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無聲》:未成年的惡,到底從何而來?
原創 魚叔 獨立魚電影
向孩子伸出魔爪,永遠都是最不可容忍的。
這里面還有兩種特別可怕的行徑。
一種犯罪者是身為公職人員或監護人員。
這類罪犯罪無可恕,必須嚴懲。
根據最新的《刑法修正案》,針對這類人員加強了審判力度,依法重判。
另一種犯罪者,其本身也是未成年人。
這就出現了矛盾。
因為法律設立了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對于低齡犯罪者是有一定保護的。
雖然這個刑事責任年齡在今年進行了下調。
但,這并非整體性下調。
而是對于情節惡劣的情況進行例外下調,如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等。
如此調整能否真正起到作用,還得看后面具體施行的情況。
正如羅翔老師所說,法律畢竟只是最后的懲罰措施,其作用有限。
如何教育引導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懂得珍愛生命,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思考。

最近,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臺灣電影《無聲》上線。
看完之后,魚叔不禁再度陷入沉默。
未成年的惡,到底從何而來?
《無聲》

注意,之前有一部劉亞仁主演的韓國電影,也叫《無聲》。
那部影片口碑也不錯,魚叔也介紹過。
但若非要對比起來,還是這部臺灣電影《無聲》給我的觸動更大。
導演柯貞年算是個新人,之前擔任過懸疑片《天黑請閉眼》的聯合導演。
這部《無聲》是她第一部獨立執導的長片作品。

影片在演員方面,也大膽啟用了一眾年輕新人。
男主演,劉子銓。
兩年前,他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豆瓣評分8.5)中的表現,讓不少人印象深刻。

女主演,陳妍霏。
憑借《無聲》,她拿下了去年最佳新演員獎。
在另一部影片《孤味》(豆瓣評分8.0)里的表現也贏得了無數好評。

此外,還不少實力派演員參與。
劉冠廷,楊貴媚,張嘉年(太保)……都是臺灣電影的老熟臉了。
一看就讓人放心。

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
2011年,位于臺南市的一所以聾啞人為招生對象的特殊教育學校被媒體曝光:
在過去的兩年內發生了多達百起性侵案件。
這個故事,初看起來很像是韓國影片《熔爐》。

但不同于《熔爐》里老師對學生的侵犯,臺南案件中從被害人到加害者幾乎都是學生。
整起事件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正因為所有孩子都是聽障人士。
受到侵犯卻無力訴說,無力呼喊。
「無聲」這一片名,確實很合適。
影片一開始。
聽障少年張誠(劉子銓飾)來到新學校。
在這所專為失聰孩子成立的學校里,他感到親切。
沒有人會對他存有歧視或者偏見。
同學們平等自在地交流,老師也能和大家打成一片。

甚至到了晚上,大家還能一起蹦迪。
除了少點人聲,但氣氛依舊是十足的熱鬧。

也是在這里,張誠第一次見到了貝貝(陳妍霏飾)。
雜亂的舞池中,燈光將貝貝照得透亮。
張誠盯著她出了神。
少年情竇初開了。

晚上,難以入眠的張誠起身在校園里散步,突然發現廁所里有著奇怪的閃光。
剛想過去查探,就被樓下的貝貝用手電叫住了。
張誠向她詢問剛剛看到的怪事。
貝貝一臉天真的笑容,比著手語告訴張誠:
「他們只是在玩?!?/p>
大半夜有什么好玩的?
張誠的疑問沒有得到更多解答。
看貝貝始終一臉甜甜的笑容,張誠也就沒有多想。

直到有一天,張誠跟同學一起乘著校車去。
車上吵的吵,鬧的鬧。
一轉頭,貝貝的座位上只有背包,人卻不見了。

后座上懸掛的校服引起了張誠注意。
因為帶著助聽器的緣故,他還是能聽到一些聲音。

于是滿心好奇地走過去,拉開校服。
眼前的一幕讓他驚呆了。
一位男生脫掉了褲子,正在對一個女生性侵。
旁邊的男生竟然還幫忙按住女生的手。
受到侵犯的,正是貝貝。

張誠一下子愣出了神。
而旁邊坐著的學長小光(金玄彬飾)冷冷地看向張誠。
嘴角掛著淡淡的笑意,好像已對眼前這幕習以為常。
他朝著張誠用手比了「噓」的意思。

發生了這么大的事,車上的老師卻也不管不顧。
他只是帶著耳機,一臉嫌棄地回頭看了眼就轉了回去。

張誠難以接受看到的那一切。
更讓他無法理解的是,回到學校,貝貝居然還跟那群男生一起踢球。
滿臉笑容,仿佛昨天那事根本沒有發生過。

憋著一肚子氣的張誠轉身離開了操場。
小光留下了一個意味深長的表情。

到了晚上,睡著的張誠突然被別人從床上拉起。
連拖帶拽地來到之前的走廊。
只見小光跟幾個同學從旁邊的房間里走出來,跟他比了一句:
「一起玩?!?/p>
配上這詭異的背景音樂,魚叔頓時頭皮發麻。

正當張誠要被拉進去時,警鈴忽然響起,這才逃過一劫。
而拉鈴救他的,正是貝貝。

趁這個機會,張誠問起校車上的事。
貝貝的說法跟小光一樣。
只是在玩。

這個回答讓張誠既生氣又困惑。
「他們都對你這樣,那又為什么還要跟他們踢球?」
貝貝卻說因為他們平時人都很好。

張誠提出要告訴老師。
貝貝卻說告訴老師沒用。
如果自己說出去,就不會有人在跟她玩。
會被排擠,繼而失去朋友,最終被送回聽人學校(正常學校)。

因為不想被孤立,貝貝認為這是跟他們做朋友的方式。
她并不是不知道這事是不對的。
而一旦告訴大人,自己就將失去現在的一切。
張誠聽了感到氣憤至極,問她:
「如果下次是我被拖到校車后面呢?」
貝貝愣了一下,慢慢地打出手語:
「沒關系,你跟他們一起欺負我就沒事了?!?/p>
她的眼中隱約噙著淚。

貝貝選擇了接受,但張誠沒有。
他在一次放學后找到了王老師(劉冠廷飾)。
并拉上貝貝,將整個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在最開始,貝貝是真正拒絕過的。
但是沒有用。
原本同學之間是在打鬧玩耍,忽然之間就變成了嚴重的性侵。
而他們似乎都全然不顧事件的嚴重性。
堅定地認為這只是在玩。

貝貝對老師的不信任,也是從這時開始的。
她曾第一時間向語文老師說了這件事。
但對方卻完全不理會她。
在老師眼中,那兩位同學都是好學生,不可能做出傷害別人的事。

好在,正直的王老師沒有袖手旁觀。
他找到校長(楊貴媚飾)要求徹查此事。
然而,卻得到校長冠冕堂皇的回應。
一會是要小心處理不能聲張,一會是要考慮到孩子的二次傷害,不要告訴家長。
口口聲聲說著為孩子好,內心里顯然有所隱瞞。
背后錦旗上「愛生如子」四個大字,此時顯得無比諷刺。

王老師察覺到這可能不是個案。
他一個接一個地問詢學生,逐漸發現事情遠比他想象的可怕太多。
受害者不只有女生,還有男生。
有人是被脅迫,也有人從圍觀變成了加害。
被問到的學生越多,整個事情也變得越來越殘忍。
最終數量達到了驚人的127件。

而在這些學生的說辭里,都有一個共同點:
只是在玩。

而他們口中的「學長」,正是那個叫小光的同學。
小光很顯然有著超出同齡人的成熟。
因為他從來沒有動手,只是在一旁發號施令而已。
在他看來,他是無辜的。

這下又輪到老師一籌莫展了。
作為孩子,卻做出這樣的惡魔行徑。
對小光的處理最終也只是停課處理。
但是事情并沒有因此而結束。
所有被牽連的孩子都將罪責歸結于張誠的告狀。
理由幾乎跟貝貝如出一轍:
如果說出去,就會被討厭,就是失去做正常人的資格。
張誠所訴求的正義,在其它孩子眼中則是對他們生活的破壞。

很快,小光回到學校,一切又恢復如初。
為了讓貝貝不再受到他們欺負。
張誠不得不答應了小光的要求。
從一名圍觀者,變成了加害者。
甚至被人專門拍下了全過程。

另一邊,在王老師的繼續追查下,一些蹊蹺的事情出現了。
平日里囂張跋扈的小光,竟然也會自殘。
用刀片割自己的手腕。
這樣的舉動無疑太過反常。

聯系到之前剛好是校慶,有諸多校友返校。
王老師這才想到這之中恐怕有小光害怕的人。
那個人,是一位已經退休的老師。
從2006年到2010年整整五年時間,小光一直被那位老師持續地傷害。

從孩童時就有這樣非人的經歷,無疑對小光的心理造成了畸形的影響。
所以,在那位老師被校長「安排」退休之后,小光將內心的仇恨轉移到其他同學身上。
在內心里他害怕那位老師,同時他又分不清自己的感情是否正常。
因為恐懼,這才有了他違背跟張誠的約定傷害了貝貝。

可以想象,當初那位老師誘騙小光也是用了「一起玩」的說辭。
從那時起,「玩」就成了一種病態的說法。
在潛移默化之中,對所有孩子的心靈都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傷害。
因為「玩」,學校的虛假繁榮全部用來掩蓋底下的骯臟腐爛。
校長口中的利益,不過是以犧牲學生來換取學校利益而已。

正如片名《無聲》,整部電影中有著大量的手語交流。
對這群孩子來說,世界是安靜的。
自己聽不到外界的聲音,旁人也聽不到自己的呼喊。
生理上的缺陷,給了壞人可乘之機。
而社會的偏見,更讓他們難以開口說出自己的遭遇

在整部電影里,這樣的歧視實在太多。
比如開場時張誠追偷錢包的老人,卻被警察認為他毆打老人。
平常生活里也常常因為與人無法溝通,而感到無力。

旁人的冷漠、社會的歧視,迫使聽障人群想要逃離正常的世界。
他們寧愿到學校里面對性侵,也不愿在社會面對他人的異樣眼光。
只有在學校里,他們才不是異類,是正常人。

而在電影之外的現實,真相來得更加殘酷。
2010年學校在外界的壓力下才成立了不專業的調查小組。
經過調查發現,受害者年齡最小的不過小學二年級。
同時在調查中,完全忽視了輔導和隔離工作。
使得性侵事件在調查的過程中,仍然在繼續發生。
校長甚至還曾對家長說出一些非常離譜的話,諸如:
「干脆將女兒嫁給對方(加害者)?!?/p>
「錯的是你們,是你們自己愛玩,行為不檢點?!?/p>
校方的全面失責,無疑讓整個學校淪為學生的地獄。

飾演貝貝爺爺的演員張嘉年(太保)說:
「希望這部片能讓大家多一點關懷與了解,并能用平視的眼光對待聾人朋友以及與我們不一樣的人?!?/p>
想要杜絕此類事件,離不開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不過,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這種不平等只存在于殘障人士中。
片中也多次暗示,不平等是相對存在的。
比如開頭污蔑聽障少年的老人,在后面卻被一幫年輕人欺辱。
校園霸凌的小光,也長期受到變態老師的侵害。


聽人欺負聽障者,男生欺負女生,高年級欺負低年級,大人欺負兒童。
弱勢群體受到傷害無處發聲,繼而將怨氣發泄到更弱勢的一方。
惡,就這樣不斷地蔓延下去。

所以,對弱勢群體的尊重和保護,是每個人都應盡的一份力。
就像片中的王老師說的,聽人有義務幫助聽障者。
而大人也應承擔起保護孩子的責任。
這部由新人執導的《無聲》,雖然在制作上仍然存在不完美之處。
但能夠揮灑出這份勇氣,呼吁出這份擔當,已然令人佩服。
這正是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最稀缺的存在。

全文完。
原標題:《華語片敢有這樣的尺度,太難得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