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創教育看高中|七寶中學朱越:創新文化注入研究型高中
在普通高中多樣化進程的推進過程中,研究型高中被認為是高中教育轉型改革的高層次產物之一。地處上海市西南千年古鎮七寶鎮的七寶中學自2015年正式確立這一辦學新目標后,近年來在引領的路上不斷邁進。
在2月14日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有請校長”節目中,上海市七寶中學校長朱越表示,作為老校長仇忠海的接班人,她是“富二代”接班。“老校長是創業者,把七寶中學從一所普通的高中帶到具有非常大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一所高中,我說我這個‘富二代’不會守,我肯定也會創業,因為只有開創,才能夠把我們的學校越辦越好。”
朱越表示,老校長提出創建“研究型高中”的辦學目標之后,作為新校長的她很快明確了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應該扛起大旗向研究型高中邁進。”
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采訪時,朱越也談及了基礎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兩者之間的關系。“對所有高中來說,我們都必須完成基本的學業,畢竟孩子和家長選擇了我們學校,他當然對整個高中的基礎學業的學習、質量是有要求的。”她同時指出一種新的現象,“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孩子未來能夠適應更多不確定性因素的這樣一種能力和素質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七寶中學如何實現“兩者兼顧”?朱越表示,“首先,我們進一步提高基礎性課程的教學質量,這一點七寶中學做得非常到位,首先我們的老師是非常負責任的老師,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嚴格要求,去精心呵護。”她提到,在非常細致、扎實、科學的校本化研究的基礎上,七寶中學對于課改的理解、課程基本要求的把握,“能夠內化為真正意義上適合七寶中學學生學習發展的課堂教學,這個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教學高質量地完成同時,朱越表示,“我們可以擠出一點時間來保證老師和孩子有一定的時空去進行社團拓展,包括研究型學習、創新教育。”
她對澎湃新聞記者強調,一定要把國家要求這塊做到高效、扎實、科學,然后釋放出一部分的時間和空間,給到我們學生需要的個性化的創新教育,“這兩者之間應該要做到緊密結合,而不能夠因為創新教育偏廢了基礎教育,也不能因為追求純粹的學業質量而放棄了創新教育,這都不符合我們國家對于未來創新型高質量人才培養的訴求。”
上海市七寶中學創建于1947年,地處上海市西南千年古鎮——七寶鎮。學校是上海市11所高標準現代化寄宿制高級中學之一,并于2000年起承辦新疆內高班。2005年,七寶中學被命名為首批“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同年成立七寶中學教育集團,現有核心學校16所,學生逾萬人。
1996年,時任七寶中學校長仇忠海提出了“全面發展,人文見長”的辦學理念,這一辦學理念主張現代教育首先是塑造全人的教育,是一種全方位的育人活動,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是重視“人之所以為人”的教育。在2007制定的《七寶中學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又正式提出“平民本色,精英氣質”這一育人目標,學校期望學生學成之后,能擁有一份大地情懷,從內而外始終保持一種平民本色;同時,又能成為祖國的棟梁,能夠擔負起振興中華的重任。
2015年,“平民本色,精英氣質”這一育人目標的內涵得以繼續豐富。當年,七寶中學正式提出了創建“研究型高中”的辦學目標,希望通過5-8年的努力,使學校成為一所具有深厚人文底蘊、濃厚研究氛圍、鮮明創新特色,引領國內高中發展,達到國際水準的一流研究型高中。
朱越系化學特級教師、特級校長。先后擔任上海市七寶中學化學教研組長、教務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以及閔行區教育局副局長;2016年4月起任七寶中學校長兼黨委書記。其主持并參與的“閔行區中小學學業質量綜合評價的實踐研究”和“十五年‘新基礎教育’研究中的教學改革與機制創新”分別獲2013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和特等獎;主持和參與的“普通高中‘研究型’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高中生生涯發展導航系統的設計與實踐研究” 分別獲2017上海市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和二等獎。
“有請校長”則是WLF打造的系列論壇。此前的2020年第三屆WLF期間,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上海中心,攜手國內千余所頂尖學校,共同發起成立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科學教育聯盟。校長論壇即是該教育聯盟和科學T大會的衍生模式,匯聚全國知名中小學、重點高中校長,從教育實踐者的角度,分享科學教育新理念和實踐經驗,探討未來教育模式發展趨勢。

上海市七寶中學校長朱越。
以下為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和朱越之間的對話(經編輯):
WLF:首先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七寶中學在創新教育方面的理念和辦學的特色。
朱越:在介紹七寶中學創新教育理念之前,我想先簡單地介紹一下我們七寶中學。七寶中學地處閔行區七寶鎮,七寶鎮是千年古鎮,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我們學校創建于1947年,到目前為止已經有70多年的辦學歷史。在這個過程當中,七寶中學的發展最得益于仇忠海老校長。應該說,在我們老校長的帶領下,七寶中學從一所非常普通的上海市重點高中,逐步成長為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學校在1997年提出了“全面發展,人文見長”的辦學理念,2007年仇校長又提出了“平民本色,精英氣質”的育人目標。
在這個過程當中,是怎么從一所普通的市重點,逐步成長為上海市一所有一定辦學影響力、深受大家喜歡的學校呢?我覺得我們的學校、老師和管理團隊非常有憂患意識、發展意識和創新意識,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經歷了多個科研的研究階段。比如說上世紀末的感恩教育、人文教育的研究、實踐與創新,到2002年開始的基于教師專業化背景的課堂教學創新研究,再到2009年參加上海市創新素養培育項目,再到2015年3月,仇校長正式提出七寶中學要創建研究型高中。從一路發展過程來看,我覺得創新教育首先是扎根于我們的管理團隊和我們的老師,只有管理團隊和老師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有強烈的創新能力,才能夠逐步引導學生接受創新的引領和陪伴。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觀點是這樣的,我們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有創新的潛能,創新教育應該面向每一位學生,這是七寶中學一直秉持的創新教育理念。我們創新教育的課程構建就可以充分體現出這樣一個理念,我們的課程結構是一個“大文”、“大理”雙系列創新素養培育的課程。
它是一個金字塔型的課程。金字塔的最底層是通識教育,通識教育是面對所有學生的知識的一種積淀,包括學生興趣的培養,包括學生在科創過程當中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技能,包括基本的思想方法,這個課程是在高一的第一學期來完成的。
金字塔形的第二層進入到知識的拓展期,是在高一的第二個學期和高二的第一個學期來完成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會走進人文書院、科學院,也會走進社會實踐,通過兩院平臺課程的提供、學習和體驗,能夠逐步發現孩子真正感興趣的平臺、真正感興趣的領域,進而來發現他真正感興趣的課題研究。
到了第三個層面,我們就進入到了研究創新期,時間段主要是高二的第二個學期到高三這樣一個階段,經歷過全面的通識積淀和拓展學習,學生在這個階段通過研究一個他真正感興趣的課題,來確立他今后面向高校專業的志趣,也通過課題研究讓孩子能夠真正能確立實事求是、確立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確立科學精神,我覺得對于他后續的整體成長發展來說應該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的全面發展、人文見長在整個課程當中也體現得比較充分。因為首先他必須要有一個非常科學的、全面的、正確的、人文的底蘊,將來才能夠在科技創新、科學研究的路徑當中走得更遠,也走得更加堅定,同時能夠走得更加的準確。
WLF:在聽您介紹了七寶中學創新教育的理念和辦學特色之后,我們也很關心學校具體的做法和成效,請您介紹一下。
朱越:要完成這樣一個高質量的科技創新教育,首先我們要有一支非常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團隊,七寶中學目前專門從事科創教育的大概有七八位老師,他們的學歷非常多元,有博士后、博士,也有研究生、本科生,涵蓋所有的學科,另外還有20多名老師是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研究性課程的復合型教師。
除此之外,因為學生提出來的課題是非常個性化的,光我們自己20多名科創老師還不能夠全部完成,所以我們還給學生的課題研究配置了雙導師制的機制。也就是說,孩子課題研究一方面有學校的指導老師,同時根據課題的需要,我們會聘請高校,比如說像交大、復旦、中科院、天文臺等等,做孩子的校外指導老師。在校內和校外指導老師緊密的合作下,幫助學生高質量、真實的完成課題。所以我覺得教師隊伍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我覺得在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對于課題研究整體過程性的管理評價也是很重要。七寶中學有一個非常完整的,也是經過20多年探索形成的一個制度和機制。七寶中學是在1998年全國首創開放性主題實踐活動的一所學校,當初我們是想改變老師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嘗試以整個年級組為單位,讓我們學生去進行一些主題教育。
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們建立了非常完整的、合理的、科學的研究型學習的課題研究的制度。比如說開題立項、課題進行到中期時的評估、到后期結題的整個匯報,包括我們孩子開題項目書怎么寫,結題論文項目應該怎么書寫,怎么進行答辯等等,一整套我們都是有非常嚴謹、科學的流程。
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科學的評價機制。這個評價機制一方面是對我們老師的評價機制,另外一方面也是對孩子的評價機制,這個評價機制的合理保障,能夠確保我們整個科技研究和孩子的整個過程得到基本的、高質量的、學術性的一種保障。
在成效方面,經過師生多年共同的探索和實踐,我們的“大文”、“大理”課程獲得了2013年上海市級教育成果(基礎教育)的特等獎。另外我們普通高中“研究型”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也獲得了2017年上海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的特等獎。另外我覺得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我們孩子的努力下、在我們老師的共同指導下,七寶中學的青少年科技創新的成果也是令人矚目的,我們參加上海市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一等獎總數已經連續7年在全市名列首位,七連冠,今年我們要去爭取八連冠。
在取得的成果中,我覺得飽含著我們團隊在過程當中的無私奉獻,和在學生課題研究過程當中非常精細的科學的指導,但是我覺得更為我們的孩子感到驕傲,我們的學生確實在整個研究型學習的過程當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令人欣喜的真實的成長。
WLF:請您再給我們介紹一下學校在創新教育和科教方面近期的發展目標?
朱越:剛才我提到了我們學校經過了大的四個階段,從2015年3月開始,我們提出了要創建研究型高中。創建研究型高中我們的目標是什么?我們想通過5-8年的時間,把七寶中學辦成一所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濃郁的研究氛圍、鮮明的創新特色,能夠引領國內高中發展,達到國際一流水準的研究型高中。
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根據研究型高中的創建目標,我們也從“平民本色、精英氣質”進一步拓展和深化,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為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有非常好的研究素養,同時也具備非常強烈的創新意識、適應未來生活,而且能夠改造世界的創新型人才。
WLF:您覺得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是什么?
朱越:我認為最關鍵的應該是學校要有創新的文化,文化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靈魂,所以我們七寶中學對于創新文化的營造、建設,應該說是花了非常大的力氣的,從我們老校長開始就一直不斷地在營造這樣一種濃郁的創新文化。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學校有八大主題文化節,比如說我們的狂歡節、感恩節、體育節、科技節、讀書節、愛生節、藝術節等等。這些主題節日活動看似好像跟創新沒有什么直接的或者必然的聯系,但是我們在八大主題文化節設計、組織、實施的過程當中,是把很多創新的思想、創新的元素放在這里邊的。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我們的讀書節,我們所有的主題文化節都是由學生來主動設計和策劃的。每一年同樣的讀書節,但它里邊的主題是不一樣的,內涵、精神是一致的,但是呈現的方式、呈現的內容,包括我們學生的一些思考是可以有獨特的創新成分在里邊。
像讀書節,按照以往我們總歸是讀一些經典的、人文類的各種各樣的讀本。我們怎么把研究型學習、學生的課題研究、他們的思想,在讀書節當中有很好的體現呢?我們做到現在有四年了,我們通過人文書院和科學研究院,把我們學生前期在高二課題研究過程當中感到非常精彩的這部分進行提煉、總結,然后通過跟著學長做研究的這樣一種論壇的方式,讓我們的孩子把他研究過程當中的一些思想、一些靈感、一些困難,或者一些創新想法通過演講的方式能夠表達出來,然后讓高一的學弟學妹們或者高二的同伴們能夠去分享。
我覺得這樣一種創新的文化不僅僅是在精神層面,也同時存在于我們學生的主題文化節的設計、組織、實施的過程當中。所以我覺得創新應該是整個校園都蘊含著一種濃郁的創新氣息。
WLF:那學校是如何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開放式的管理體制與機制?
朱越:這個問題我覺得非常好,因為我們課題研究是高度個性化的,所以我覺得對于我們的管理團隊也好,包括我校長、包括我們每一位科創老師也好,我覺得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不瞞您說,我們從1998年開始到現在,一直不斷地在完善、在修改我們科創管理的制度和機制。
像我們高俊老師(七寶中學科技教育中心主任),他基本上每兩周可能都會沖到我辦公室,他會把他在科創課題研究或者拓展性研究型課程實施過程當中發現的問題,通過一個問題清單羅列給我們。
WLF:直接到您辦公室?
朱越:對,也是扁平化的管理,雖然我是校長,但我也做了學生科學研究院的院長。所以他每次來的話,我既高興又發愁,高興的是什么?我發現他有問題給我,因為有問題,我們就去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就是一種創新。
但是有的時候他提出來的問題,我覺得也很尖銳。因為你在整個閉環管理過程當中,有些問題可能并不見得他發現的就是真問題,這個問題也有一定的局限,它可能不帶有普遍性,但對我這個校長而言,我要解決的是什么呢?解決的是普遍性的問題。如果我去解決個性的問題,我整個的管理效能可能會非常的低下,而且也不容易形成一個系統的科學的嚴密的管理體系。
所以我們每周都會很熱鬧,所以他說的頭腦風暴、反頭腦風暴,我覺得在我跟我們科創團隊過程當中,一直是這樣的一個局面。但是我覺得正因為有這樣的一支團隊、這樣的一種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才能夠使得七寶中學的科技創新不斷地走在前面。
WLF:朱校長描繪的畫面感特別強,讓我們可以感受到學校在這方面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可以保障創新培養的落地。同時還想請教您,研究型的高中又如何促進高中多樣化的辦學?
朱越:這個問題我覺得也非常難回答。研究型高中是我們七寶中學的首創,是仇校長在2015年3月提出來的,但這不是一個概念性的問題,我們從1998年到現在,一直通過我們研究性型課程的建設、學生的課題研究,不斷地去探索從點到面、從線到整個的系統。所以到2015年我們老校長提出來的時候,我認為真的是非常具有前瞻性。
仇校長是我的師傅,我也是他一手培養出來的,所以我跟仇校長說,我是“富二代”接班。因為他是創業者,把我們七寶中學從一所普通的高中帶到上海非常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一所高中。我說我這個“富二代”不會守,我肯定也會創業,因為只有開創,才能夠把我們的學校越辦越好。所以他提出的研究型高中不是一個概念,是積累了七寶中學20多年的探索。所以老校長提了這個以后,我作為新校長一下子就明確了我的使命和責任。假如說他不提出這個研究型高中的話,我可能還要懵懵懂懂地在想學校到底向什么方向去發展?他一提以后,我覺得心里邊就很清楚,我就應該扛起大旗向研究型高中去邁進,所以就有了我剛才提到的研究型高中5-8年的發展目標,也就有了我們研究型高中育人目標的再次豐富和再次提升。
我覺得研究型高中不是一種特殊的辦學類型,它也很好地回應了我們國家對于現在育人方式改革的這樣一個問題。因為研究型高中最根本的是什么呢?不是說為創研究型高中而創研究型高中,而是主要通過這樣一種創建,來探索改變傳統意義上的老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
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學生的研究型學習課題研究,或者是項目化學習,它都是對我們傳統的經典的學習方式的進一步的完善、進一步的拓展,使得我們學生既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基本技能,同時他又有非常好的實實在在的社會實踐的能力。另外在這個過程當中,他也確立了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基本技能。
WLF:還有一個問題,學校如何利用社會的資源來促進科創教育的發展?
朱越:對于我們學校來說,科創教育離不開社會資源的大力支持。因為科創教育對我們學校來說,它覆蓋的領域非常廣泛,我們學生的課題研究也非常豐富、非常多元,從我們學校的師資管理團隊來說,我們并不能夠完全滿足學生科創教育學習的需求,所以利用學校的社會影響力,我們跟很多的高校,比如復旦、交大、同濟、華師大,包括其他很多的大學,建立了非常緊密的合作辦學的聯系,另外我們也跟很多的企業、研究所也建立了非常緊密的聯系。所以七寶中學在最近這幾年已經跟40多家企事業單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社會實踐研究基地這樣一種緊密的合作聯系,通過這樣一種聯系的建立,使得我們孩子在課題研究或者社會實踐項目化學習過程當中,他可以走出校門,走進高校、走進實踐基地,來獲取他研究過程當中需要的各種各樣的資源,包括知識、實驗室、數據,包括導師等資源,我覺得對我們學校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WLF:最后我想請朱校長再談一談對于創新教育的未來有什么展望?
朱越:創新教育的未來,我覺得每一所學校、每一個課堂都應該能夠成為我們創新教育的肥沃的土壤;每一位校長、每一位老師和每一位學生,包括我們每一位家長,都應該成為我們創新教育的助力者或者是實踐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