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伙通宵打手游致光敏性癲癇,醫生:電子產品高頻率光源刺激
近日,剛剛參加工作的成都小伙小何迎來畢業后的第一個春節大假,平時酷愛打游戲的他于是在一天晚上,洗漱完以后便坐在床上玩手機游戲。一直從夜里9點玩到第二天天亮,熬了一個通宵后的小何突然感覺自己的雙眼不聽使喚地眨動,意識也漸漸模糊,不久便“昏睡”過去。
等到小何醒來時,他的父母正焦急地望著他。母親說,一家人發現小何屋里有動靜,打開一看發現他當時失去意識,雙眼無神地看著天花板口吐白沫,四肢強烈抽搐,同時伴有大小便失禁,持續時間大約2分鐘。
就近來到成都三六三醫院后,神經內科癲癇診療室主任林旭在仔細詢問發病相關信息后,為小何做了相關檢查,最終診斷為長時間熬夜打游戲導致光敏性癲癇的發作。

↑資料圖 圖據東方IC
發病原因?
光敏性癲癇,是一種由視覺刺激誘發的癲癇。“光不在乎強或者弱,而在乎頻率。尤其是長時間打游戲、看電視。”林旭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人們在接觸電腦、手機、電視機等電子設備時,是覺察不到這些屏幕帶來的不同頻率的閃爍,就是這些真實存在的視覺刺激導致了光敏性癲癇的發生。
1997年底,日本700多名兒童同時因癲癇發作送醫,而引起這場集體發病的原因竟然是電視臺播出的卡通片《寶可夢》的片尾有強烈閃爍的畫面。
林旭描述稱,患有此疾的病人,輕則出現寒戰樣顫搐、失神,重則抽搐、倒地、失去意識。睡眠剝奪、精神緊張、飲酒、喝咖啡等都可能是誘發或加重這種疾病的因素。
關于光敏性癲癇的發病,林旭感到擔憂。他表示,現今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所面臨的視覺刺激越來越多,光敏性癲癇的病例在增加。發病人群中,有一兩歲的幼兒,也有30多歲的中青年,在所有此類病例中,青少年占比超過20%左右。“經常有送過來的孩子是直接從網吧拉到醫院的。”林旭發現,所有此類病例的一個普遍特征是——玩電子游戲誘發疾病。
除了上文所說的小何,林旭指出,年齡更小的患者可能占比更大。如此前一位11歲的男孩,在玩電腦游戲的過程中,突然感覺接觸鼠標或鍵盤時手不聽使喚,并且出現寒戰一樣的抖動,隨后失去意識。醒來才知道自己失去意識的過程中發生了全身抽搐。
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打游戲導致的癲癇不一定是光敏性癲癇,也有可能是因為睡眠剝奪導致了發病。如何進行區分,林旭認為,還是要通過醫院專業設備尤其是視頻腦電圖的檢查才能確診。
如何預防?
如今,春節大假臨近,一些孩子和年輕上班族有了更多時間接觸電子產品,如何避免光敏性癲癇呢?
醫生建議,光敏性癲癇患者及高危人群應盡量避免生活中有誘發癲癇發作的視覺刺激——包括電視、游戲機、電腦屏幕。一旦對某種視覺刺激產生不適,應立即閉上雙眼或避開屏幕,可選擇帶深色眼鏡,也應避免緊張疲勞和睡眠不足。
另外,看電視保持至少3米以上的觀看距離,視線與電視平行。可在電視上放一個小燈以緩沖電視光源,換臺時閉上或遮擋一只眼。同時,應合理安排游戲時間,不應過度投入。
(原題為:《小伙通宵打手游致光敏性癲癇 醫生:電子產品高頻率光源刺激是“真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