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濟南先行區有望變身全國第二個起步區,建設方案已上報

濟南鳳凰黃河大橋施工現場 本文圖片均來自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官方微信公號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設立近四年后,有望迎來新的政策加持。
2月19日上午,濟南市召開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動員大會,會議印發了《中共濟南市委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提出,加快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舉全市之力加快起步區規劃建設,加密過河通道,促進黃河兩岸交通布局優化、銜接成網,加快建設能源、信息、供排水、環衛等市政設施。大力培育“新城建”全產業鏈,重點發展大數據、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前沿材料、智能裝備等新科技、新智造、新服務和新消費,培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從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多位相關人士處獲悉,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升級版”,其范圍涵蓋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目前,起步區建設總體方案已報國務院研究審批。
“2021年是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發展的開局之年。我們將堅決扛起強省會戰略主陣地和生力軍的光榮使命,高起點謀劃、快節奏推進、高標準建設,加快打造‘未來希望之城’,全力推動省會‘北起’全面起勢。”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國祥在上述大會發言中這樣透露。
國家級新區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設立之前,濟南市一直在籌劃申報山東轄區內的第二個國家級新區。
2001年12月31日,黃河小浪底工程歷時11年,全部竣工,成為黃河干流上的一座集減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發電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濟南段黃河南、北展寬工程的分洪運用幾率大大減少,濟南“北跨”發展時機漸漸成熟。
2003年6月26日,山東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了濟南發展,確立了濟南城市發展的“十字”方針,其中“北跨”二字首次出現在濟南城市發展的規劃上。
但是“北跨”戰略提出后的十多年間,濟南官方鮮有實質推進的大動作。直至2015年,這一戰略被賦予了新的方向。
2015年9月,在濟南市政協召開的十三屆二十一次常委會議上,時任濟南市領導在作關于濟南市“十三五”規劃編制情況的報告時透露,“申報國家級新區,濟南正在策劃和籌備,向黃河北要空間,變黃河為城市內河,城市發展由‘大明湖時代’向‘黃河時代’過渡。”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時任濟南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長玉等16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了《關于支持設立國家級濟南新區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該《建議》透露,2016年2月19日,山東省政府向國務院呈報了《關于設立濟南新區的請示》。同年5月,這一請示轉至國家發改委,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進行研酌。對此,當地政府部門又作了深入研究并與國家有關部委多次進行匯報溝通。
徐長玉等人建議,濟南作為山東的省會城市,在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設立濟南新區有利于進一步優化區域發展布局,打造黃河下游新的經濟增長極,為區域創新發展提供示范。
當時,有濟南市政界相關人士分析稱,全國還沒有一個省擁有兩個國家級新區的先例,山東已經有青島西海岸國家級新區,濟南申請國家級新區獲批的難度較大,所以濟南市決定“不能坐等國務院的批復,攜河北跨的規劃建設要先行”。

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施工現場
先行區
在此背景之下,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應運而生。
2017年5月,濟南市官方明確,在位于章丘區的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加掛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管理委員會(籌)牌子,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仍為市政府派出機構,規格由正處級調整為正局級。
2018年1月,國務院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方案》要求,“濟南,高水平規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集聚集約創新要素資源,發展高端新興產業,打造開放合作新平臺,建設現代綠色智慧之城,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隨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其規劃范圍、發展目標陸續明確。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位于山東省會濟南市區北部,規劃轄區范圍橫跨黃河兩岸,南起小清河、北至徒駭河、西起玉符河、東至臨港辦事處東邊界,總面積約1030平方公里。
2018年6月,濟南市將天橋區濼口街道辦事處所轄黃河北5居(鵲山東、鵲山北、鵲山南、梅花山、月牙壩)劃歸天橋區大橋街道辦事處代管;將大橋街道辦事處及濟陽縣崔寨、孫耿、太平3個街道辦事處劃歸先行區管委會代管。
至此,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基本形成南至黃河、北至徒駭河、東至濟陽縣回河街道辦事處邊界、西至天橋區桑梓店街道辦事處邊界的區劃范圍,總面積450平方公里,共涉及308個村居,戶籍人口約23.07萬人。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定位全國新舊動能轉換的先行示范區。預計到2035年,城鎮人口達到300萬人,規劃控制區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約178平方公里,城鎮空間占比24.3%。
在過去三年多時間,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啟動建設。其中,開工128公里市政路網,460萬平米安置房,“三橋一隧”陸續進入通車沖刺期,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等重點園區逐步從建設轉入運營。
起步區
隨著濟南市城市發展戰略的調整,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被賦予了更重要的任務。
2020年7月,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將已經實行17年的“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城市發展方針變為了“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無疑是“北起”的重要載體。
2020年8月,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此后,“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成為濟南市經濟相關會議上的熱詞。
2021年1月,濟南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為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落實,2021年我市將高水平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其中,加快‘三隧一橋’跨河通道建設,推進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建設,特別是學校、醫院等設施要建成起步區最美觀實用的建筑……讓起步區真正成為未來城市樣板。”
另據濟南市委黨報《濟南日報》在報道中透露,在國家重大區域戰略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是繼雄安新區起步區之后的全國第二個起步區,是濟南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和動力引擎。濟南將舉全市之力高水平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將起步區打造成為改革先行區、自主創新區、開放示范區、綠色產業聚集區。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承擔起了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重任。
據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網站消息,今年2月,濟南先行區召開2021年工作動員部署大會,會上透露,經過省市的高站位謀劃和持續性聚焦,先行區扛起了踐行黃河國家戰略核心示范區的重任,開啟了從先行區邁入起步區的轉型,實現了從省市聚力向國家賦能、流域支撐的能級躍升。
李國祥在2月19日的大會上,從四個方面介紹了起步區建設的思路。
一是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走在前列,按照“鑲嵌在黃河流域的最具現代化特征的璀璨明珠”的標準要求,加快完善起步區規劃體系。
二是在拓展新發展空間上干出示范,年內完成22個村居、193萬平方米的拆遷任務,重點實施46個項目,總投資1229.4億元,年度投資431億元。
三是在打造新發展載體上趟出路子,建設總部經濟啟動區,完成“四縱四橫”13公里園區道路,開工中電建市政山東總部、中交一公局三公司總部、山東船員評估中心等總部項目。
四是在開拓新發展路徑上先行先試,復制推廣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政策措施,加快落地改革開放前沿舉措和創新試點示范項目,全方位打造改革先行區、自主創新區、對外開放示范區。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北院區示意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