒曉志,但意外的是,《人潮洶涌》預售票房僅有3000萬。
隨著電影上映之后口碑的傳播,以及劉德華親自下場解說,觀眾開始為該片的口碑高、排片低聲援,饒曉志也連續發文請求院線增加排片。

但 排片最大的規則,就是不要和錢過不去。
饒曉志在媒體上也表示“我也十分理解院線的苦衷,我們預售不好所以排片不好,這是事實!我們努力了,可能方向不一定對,但確實努力了、盡力了!”
排片爭議背后的商業規則
這不是饒曉志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了,《人潮洶涌》在今年春節檔的際遇在某種程度上也和其當年的導演的《無名之輩》的排片情況如出一轍。
《人潮洶涌》并非大家常見的春節檔大片,有著大IP和大制作,期待值很高,而且 在前期的宣發中,片方也沒有把“人潮洶涌”的含義傳播出去,不少觀眾甚至不知道這部電影, 知道這部電影的也不知道它是什么題材。

對于院線而言,排片的總準則在于三點,首先就是,票房最大化,讓影院獲得最高的票房;其次,市場需求決定排片,觀眾要看什么就排什么;人次最大化,讓最多的觀眾看到喜愛的電影。不過,你應該會發現后兩點還是為了服務第一點,即票房最大化。
院線票房從哪來, 某院線某影片票房=票價x影廳座位數x排映場次x上座率,其中關鍵因素是票價、排片場次與上座率。
關于價格,根據《關于進一步規范電影市場票務管理的指導意見》的規定,據各地實際情況,將全國分為若干類地區,分別制定電影票價指導價格,指導價格為一部影片在各類地區的最高零售票價。3D、巨幕、VIP廳價格可適當上浮,但建議最高不得高于指導價格的50%。
也就是說, 院線并不能任意定價,最多只能按照指導價定下最高價,少數影片可以適當上調價格。整體來看,不同院線之間電影票價其實差距不大,更明顯的趨勢是集體上漲。
重頭戲還是爭議最多的排片問題, 排片可以說是影院第一生產力,排片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院線票房的10%-20%。
發行方前期的宣發、觀眾的前期反響、是否有大IP自帶流量、或者有著大的流量領袖、同期的影片競爭優勢等都會左右前期院線經理人的排片布局。
像這次的《人潮洶涌》雖然有極具票房號召力的劉德華加入,但前期市場宣發不足,沒有連接到觀眾,就導致了預售數據低走。預售的數據往往能夠最為直觀的反映觀眾的喜好,數據低了,院線自然不敢輕易排片。
還有一點,也是許多網友為之惋惜的一點,就是檔期問題,春節檔競爭激烈,各位玩家同場競技其實不僅限于影片質量,還涉及題材是否契合節點等問題,也就是說 相比于《唐探3》以及《你好,李煥英》,《人潮洶涌》的調性對觀眾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
再者就是上座率,院線排片了之后, 上座率不行就是在擠壓院線成本。《人潮洶涌》上映初期,上座率的確不行,院線處于利益的考量自然就會開始壓縮其排片,給上座率更好的影片騰出位置。
在主創和觀眾的努力發聲后,《人潮洶涌》后期已經開始呈現出上揚趨勢,票房和上座率都在不斷提高。

剛剛說《人潮洶涌》和《無名之輩》命運相似還在于這兩者都是在上映之后,通過影片的口碑和觀眾的反饋來獲得票房的,雖說這算是實打實的用作品說話,但 這種慢熱的、走長期路線的玩家,在競爭激烈的春節檔期間太容易在玩家們廝殺中沉沒。
排片之外,《人潮洶涌》高口碑背面
“春節期間,想帶爸媽去看電影,爸媽要看《人潮洶涌》,題材是什么他們都不關心,只因為有劉德華?!贝蟀谉o奈的攤手道,但也慶幸附近的影院有排片。
但大半夜的看完電影,大白心里并不舒坦。
《人潮洶涌》改編自日本電影《盜鑰匙的方法》,原作評分8.5,高于95%的喜劇,獲得多個國際獎項,頗具影響。
選擇這樣的劇本改編其實非常的穩,但當看完《人潮洶涌》之后,大白很明顯的一個感受是, 影片過于重情感的細節處理而輕社會邏輯。

改編劇的能不能火,導演的能力和風格很重要。饒曉志是戲劇出身,他的作品不可避免的帶有戲劇故事的影子,戲劇故事相比電影故事更重情感邏輯,輕行為邏輯和社會邏輯,人物形象雖然飽滿,但在戲劇舞臺上成立的行為邏輯放在大銀幕上就會顯得夸張,顯得別扭,容易出現開局精彩但收尾雞肋的情況。
這是網友質疑高分的關鍵點,還是說,觀眾有必要為荒誕喜劇持更多包容態度。
拋開故事邏輯線,從大的基調來看, 這是一部黑色幽默電影,而不是一個讓你帶著家人大肆的“笑與哭”的重視聽娛樂層次上的電影, 因而與春節檔的玩家同場競技啞火真的實屬失策。
不可否認的是,饒曉志從小人物的立意開辟出來的電影市場打動過不少觀眾,但《人潮洶涌》的評分的確存在虛火,這其中也必然還有原作品珠玉在前的影響。不過要是相比春節檔的這幾部影片,《人潮洶涌》毋庸置疑是佳作。

前期排片低勢必對《人潮洶涌》的票房造成了影響,但進入市場就不可避免的要接受市場規則的檢驗, 作為商業片本應更為熟稔其中的規則,檔期與宣發的預估失誤或是一個警示。再者,排片之外,對于作品本身的問題,玩家也還需更多的反思。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