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了不起的你丨支教11年杭州小伙異地過年:一天吃三頓年夜飯
2021年是楊明從杭州來到貴州畢節黔西縣教書的第11年,十多年執教間,他腳步遍布大山30多個村落,住過百家床、吃遍百家飯。今年響應國家號召,楊明第一次留在了黔西縣過年,陪伴留守兒童、重走曾經支教過的山村,讓他再一次感受到了“復姓百家,人走茶不涼”的感動。
“自從大家知道我留下過年后,村里的干部、教過的學生、學生家長等,得有100多個電話或微信邀請我去他們家吃飯過節,雖然一個人在異地過年,卻格外溫馨、感動。”他說。
楊明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在1月20日學校還沒放假時,他就決定今年留在黔西縣過年,“現在疫情在各地零星出現,我也是想響應國家號召,留在當地過年,雖然已經一年多沒回家了,但父母也都支持我的決定。”
在決定異地過年后,楊明立刻安排起了自己的“寒假”日程。學校放假后,他就開始在錦繡花都易地搬遷安置點的社區中心進行志愿服務,陪留守兒童們一起做手工、玩游戲、輔導作業,“因為疫情原因,一些留守兒童的父母今年也沒能回家過年,我就和這些孩子互相陪伴。”

楊明走訪曾教過的學生,學生給楊明包餃子。
社區中心放假后,楊明又安排了新的計劃。在2017年來到錦繡學校之前,楊明曾在黔西縣金碧鎮楊家店村、觀音洞鎮觀音洞村執教7年,這兩所教學點都地處大山深處,因條件艱苦,楊明曾每周步行去縣上背過菜,寒冬臘月時去地下河挑過水,更是在大山里走出了上千公里的家訪路。
“今年是我在貴州教書的第11年,我就想回到曾經教過地方,用相機拍下我曾經拍過的地方,記錄下山村10年的變化,也記錄下我10多年的變化。”楊明說,他還準備了一個無人機,打算用無人機拍攝下自己以前走過的上千公里家訪路。黔西縣地處偏遠,在2009年楊明來支教時,不僅學生們對學習興致不大,家長們對教育也不太重視。為了了解學生們家庭情況、改變家長觀念,在支教的第一年,楊明就做出了一個當地教師都少有的行為——家訪。
縣內多山,學生們的家散落在大山的各個角落,無數個周末、夜晚,楊明一個人拿著手電筒走在山間小路上,“大山里直線距離短短1公里,有時候就要上上下下、翻山越嶺的走2個多小時,我想記錄下來這些曾經走過的曲曲折折的路。”楊明說。
重回山村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楊明希望替學生們記錄下自己的家鄉,“我現在教書的錦繡學校是易地搬遷安置點的學校,學生們都是從山里易地搬遷出來的,有些學生搬遷出來的時候年紀還小,已經不記得自己曾經生長過的地方,甚至說不出名字。”楊明說,他希望孩子們能夠走出大山、飛得更遠,但更希望孩子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根,“能走出去,也能回得來”。他計劃開學后把自己拍攝的這些村莊照片,在課堂上和學生們分享。

楊明受邀在學生家里一起吃飯。
在重回楊家店村和觀音洞村的路上,楊明再一次感受了村民的熱情,“沒想到村民們還都記得我,一路上一直都在打招呼,每個人見到我都邀請去家里坐坐,邀請我一起吃年夜飯,有的是我教過孩子的家長,有的只是認識我的村民,但感情都很深。”在村民們的盛情邀請下,年三十的夜晚楊明連續吃了三家的年夜飯,“我們雖然不是親人,但感情真的勝過親人。”
2017年楊明曾發朋友圈感慨:“如果問我姓什么,我答我復姓百家,人走茶不涼,實屬人生一大幸事!”如今時隔多年,雖然他已經離開了大山,但村民們卻又一次讓他感受到了“復姓百家,人走茶不涼”的情誼。
在走訪拍照的同時,楊明也前往一些曾經教過的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有個孩子已經上高二了,明年就要參加高考,我想了解一下她目前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看看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或困惑,可以幫她一下。”雖然教過的學生一批批的畢業了,但仍讓楊明牽掛著。
在決定異地過年的時候,楊明也曾設想過自己一個人春節或許會有些孤單,卻沒想到度過了一個讓他如此感動又有意義的春節。大年三十,他在朋友圈中感慨:“茶亦醉人何必酒,情誼香人無須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