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東麗中國總代表:中國是最重要的市場,疫情防控世界第一
“東麗有一種自己的基因,我們叫‘東麗DNA’,作為生產廠家我們注定了不是一家以追求短期收益為目的的企業,它必須要長期生存、長期發展。”近日,在談及對“新材料之王”碳纖維的長期研發時,東麗株式會社常務執行董事、東麗中國總代表、東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首藤和彥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如是表示。
東麗株式會社前身為東洋人造絲株式會社,始創于1926年。以木漿為原料的人造絲是人類首次制造的化學纖維,有著與天然纖維的真絲類似的光澤,在日本也被稱為“人造絹絲”。以纖維技術起家的東麗,在近百年的發展中已成長為全球頂尖的材料生產商,除了創立初期的纖維,還在樹脂、化學品、薄膜以及碳纖維復合材料、電子信息材料、醫藥和醫療、水處理和環境等各領域創造出了多款尖端材料、高附加值產品。
東麗于上世紀90年代正式擴大進入中國。1994年,在中國成立東麗酒伊印染(南通)有限公司(現在的東麗酒伊織染(南通)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東麗合成纖維(南通)有限公司。進入2000年后,東麗在中國快速發展。
迄今為止,東麗在中國的投資總額已達192億元,在華總員工數10000余人。目前,位于上海的東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是東麗在中國發展全球化戰略的重要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1月24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總額大幅下滑,但中國FDI逆勢增長4%,達1630億美元,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
對此,首藤和彥表示,首先,中國市場具有很高的增長率;其次,中國追求產品或者是市場的高端化;另外中國也非常注重研發和創新,市場化的程度也比較高。“所以從中國具備的這些特點來講,外商投資或者投資的業務都會向這個經濟體來靠攏。”
對首藤和彥來說,和其他大多數人一樣,過去的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疫情尚未完全控制之下,首藤和彥也選擇“入鄉隨俗”,他將“就地”迎來牛年,第一次在中國感受春節氛圍。“今年的大年三十,我約了我們公司的一幫同事,我們準備一起打高爾夫,然后在一起吃重慶火鍋,因為重慶火鍋象征著紅紅火火、象征著牛氣沖天,也象征著團圓。”
他在采訪中表示,其非常期待在中國的春節體驗,并將感受到的正能量“傳達給日本的親朋好友。”

東麗株式會社常務執行董事、東麗中國總代表、東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首藤和彥。
“中國疫情防控全球首屈一指”
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和社會造成重創,東麗在加緊復工復產的情況下也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2020年,從東麗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整體的投資情況來看,我們與2019年相比都是呈下降的趨勢,最主要的原因大家都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首藤和彥同時謹慎表示,因為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目前還沒有得到完全有效的防控,2021年東麗在全球的投資基本上不會有大的增長,“在中國肯定會是有一些增長,但整體上來看,我們預計還是和2020年相持平,它要有一個爬坡和穩步提升的過程。”
首藤和彥介紹,此前的3-5年時間里,東麗主要的項目內容還是盤活存量,“也就是把以往投資的項目進一步做精做好、高質量發展,新項目的投資比較少一些,主要的新項目投資是從2018年開始規劃,2020年開始建設。”從2021年開始的接下來5年時間內,將會是東麗集中發展、新項目投資的新一個頂峰期。
過去的一年使其感到五味雜陳,但中國對疫情的防控令首藤和彥印象深刻,“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體,中國對疫情的管控、防治的措施、水平和力度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不得不讓人佩服。”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領導人會議舉行,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
首藤和彥表示,“這項協議的達成是非常具有正面促進作用的,作為東麗公司來講,企業在兩國關系向好、甚至RCEP經濟一體化達成的大框架下,也能夠穩定預期、實現我們企業自身的發展。”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經濟工作的日本經濟界人士,首藤和彥還表示,“從經濟界來講,因為經濟工作非常密切,大家互相溝通得非常好,中日之間一直很好。”
“中國是最重要的市場國度”
盡管疫情讓過去的一年里國際環境尤為嚴峻,但首藤和彥提到,“在嚴峻的國際環境下,中國開始實施外商投資法,這是非常好的,表明中國對外開放的程度將進一步提高,把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一視同仁,實行國民待遇。”
2019年3月1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中國外商投資領域新的基礎性法律,為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2019年年底,國務院還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這對保障外商投資法有效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確實也在過去的2020年里為全球經濟“注入暖意”,助力全球經濟復蘇。商務部1月20日對外發布消息稱,2020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近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吸引外資規模創歷史新高。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1月24日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也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FDI總額約為8590億美元,與2019年相比縮水42%。中國FDI則逆勢增長4%,達1630億美元,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
中國為何成為最受歡迎的經濟體?首藤和彥在采訪中表示,“從投資環境方面來講,大家所處的行業不同,感受和看法也會不同。”
從東麗作為一家尖端材料的生產廠家這個角度來看,首藤和彥認為,首先中國的消費達到高端化,東麗的高端技術、尖端材料有用武之地,因此受歡迎;其次,中國內需市場非常龐大。“在有尖端材料市場需求的地方就地生產、滿足高端需求,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中國投資環境非常好,對我們來講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市場國度。”
首藤和彥同時還從營商環境方面來分析,“我們覺得整個中國都在提倡和重視營商環境,尤其是上海,官員都很專業,很懂經濟政策,同時鉆研學習經濟規律。他們的計劃非常明確,對經濟語言的理解力、吃透力、把控力非常高,同時對經濟項目也都很支持和歡迎。”
首藤和彥還希冀,“隨著各地方政府能夠不折不扣地理解貫徹和遵守外商投資法,按照外商投資法來行事的話,我們的營商環境將會進一步地改善好轉。”

“東麗DNA”
回到東麗業務本身,這家以纖維技術起家的公司,目前旗下產品已十分多元。
“在東麗所有的產品板塊里面,目前占到份額最大的還是纖維板塊,但是從成長率最快的板塊上來看,是薄膜、電子信息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以及醫療器材板塊,還有水處理和環保業務板塊。”
首藤和彥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這些增長較大的板塊,既是我們作為材料生產廠家發展的一個方向,同時這些板塊的發展也非常符合中國的產業規劃和中國的市場需求,所以下一個五年我們將重點培育甚至擴大這些板塊。”
他同時提到,目前并不是所有的高科技尖端材料都在中國市場生產,“我們是全球性企業,有一些是在國外生產,然后來中國進行貿易。所以今后的五年,什么樣的產品架構能夠滿足中國的內需需求、產業的高端化,我們也正在探討和研討的過程中。”
在東麗自身看來,它是一家能夠代表日本國家水平的高科技的高端材料生產廠家,公司握有三大核心技術,即“高分子化學”、“有機合成化學”和“生物技術”,在此基礎上,東麗還融合了“納米技術”針對成長市場開發各種尖端材料。
而在其不斷引領市場的背后,是東麗的信念——“唯有研發,才能造就明天的東麗”。以碳纖維為例,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東麗就開始著手研究,1970年成功開發PAN系碳纖維。最初,東麗碳纖維主要用于釣魚竿、高爾夫球桿等體育用品,直到1990年,東麗的預浸材料第一次作為波音777型飛機的主承力結構材料(用于尾翼)獲得了認可。而在2011年第一次飛行的同款787型飛機上,從主翼到機身、尾翼等,主承力結構材料全部采用東麗卡TM預浸材料、織物,東麗獨家供給。
談及碳纖維研發,首藤和彥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東麗研發碳纖維的歷史,就花了半個多世紀,因為,東麗有一種自己的基因,我們叫‘東麗DNA’,作為生產廠家我們注定了不是一家以追求短期收益為目的企業,它必須要長期生存、長期發展。”
他回憶道,“我們在上世紀60年代研發碳纖維以后,發現這是一種革命性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尖端材料,用途前景非常廣闊,它可以廣泛用于包括飛機、甚至航空航天等領域。但是研發處于初期的時候到不了這么高的高度,中間要花很長的時間。”
首藤和彥認為,碳纖維材料問世之后,中游、下游等加工技術、應用技術不成熟,從而限制了產業的發展,“所以我們在運用在飛機或者航空航天用途之前,也開發了包括體育休閑在內的一些其他用途,然后才到了今天擴大到了航空航天。”
這正如碳纖維復合材料在汽車輕量化方面的應用,“目前還是要突破一個瓶頸,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性能非常好,但是成本也高,這樣影響了下游的廣泛使用,如果瓶頸一突破的話,我想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用途會有一個飛躍性的增長。”
“大家都看到東麗的輝煌現在,但輝煌背后實際上是一段非常不平坦、甚至很漫長的艱難的幾十年路程。”首藤和彥感慨道。
此外,首藤和彥反復強調,“東麗的碳纖維主要追求的發展方向,就是民需用途,這是東麗從開發到現在一直堅持的一項基本方針。”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