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某寶上的土氣唐裝,居然也在悄悄變好看
原創(chuàng) 美麗也是技術活 美麗也是技術活
盡管大家對于“唐裝”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它的確是真正意義上“出國(圈)”的中式改良服飾。從2001年在上海的APEC會議上亮相,它的歷史至今已有20年了。這恰好就是國潮服飾主力消費人群的年紀。
如今的“唐裝”變成啥樣了呢?

如今國潮/國風服飾幾乎只為年輕人而設計。與此不同的是,“唐裝”的初始設計僅僅是為了適合且方便參會嘉賓穿著而已。所以每年服裝側重于上衣,并在面料的色彩紋樣上突出各國特色。
因此大家會發(fā)現,唐裝并沒有“官配”的褲子,更別提組成套系了。


APEC唐裝男女款

APEC提花緞圖案之一
將較為主觀的審美喜好放在一邊,只論市場接受度的話,“第一代”唐裝無疑是成功的,只不過其中設計的功勞占比并非全部。
當時,剛剛經過90年代迅速發(fā)展的中國人迫切需要可以代表中國的便裝;而從80年代開始,旗袍重新進入人們視線,走的卻一直是禮儀化服飾的路線,這個定位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顯然太高也太不實用了。
而唐裝的“直系”前身(就是不那么遠的發(fā)展關系)中式對襟罩衫自新中國建立后從未退出過普通人的衣柜,將它改成現代立體剪裁,并替換成當時看起來更華麗的面料,也比較易被接受。


1972年,William A. Joseph攝
“第一代”唐裝為后來的中式服裝奠定了基調:立領、對襟、立體剪裁、短裝、盤扣、傳統(tǒng)風格紋樣面料。這些元素并不一定要全部具備,因為這些年的服飾風格偏向簡約清雅,所以基本是在這個框架里做減法。
后來,2014年APEC會議再次在中國舉辦,重新設計的“新中裝”雖然視覺上看與唐裝差異明顯,但基本元素框架卻沒有很大的改動,可以算作是“第二代”設計。

新中裝

前面兩種的定位都比較官方,風格偏向成熟穩(wěn)重,并不符合當下年輕人的需求。
早在十年多年前,盡管還沒有“國潮”的概念,但部分線上品牌就已經感知到了唐裝“潮”化的風向,看到了年輕人渴望穿著傳統(tǒng)元素服裝表達個性的需求,對唐裝進行了一些改動。總的來說,這些設計改動的方向是消解原本唐裝上傳統(tǒng)元素的沉悶和壓迫感,賦予其新的傳統(tǒng)表達。
例如,剪裁上避免使用合體挺拔的裝袖,取而代之比較休閑便于活動的連身袖、插肩袖及落肩款等。原本比較貼合挺立的立領也做得寬松,或適合解扣穿著。
與新中裝使用暗門襟、省去盤扣不同,潮款唐裝會更傾向于保留這一有明顯視覺特征的元素,甚至于做得比較肥大、與衣身面料異色來突出它。不過這也與這類唐裝其實早于新中裝出現有關。盤扣被強調,維持了服飾上的主要特征感,也使得部分設計舍去了立領,改成與普通時裝更相似的圓領、連帽等等。但這類服飾還算不算是唐裝,則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因為被多位公眾人物穿著而一度成為中國風代名詞的某唐裝品牌
面料和圖案風格上更能顯示出“潮”的意義,如大量使用牛仔布、燈芯絨、卡其布等消解意味明顯的面料。不過,如果只是換成這些面料,就又回到了唐裝之前中式罩衫的老路上去,頂多也只能算是復古。于是會有色彩對比強烈的印花和配色,涂鴉式的文字和圖案;以及去年就提到過的,在衣身上做貼袋等破壞服飾“整體性”的方式,進一步消解款式本身的年齡感。
在某寶上,這兩種唐裝幾乎是涇渭分明的兩端。從模特照開始就告訴買家,針對的完全不同的客戶群體。




某寶上不同風格的新唐裝

近些年,唐裝市場發(fā)生了進一步變化,確切說來是“立領對襟中式服裝”這個盤子內容有了全新的改觀。
首先是市場擴容后,部分年輕消費群人不想要多少帶點戲謔嘻哈意味的“潮款”唐裝,而更希望傳達出文藝優(yōu)雅的風格;其次是漢服等其他古風國風服飾“出圈”,將一些新的設計元素帶進了唐裝設計。
唐裝本身就是一種現代設計款的服飾,沒有什么不可打破的“原教旨”,又有20年的市場普及度,所以不管最終能不能算作“唐裝”,都被大家以“唐裝”開始稱呼。
特別明顯的一點就是,這類唐裝明顯變得“貴氣”了!
例如,重新開始使用很多人詬病的反光“綢緞”面料。只是如今的設計師大多已經能很好地駕馭色彩和圖案的平衡,還有一些會明確標注出宋錦、香云紗等體現面料價值的名稱。
再如,使用毛領、刺繡等進一步提升整體復古感。這類以前也會被認為是“購買雷區(qū)”,不過如今依然比較挑人,更挑商家的設計與做工。
還有不少拉長了整體的版型,從短上衣變成了中長款,使得服裝看起來更正式些。




發(fā)生各種風格變化的“唐裝”
還有許多明顯不屬于唐裝的原生元素也被加進來了。
例如,來自民國元素的倒大袖,看起來寬松知性;來自晚清服飾(或者說清宮劇)的袖口裝飾,看起來更有風韻;來自漢服的眉子(門襟裝飾)、云肩等,看起來與唐裝水火不相容,但在面對一般性市場時,它們在設計款服飾上難分界限。
這些都豐富了“唐裝”的內涵,也模糊了“唐裝”的邊界。




加入了不同設計元素后的“唐裝”
除了以上,唐裝等中式服裝還有一個很大的風格分支是禪茶服,字面就可以理解,是比較樸素還帶點仙的風格。

其實,在最早關于“唐裝”的一些探討里,它的初始概念并不局限于立領對襟短上衣這一種款式。只是當時無論是從人們的需求,還是可以輸出的設計作品來說,都無法承擔它作為中式服裝總稱的作用。
而后的20年時間里,大家對于中式服裝的概念逐漸清晰起來,各自的喜好也有較為明顯的區(qū)分。越來越多的人渴望脫離原本單一的審美,去尋找自己眼中的中式服裝,唐裝似乎就被落下了。
唐裝發(fā)展的過程,就像中國人尋找屬于自己的潮流的路程。如今要說起過年穿什么、吉慶場合穿什么,依然繞不開唐裝。它雖然未能成為某種統(tǒng)稱,僅僅作為一種中式外套的代稱,在大家的心里還是有著一席之地。而它的設計,也伴隨時代一起發(fā)生著變化。如今的唐裝,蘿卜青菜,總有一種風格渴望打動你的錢包!

活兒姐
旗袍也越來越潮了,各種改良旗袍從去年夏天開始就風靡起來了~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lián)系ao.chai@guokr.com
原標題:《某寶上的土氣唐裝,居然也在悄悄變好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