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年初一辣糊糊》:你一邊說辣一邊說爽,我說對了嗎?
原創 西夏 風味星球

銀川街頭一家小店,一大鍋黏糊糊的湯底正在沸騰著,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響。
這鍋湯猛一看有點眼熟,但說它是四川的串串吧,顏色不是鮮紅而是橘紅;說它是麻辣燙吧,湯底又過于粘稠,四周的空氣仿佛都因為這一鍋湯而粘在了一起。

*《沸騰吧火鍋》第2季
跟歡騰的鍋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跟飯搭子的面面相覷。幾天前,銀川的朋友得知我們來,盛情推薦了一番手抓、羊雜和泡饃館,然后話鋒突然一轉,說起了一種叫“辣糊糊”的小吃。
“我太想吃辣糊糊了!”朋友邊說邊咽口水,“其實羊肉我們都沒那么饞,畢竟外面可以吃到,但是辣糊糊出了寧夏,別的地方真的沒有!”

這一口,只有寧夏才有
*《沸騰吧火鍋》第2季
我就是被這句話種草的,能比羊肉還讓銀川人牽掛的“鄉愁”,到底是什么東西?
銀川人說“辣糊糊”時,“糊”字是去聲,相當于“辣戶戶”,帶著一種西北口音的親切感。
可這并不是一種很有親和力的食物。眼看著湯底糊在一起,沸騰的氣泡開始飛濺,熱辣的空氣也趁機竄進鼻孔,嗆得人直打噴嚏。

*《沸騰吧火鍋》第2季
我左手掩著鼻子,右手本能地抄起筷子,手忙腳亂地下了些土豆、藕片、菜花和豆泡,就像一個掩蓋現場的犯罪分子,企圖“平息”辣糊糊的囂張氣焰。
根莖類食材和豆制品在吃火鍋時的確值得信任,鍋子突然安靜下來。我趁機用筷子尖蘸了下湯底,放進嘴里的剎那,一股躁辣感讓舌頭打了個機靈。

*《沸騰吧火鍋》第2季
“老板,這是我要的微辣嗎?”辣糊糊的辣度有點超乎我的預期。
“是,你怕辣的話,可以調個蘸料吃。”老板娘邊說邊用勺子攪了攪湯底。“但是我建議你先嘗嘗原味的辣糊糊,我們吃的就是這個味道?!?/p>
跟所有的火鍋一樣,辣糊糊的小料足有十幾種:辣椒粉、麻醬、醬油、孜然粉等,但好吃的辣糊糊,不需要蘸任何蘸料,就能吃出足夠的味道。

十幾種小料
*作者供圖
脆生的菜花、筋道的寬粉和綿軟的土豆片依次下肚,味道卻并沒有清晰起來,反而變得更加模糊。
我在腦海里極力搜尋著與它相似的味道,每次要呼之欲出時,又覺得差了點意思——確實有點像串串,但沒那么“好吃”;
又似乎很像小時候在路邊攤吃到黑乎乎的烤小鳥刷的辣醬;也有點像學生時代吃的一種叫“板筋王”的香辣零食;又或者像干脆面的調料味兒。

熟悉的味道,讓人想到小時候的路邊小吃
*美食餐飲
你很難準確地描述出辣糊糊的味道,誠如朋友所說,它是獨一無二的寧夏味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是一種能把你帶回小時候的味道,它屬于校門口、路邊攤和小吃街。
如今的辣糊糊一般以火鍋的形式出現在店面,但將時間倒推四十年,在辣糊糊冒頭的八十年代,校門口推車的小販,才是它出現的正式場合。
一口不銹鋼大盆由一根導管連接著煤氣罐子,架在三輪車的后座上。遠遠看去,就知道是賣辣糊糊的裝備。

一個三輪車,就能架起一鍋辣糊糊
*銀川餐廳推薦
大盆里裝著早已調和好的“美味秘訣”:辣椒粉、芝麻、花生、孜然粉、花椒粉、十三香……辣椒粉當然是重頭戲,跟其他調料先混合、再炒香,用的時候只需要將粉質調料沖進開水里即可。

*《沸騰吧火鍋》第2季
說得直白一點,這就是銀川的“無油火鍋”,因為制作過程中不放油,所以吃起來不像串串那么“潤”。一方水土養一方食物,辣糊糊就像西北的氣候,給人一種熱辣辣的“躁”感——正好與蠢蠢欲動的青春期不謀而合。

*《沸騰吧火鍋》第2季
剛放學的孩子,就像出籠的小鳥一樣將賣辣糊糊的三輪車團團圍住,你要兩串土豆、豆皮,我要一串寬粉、藕片。嫌不過癮,還可以蘸辣椒粉吃。
“一毛一串”的價格,精準地薅住了八十年代中、小學生的可支配額度?;ㄉ先迕X,就能在回家吃飯之前,先給自己開個解饞“小灶”。

放學后先來點辣糊糊解饞
*《沸騰吧火鍋》第2季
最早的辣糊糊只有土豆和豆皮,就像蘭州的“麻辣洋芋片”,但隨著它的口味越來越受歡迎,出現了各種葷、素、豆制品,乃至主食的細分。

土豆和辣椒最搭
*《沸騰吧火鍋》第2季
正如“撫順麻辣拌”有銷魂的網格土豆片,辣糊糊也有一記絕殺,那就是牛筋面。
牛筋面在制作過程中保留了面筋結構,表面布滿了吸汁的小孔。煮得入味的牛筋面,咀嚼時能將辣湯重新釋放,吃起來綿軟中又帶著一股韌勁兒,絕對是吃辣糊糊的高潮體驗。

吸滿湯汁的牛筋面十分誘人
*《沸騰吧火鍋》第2季
辣條算什么,跟吸了辣汁的牛筋面相比,實在不值一提。
“這個有點像我們的水煮??!”身為江西人的飯搭子邊吃邊說。在銀川吃了兩天的羊肉,辣糊糊“救”他于水火。
“但是,為啥銀川會有這種小吃?”他邊吃邊向我拋出靈魂拷問。
老實講,如果不是老板娘操著西北口音,我絲毫不會懷疑正置身于某座南方城市,無論是“串串火鍋”的形式,還是香辣的調味,辣糊糊都“很不西北”。

*《沸騰吧火鍋》第2季
這有點像我第一次在新疆吃到炒米粉的感覺?!霸谛←溦紦^對主導的新疆,為啥會有炒米粉”,和“在口味大開大合的西北,為啥會有神似串串的辣糊糊”,本質上都指向同一個源頭——移民。
上世紀中后期,國家號召“援建”寧夏,四面八方的移民來到這片土地,揮灑青春的同時,也帶來了家鄉的飲食口味。辣糊糊串成串串賣的八、九十年代,與四川“麻辣串”興起的時間不謀而合。這或許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二者的關聯。

*《沸騰吧火鍋》第2季
如今無論是經營辣糊糊的店家,還是光顧的食客,多是吃著它長大的八零、九零后。這座年輕的移民城市,顯然已經化包容為創新,沉淀出了屬于自己的獨特味蕾。
吃完辣糊糊天色已晚,店門口卻多了兩桌吃得正酣的妹子。紅火的湯底大肆翻滾,旁邊的小筐里堆滿了比我們吃得還要多一倍的食材,湯汁掛在她們談笑的嘴角,滿足感幾乎溢出空氣。

*《沸騰吧火鍋》第2季
這大概是很多過年回家的銀川人,都會上演的一幕。
作者:西夏
排版:風味君
頭圖:《沸騰吧火鍋》第二季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原標題:《《大年初一辣糊糊》:你一邊說辣一邊說爽,我說對了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