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耳朵為什么會癢?里面的“油”是啥?

2021-02-11 0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知妹 騰訊醫典她知

知妹的閨蜜從小就是“油耳朵”,幾天不掏,就有油油的耳屎,甚至有時耳朵摸起來也油油的。因為這樣,她和別人說話總是會刻意保持角度,害怕別人看到她的“臟”耳朵。

為此她很是煩惱,一直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病。

你應該也發現了,有的人耳垢是“油”的,有的人耳垢是“干”的。

干的耳垢含有的油脂偏少,通常呈白色或蛋黃色,較酥脆,形狀為片狀,像面包屑。

“油”的耳垢又叫“濕性耵聹”,因為含油脂較多,呈深黃色、黏糊狀,像咸蛋黃。

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是“油耳朵”呢?

這就要從基因說起了,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當亞洲人的祖先還在非洲時,“油耳朵”在人群中非常常見。

只是后來,在人類遷徙到亞洲的過程中,一些人的16號染色體上的ABCC11基因發生了突變[1],成為了全新的“去油版”基因,導致生產耳屎的耵聹腺減少了油脂分泌,耳屎就變“干”了。

(圖片來源:Steven M. Carr, Genetix)

科學家們推測ABCC11基因突變可能是為了適應更為寒冷的氣候[2,3]。

也就是說,“干耳朵”的大多數人,其實是“變種人”。

(來源:網絡)

隨著人類不斷地遷徙、混血,這個突變的基因在東北亞傳播得越來越廣,最終,干性耳垢獨步武林,目前,80%-95%的東亞人都是干性耳垢[5]。在我國,越往南,除了能遇上艷陽,還能遇到越來越壯大的“油耳朵”一族。

歐美等地就不同咯!歐洲人、非洲人中“油耳朵”的比例最多,干性耳垢僅為0-3%[5]。

南亞、中亞、太平洋島嶼等地,兩種耳垢則分布較為平均[5]。

為什么要把油耳朵和狐臭放在一起說呢?

這是因為原來的ABCC11基因也被稱為 “狐臭基因”,它的表達使得“異味產生的源頭”大汗腺過度分泌汗液。

但汗液本來并不臭,只是里面含有的蛋白質、油脂等,都是定植在皮膚表面的細菌喜歡的食物,汗液越多,細菌分解的產物越多,就越容易產生濃烈的汗臭味。

(圖片來源:《寵物小精靈》)

ABCC11基因發生突變后,大汗腺的分泌減少,狐臭就不那么容易被誘發了。

不過正如前面所說,這種基因突變主要發生在東亞,而大多數白人和黑人地區中,“狐臭基因”依然是頂流。

因此在歐美和非洲等地區,大多數人都有體味和油耳朵,而東亞則剛好相反。

ABCC11(rs17822931位點)的兩種等位基因分布比例圖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6)

但這并不代表有“油耳朵”,就一定是狐臭,因為狐臭的發病還受其他基因的調控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

有油耳朵沒狐臭的人,比比皆是。

雖然不少擁有“油耳朵”的人都覺得耳屎看起來很臟,但被嫌棄的耳屎,其實在偷偷保護你。

它們能阻擋外界異物入侵、保護外耳道的皮膚和鼓膜,是哺乳動物好不容易進化出來的“門衛”。

有些人擔心耳屎太多,實際上耳朵也有自潔功能,我們吃飯、喝水、咳嗽等張口運動,就能讓大部分耳屎“圓潤地”滾出來。

即使是濕性耵聹也有流動性,就像倒番茄醬,剛開始會有點兒黏住瓶子,但如果你搖一搖(多動動),番茄醬(耳屎)就會掉出來。

(圖片來源:Pixabay by Alexas_Fotos)

所以大部分人,都不需要掏耳朵。

還有些人不掏耳朵覺得癢,其實耳朵癢大多數時候都不是耳屎的錯,癢可能是耳朵里面有真菌、螨蟲搗亂,也可能是濕疹,具體還是得去醫院,請專業的耳鼻喉科醫生看看。

掏耳朵不但不能解決耳朵癢,反而可能傷害外耳道的皮膚,誘發感染。較為溫和的棉簽,也會把耳屎推進深處,阻礙它們“逃亡”。

(來源:網絡)

長年累月地掏,棉簽可能還會把耳屎“壓實”。

(來源:澎湃新聞)

即便真的出現“耵聹栓塞”,自己在家用挖耳勺和棉簽也掏不干凈,還是讓醫生在專業設備的加持下清潔,才能安全地掏干凈!

平時,我們只要洗澡時洗一下耳朵“洞口”外,再用棉簽輕輕清潔一下就行了。

如果實在想掏,建議在洞口輕輕蹭蹭,撓一下就好。

(來源:網絡)

強擼,真的會灰飛煙滅啊!

審稿專家:陳敬國 |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博士

參考文獻

[1]Yoshiura, Ki., Kinoshita, A., Ishida, T. et al. A SNP in the ABCC11 gene is the determinant of human earwax type. Nat Genet 38, 324–330 (2006). https://doi.org/10.1038/ng1733

[2]Ohashi J, Naka I, Tsuchiya N. The impact of natural selection on an ABCC11 SNP determining earwax type. Mol Biol Evol. 2011 Jan;28(1):849-57. doi: 10.1093/molbev/msq264. Epub 2010 Oct 11. PMID: 20937735.

[3]Nakano M, Miwa N, Hirano A, Yoshiura K, Niikawa N. 2009. A strong association of axillary osmidrosis with the wet earwax type determined by genotyping of the ABCC11 gene. BMC Genet. 10:42.

[4]杜若甫,肖春杰,黃瑞珍,張士賢,王源遂,郭德良,陳慎堅,張衛紅,冶福云,趙鋒. 中國17個人群中的耵聹基因頻率及干型基因地理分布圖[J]. 遺傳, 1997, 19(6): 21-24.

[5]The Super Science High School Consortium. Japanese map of the earwax gene frequency: a nationwide collaborative study by Super Science High School Consortium. J Hum Genet 54, 499–503 (2009). https://doi.org/10.1038/jhg.2009.62

[6]Osier MV, Cheung KH, Kidd JR, Pakstis AJ, Miller PL, Kidd KK. "ALFRED: an allele frequency database for Anthropology." Am J Phys Anthropol. 119:77-83. (2002)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川县| 神农架林区| 达尔| 北海市| 伊宁县| 陆丰市| 正镶白旗| 遂川县| 益阳市| 陵川县| 周口市| 贡嘎县| 乌审旗| 兖州市| 玛纳斯县| 大安市| 利津县| 吴川市| 从江县| 天峻县| 酉阳| 诸暨市| 上饶市| 张家界市| 云南省| 中宁县| 西盟| 商南县| 称多县| 河源市| 上犹县| 海盐县| 郎溪县| 舒城县| 灵寿县| 图木舒克市| 广平县| 洛浦县| 株洲市| 阿拉善右旗| 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