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視熱評丨瞞報事故草菅人命,安全監管不能流于形式
日前,山東五彩龍投資有限公司棲霞市笏山金礦“1·10”重大爆炸事故調查報告正式發布。調查認定,山東五彩龍投資有限公司和棲霞市均構成遲報瞞報。依規依紀依法對45名相關責任人員追責問責,不僅涉事企業負責人被追責,時任棲霞市委書記姚秀霞,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濤,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煙臺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等28名公職人員被給予黨紀政務處分和組織處理。
“1·10”重大爆炸事故中有11人獲救,10人遇難、1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6847.33萬元,損失慘重、教訓深刻。事故發生后,22人被困井下,但涉事企業和當地政府卻遲報、瞞報達30個小時,直到發現救援難度超出自身能力才被迫上報,給救援工作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是實實在在的草菅人命。
嚴查事故遲報瞞報過程,依法依規嚴肅追責,一追到底,是對遇難者亡靈的告慰,也是給遇難者家屬和社會的一個交代,更是為了吸取慘痛教訓、以儆效尤。
徹底杜絕瞞報事故,一方面是要嚴懲相關責任人,讓遲報、瞞報者付出沉痛的代價。不僅要追究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責任,還要嚴肅法紀、黨紀和政紀,對負有監管責任的政府部門負責人進行追責。不僅要嚴肅追責,還要進一步完善事故信息披露機制,并落實好監督責任,營造一個不愿瞞、不敢瞞也瞞不了的制度環境。
調查認定,該事故是一起由于企業違規存放使用民用爆炸物品和井口違規動火作業引發的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涉事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缺失。而相關部門也存在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地方黨委政府落實屬地管理責任不到位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心存僥幸、安全意識薄弱,是安全管理不到位,更是安全監管形同虛設。就在日前,山東招遠一家金礦發生事故,導致6人死亡。安全生產整頓期間再次發生事故,并不完全是巧合或偶然,而是上述問題的重演,是安全生產和安全監管懈怠的必然。
不難發現,事故的發生以及事故發生后的遲報、瞞報,更多發生在一些“問題企業”身上。生產經營中存在各類問題,正是瞞報的動因。越是不規范經營的企業,越容易發生安全生產事故,也就越傾向于在事故發生之后“捂蓋子”。所以,企業時刻緊繃安全生產之弦,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規定,監管部門嚴格執法,落實安全生產監督責任,從消除安全生產隱患開始,方能根治遲報、瞞報,守護安全生產。
(原題為《熱評丨一追到底,安全監管不能流于形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