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比找不到對象更難熬的,是被迫成為異地戀
原創 晏非 新周刊

思念就是,走在街上見到和TA背影相似的人,都忍不住一遍遍確認。/《愛的迫降》
距離,本是形容物理長度的詞語。而世界范圍內仍未明朗的疫情,又給它添上了時間的維度。

“見面了?!?/p>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過三百多天甚至更長的分離,很難體會到這句話的重量。
這本就是一個愛無能的時代,疫情卻見不得戀人們好過。國境封鎖,隔離限制,讓不少人被迫陷入了“異地”的煎熬。
有人想方設法雙向奔赴,有人困于瑣事草草分手。然而還有一些人,從去年春節開始分開,直到現在依然無法得見。
除了等待,他們還有什么努力可做?

即便是明星夫妻,也只能在熒幕上隔空合唱。/Instagram

“我以為最遲5月就可以見面了”
家住佛山的麥麥在廣州工作。與香港男友的上一次見面,止于2020年1月26日那天。前一天是正月初一,相戀2年的小情侶剛和男方家人在香港吃過團年飯。
那時廣州已有陰云籠罩,封城的消息在社交網絡中流蕩。這天,麥麥打算送男友上班后就回程。男友很憂慮,叮囑麥麥,如果發現關口那邊有封城的跡象,一定要回來找他。
那會兒麥麥還沒意識到,長達一年的分別即將來臨:“那時候我以為,1月之后、最遲5月,就可以見面了。”

誰知一轉眼,一年就過去了。/受訪者供圖
一個多月后,在異國受疫情所困的Chichi,經歷了24小時沒合眼的驚險旅程。
去年1月底,她如往年一樣赴瑜伽老師的約,和丈夫帶著兩個女兒去了菲律賓的錫亞高島。那是一個沖浪勝地,人少,離島上島只能靠小型飛機,危險也來得遲些。
因為工作,她的先生于2月中先行離開,前往哈薩克斯坦。歐洲疫情暴發后,Chichi感到情況不對,回程的機票卻遲遲買不到手。直到3月15日,Chichi和兩個女兒才踏上回家的旅途。
錫亞高島飛宿務,宿務飛香港,香港到深圳,深圳到廣州,耗時整整三天。而這不過是兩個國家之間的距離。
我去過菲律賓宿務的候機室,印象中那里小得如同客運大巴候車廳。不難想象,急于回家的Chichi母女三人,經歷了怎樣的焦灼。

從香港到深圳的關口,Chichi的兩個女兒趴在行李箱上休息。/受訪者供圖
不斷轉機,不敢進食,核酸檢測做了一次又一次。長隊似乎永無止境,擁擠加劇了恐懼。在深圳通宵等待接送的那晚,兩個小女孩分別搭在媽媽的腿上和懷里昏昏欲睡,媽媽坐在行李箱上強打精神。
所幸最后,她們的核酸檢驗報告都顯示合格。但比起后來天天有人上門送菜的居家隔離生活,Chichi還是對這趟旅程更心有余悸。
但沒想到,后來比Chichi還要崩潰的,是她的丈夫。

真空化的生活
嚴格意義上來說,麥麥和Chichi一直過的都是異地戀的生活。
Chichi的丈夫常年在哈薩克斯坦、迪拜等國家工作,早已習慣了聚少離多。但不管怎樣,他們都會努力保持兩個月一次的見面頻率。先生每次休假可以有一個月的時間,情況遠沒有當下難挨。
兩個小姑娘沒少哭鬧。
“爸爸怎么還不能回家呀?不是沒有病毒就可以回來了嗎?媽媽你快打電話,讓他們放我爸爸回來呀……”

那時在錫亞高島上玩耍的她們,還不知道將和爸爸分開一年之久。/受訪者供圖
孩子的爸爸也哭過很多次。多次奔波后的徒勞,無法陪伴孩子長大的內疚,讓身處異鄉的父親頻頻淚崩。
為了團聚,Chichi的先生蹲到一張機票飛南非,排著200人的隊,跑了好幾個城市,才把中國簽證補辦下來。南非疫情嚴峻,他又試圖通過迪拜中轉回到中國。
在迪拜奔波兩周后,他終于花3萬多元人民幣搶到一張今年3月份的機票。聽說可以試試“撿漏”,他便每周做一次核酸檢測,提前5小時到達機場蹲等,只為一個被放棄的座位。但機場大使館來回跑,也總是無果。

從香港到深圳的關口。/受訪者供圖
長期獨自帶娃的Chichi,似乎并沒有覺得難以適應。直到有一次,她和孩子差點丟了命。
那天她接到學校老師的電話,得知兩個孩子都發燒了。她帶孩子去醫院,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位準備停車。誰知那是一個1米多深的大坑,處于視野盲區,周圍沒有警示牌與護欄,半個車就這樣栽進去了。所幸車速較慢,油箱沒被撞爆,救援隊及時趕到,兩個孩子也沒有感染新冠。
但有些崩潰來得悄無聲息。
有一回,Chichi忙到很晚才回家,和先生通電話時提起自己在吃一味中藥,“大夫說我肝滯,就是擔子太重了,需要宣泄一下”。話音剛落,Chichi的眼淚止不住地掉,電話的另一頭也沉默了。

“我從沒接到過這么多離婚咨詢”
疫情之前,從香港過關來廣州并不難。即便男友在門店上班,無法抽出周六日陪伴,也會盡可能找時間過來找麥麥,更養成了提前一年申請在紀念日休假陪麥麥的習慣。
他們也想過要見面。但這道海關一跨,就要接受前后各14天的隔離期。兩個有工作的人,折騰不起。
有一次,麥麥和男友因為郵費的問題再次起了爭執。麥麥覺得,既然是收禮物,還要付高額的運費和稅費,這事就很讓人不舒服。但男友堅持自己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但還是沒辦法預付。情緒一上來,男友說出了分手。

靠禮物維持的長距離戀愛,既浪漫又難掩心酸。/受訪者供圖
“去年有20個客戶向我咨詢離婚,以往從沒聽說過這么多?!睂iT負責配偶移民簽證的英國簽證顧問彭小姐說道。
她所在的咨詢群里,至今還不能見上面的異國夫妻就有幾十個人。獨居的煩躁和簽證審批的不順利,加劇了夫妻之間的矛盾。甚至有些人好不容易拿到簽證得以團聚,沒過多久卻被另一半趕出了門。
但還有很多人,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


社交網絡上#Love Is Essential(愛是必需的)和#Love Is Not Tourism(愛非旅游)的話題早已刷屏,很多人深受相思之苦。
彭小姐告訴我們,申請英國的移民簽證需要提供關系證明、財務擔保、英國住房等幾項證明材料,另外還需通過肺結核檢查。因為與肺部相關的疾病,容易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后續影響,涉及的醫療設備及藥物都比較昂貴,正如這一次的疫情。
有對異國夫妻正是在經濟指標上被卡了。男方一度受過工傷,故而公司無法按全勤標準發放工資。這并非客戶的問題,但英方移民局堅持不予發放簽證。好不容易開始打官司,移民局的律師認為于情于理都應該放棄辯護。但剛看到希望,就迎來了疫情,移民局不開門了。
“他們已經分開三年了。”彭小姐嘆道。

有改變,就有希望
對于身處廣州、無病無災的Chichi一家來講,現在的狀況已經足夠值得慶幸。
前陣子,Chichi聽說姥爺的朋友、相熟的老夫妻雙雙離世;最近,她又接到遠在哈薩克斯坦的夫妻朋友感染新冠的消息。
感嘆生命無常的Chichi,只希望家人都健康。在談及先生遲遲不能回家這件事時,Chichi對朋友說:"I hope the best,but I don't feel depressed."(我希望一切順利,但我并不覺得沮喪。)

等待著的Chichi母女三人。/受訪者供圖
幸運的是,經過三個星期的努力,Chichi的先生終于候補成功,搭上了飛往中國的航班。登機那一刻,他給Chichi發了一個視頻,畫面中的人什么話都說不出,只顧一個勁地流淚。這淚水,在拿到中國簽證的一刻,也流過。
對于Chichi來說,這一年反而是充滿收獲的。因為原先就職的瑜伽學院暫停營業,多數瑜伽館也不開門,閑不下來的Chichi陰差陽錯給自己開了一家瑜伽館。這對于從前的她來說,是不敢想象的一件事。
忙碌固然會使人焦頭爛額,但也稀釋了她的焦慮。轉眼間,女兒又大了一歲。

錫亞高島上的海岸線。/受訪者供圖
這一年里,男友每個月都給麥麥寄禮物。有耳環、項鏈、裙子、吸塵器……甚至還有自制的花朵圖案外殼的硬盤,每一樣都是符合麥麥喜好或需要的東西。
第一次寄的是一大盒口罩。為了方便麥麥搭配衣服,他特意買了白色的,還要附上收據小票,填好材質、數量、購買地址等信息,跑了好幾趟才寄出去。
包裹底下,男友還悄悄塞了一封信給麥麥。他對麥麥說:“希望口罩使用完的那一天……我們可以見面?!?/p>
見不到面的日子里,男友會開著FaceTime帶麥麥在香港“逛街”,睡前陪她打一兩個小時的電話。麥麥總是先睡著,發現唱歌喊話都喚不醒后,男友會把電話放在一邊不掛斷,也隨麥麥一起睡去。


英劇Normal People(正常人)中,瑪麗安看著視頻通話中睡著的康奈爾,并不掛斷。
今年麥麥30歲了,正是之前計劃要結婚的節點。
這幾天,麥麥又看起了韓劇《愛的迫降》,從中獲得了破局的靈感。聽說要花7.4年才能讓全世界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這對情侶盤算著去另一個地方完成人生大事。
男友持有英國簽證,但要給麥麥辦配偶簽證的話,兩人必須結婚。然而見不了面就不能結婚,情況又陷入了死循環。

《愛的迫降》中,無法結婚的兩人選擇每年定期去其他國家共同生活一段時間。
雖然不可抗力諸多,許多人的簽證一延再延,但在彭小姐看來,今年的簽證通過率反而比以往更高。社交網絡上一浪高過一浪的呼吁之下,各國也逐漸開通了特事特辦的綠色通道。
如今,Chichi的先生已經結束了隔離期,回到家中與她們團聚。這個向來愛滿世界溜達的男人,這一次決定好好待在家里陪妻女、看望老人,哪兒也不去。
這一次團圓,可以持續兩三個月之久。Chichi當然高興,但她更希望丈夫可以留在中國工作,結束長期異地的生活。
“是很難,但還是懷抱希望吧?!盋hichi說道。
(文中受訪者麥麥、Chichi、彭小姐等均為化名)
原標題:《比找不到對象更難熬的,是被迫成為異地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