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貝索斯全職追趕馬斯克
原創 李鵬飛 字母榜 收錄于話題#貝索斯6#亞馬遜1#藍色起源4#馬斯克10#Space X3

“如果今天不比昨天多做一點什么,那么明天還有什么意義?!鼻鸺獱柕倪@句名言,可能是對貝索斯卸任亞馬遜CEO后,轉投太空領域的最好注腳。
北京時間2月3日,零售巨頭亞馬遜宣布,公司創始人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將于今年第三季度卸任CEO,接任者定為開創AWS云計算業務的安迪·賈西(Andy Jassy),后續貝索斯將擔任亞馬遜董事會的執行主席。
公開信中,貝索斯解釋未來在繼續參與亞馬遜重要項目之外,更多時間將被分配給藍色起源(Blue Origin)太空飛船公司、貝索斯地球基金、《華盛頓郵報》和亞馬遜Day 1基金。
這樣的轉變其實早有端倪。2018年一次媒體采訪中,貝索斯就曾提及,藍色起源是他手頭最重要的工作,沒有之一;2019年7月接受《CBS晚間新聞》采訪,貝索斯再次對主持人重申:“我認為這(太空事業)對這個星球很重要。我認為這對后代的活力很重要。這是我非常關心的事情。這是我一生都在思考的問題?!?/p>
對太空事業的最早關注,可以追溯到貝索斯的孩童時代。5歲的貝索斯,從電視中見證了美國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和尼爾·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歷史性一刻,自此開啟他對探索太空的濃厚興趣。

貝索斯
但與大多數憧憬遨游太空的孩童不一樣的是,貝索斯通過藍色起源,正在一步步將“夢想照進現實”。
比貝索斯小7歲的埃隆·馬斯克,也在為這一夢想而努力,旗下的Space X,更是成為藍色起源最大的競爭對手。兩人一個沉穩內斂,一個張揚激進,共同沖向了太空探索的宇宙賽道。
字母榜(ID:wujicaijing)去年11月撰寫的《馬斯克與貝索斯的太空較量》一文中曾提到一個細節,這場太空競賽也是彼時的世界首富和第二富之間的較量。不過,隨著過去一年特斯拉股價大漲,馬斯克于1月7日一度超越貝索斯,短暫登頂全球首富,兩人的身價之差從上百億美金縮小到近乎毫厘,太空探索開始成為兩人之間的一場另類“星球大戰”。
馬斯克此前曾透露了一份宏大計劃:未來10年內,希望建造1000艘星艦,要在2050年前送100萬人移居火星。只不過當下進展稍有不順:北京時間2月3日凌晨2點25分,星艦SN9在試射時發生爆炸,一如前任SN8,又一次上演了計劃外的快速拆解。
貝索斯也為藍色起源的2021年,排滿了任務:重要的如,新格倫火箭的首次發射。目前藍色起源已經為新格倫的一級火箭回收改裝了一艘無人回收船,并以貝佐斯的母親杰克琳命名。
藍色起源表示,此方案可以為回收的火箭提供比Space X的獵鷹火箭更穩定的回收平臺。
此外,任務表中還有為中標NASA的月球登陸器blue moon完成部分測試工作,迎接2023年的實際登陸;以及推進太空互聯網計劃——柯伊伯項目研發進度。
等到今年三季度,卸下亞馬遜CEO重擔后的貝索斯,就將擁有更充分的精力,推動上述目標任務的逐一達成。正如他著名的“Day 1”理論,不管公司發展到什么程度,不管取得了多少成就,仍然要把每天當成是第一天。
翻開新篇章的藍色起源,正在為縮小和Space X的差距而努力;重新開始Day 1的貝索斯,也在競逐太空夢想道路上迎來一次追趕馬斯克的轉折點。

做好過渡,托付好亞馬遜,才能免去貝索斯奔向藍色起源新征程的后顧之憂。
據美國媒體數據統計,貝索斯2020年從亞馬遜股票中減持套現的超100億美元中,大部分都投向了他的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貝索斯的個人財富,成為推動藍色起源發展的重要經濟基礎。
同時亞馬遜和藍色起源,在業務層面也存在合作。例如“柯伊伯”項目,目前歸屬于亞馬遜而非藍色起源,亞馬遜還是藍色起源發射和布置通信衛星星座的甲方。
貝索斯需要為亞馬遜這艘萬億美元巨輪,找到一位足以掌舵且能繼續航行的繼任者,從無到有開辟AWS云計算業務的賈西,成為不二人選。剛剛公布的財報顯示,亞馬遜約52%的運營收入來自AWS,同比增長28%。1997年加入亞馬遜的賈西,成了貝索斯做好的托付人。

辭任亞馬遜CEO消息曝出后,亞馬遜CFO布萊恩·奧爾薩夫斯基周二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講到,“他(貝索斯)辭去首席執行官一職是他個人的決定。在亞馬遜這樣的地方,首席執行官是個包羅萬象的角色,幾乎沒有時間做其他事情?!?/p>
為了擁有更多精力投身到個人項目或是兒時夢想,大型互聯網公司創始人,往往都會選擇辭去日常公司管理職務,退居幕后。在貝索斯之前,就有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專注慈善事業;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將公司控制權交給“門徒”桑達爾·皮查伊。美股前五大互聯網公司中,僅剩Facebook馬克·扎克伯格還奮戰在一線。
騰出精力的貝索斯,面臨的挑戰可能一點也不比在亞馬遜小。近期NASA的重返月球“阿爾忒彌斯”計劃,為力爭太空探索的公司增加了新舞臺。2020年4 月,NASA 將價值 5.79 億美元的月球著陸器開發合同授予了藍色起源,另一邊的Space X 也獲得了1.35億美元資金,幫助開發其星際飛船系統。
馬斯克領導的Space X當前占據了先發優勢,“獵鷹重型”火箭已經開始大量接單。馬斯克更號稱將逐漸把研發資源集中在下一款巨無霸火箭型號“BFR”(Big Falcon Rocket)上,這將是馬斯克用以實現殖民火星夢想的終極武器。
不甘示弱的貝索斯,對外表示將緊隨“新格倫”火箭之后推出能夠正面對抗Space X的“新阿姆斯特朗”火箭。
馬斯克的另一優勢是已為降低火箭成本深耕多年,而且團隊還在尋找更廉價經濟的材料作為箭體,例如星艦的箭體從碳纖維更換為不銹鋼后,每千克成本就從300美元降低到了5美元。此外,Space X還在自建工廠,意欲實現80-90%配件的自主制造,以減少成本損耗。
貝索斯對藍色起源的更多關注和可預見的更大資源投入,為縮小與Space X差距迎來轉機。相對兩人龐大的太空遨游計劃,眼下的太空競賽只不過剛剛開了個頭。

貝索斯和馬斯克都堅信人類最后的方向是走出地球,但怎么走、去向何方,兩人奉行的路線卻大相徑庭:馬斯克的愿景是帶著人類移民火星,但貝索斯心中的第一站卻是月球,近期的目標則更多集中在亞軌道領域。
但不管去哪,所有的太空業務都要依賴穩定的低成本運載火箭,它是地球到太空的“新基建”。誰能夠率先實現火箭垂直回收,誰就拔得了太空競賽的頭籌。
為了給火箭發射鋪平道路,貝索斯和馬斯克率先圍繞卡納維拉爾角39A發射臺展開了明爭暗斗。這回合較量中,藍色起源敗給了Space X。
出師不利的貝索斯暗暗較勁,決定在火箭回收方面先發制人。2015年11月,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號火箭,首次在運送飛船進入太空之后,平安實現垂直回收著陸。

藍色起源
貝索斯在得克薩斯州西部發射場控制室里觀看了整個過程,并說到:“這是我人生中最棒的時刻之一,我都熱淚盈眶了?!币回灥驼{的貝索斯甚至用“馬斯克式”手法進行了慶?!l布了人生中的第一條推特“最稀有的野獸,一枚二手火箭。”
馬斯克立刻發推特@貝索斯回敬:“這并不是什么稀罕事,SpaceX的‘蚱蜢’(Grasshopperd)早就回收6回了?!?/p>
雙方還在太空互聯網計劃上明爭暗斗。2019年4月,亞馬遜發布了衛星通訊寬帶計劃“柯伊伯”項目,計劃將3236顆衛星送入近地軌道,提供覆蓋全球的衛星通訊網絡。
貝索斯殺入了Space X的腹地。相比Space X每年二三十億美元的火箭發射業務,“星鏈”計劃是馬斯克為Space X各項太空探索打造的一只現金奶牛,計劃每年實現盈利300-500億美元。
馬斯克開始指責貝索斯的不良競爭,起因是亞馬遜從Space X“星鏈”項目挖走了多位高管。據CNBC報道,“柯伊伯項目”項目正是由曾在Space X負責“星鏈”部門的拉杰夫·巴蒂亞爾(Rajeev Badyal)來領導的。
雙方在火箭方面的競爭也更顯火藥味兒。去年10月,藍色起源率先實現“一箭七飛”, 搶先Space X一個月刷新了記錄;今年1月20日,Space X靠一枚八手火箭達成“一箭八飛”成就,加速逼近一枚火箭復用十次的目標。

早年的貝索斯與馬斯克,都是有著純真太空夢的活潑少年。一路成長,興趣夢想化為事業信念,時至今日,藍色起源更是升級為貝索斯優先級最高的事業。
貝索斯從孩童時期就對太空情有獨鐘,他的外祖父曾就職于美國機密武器研發部門“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讓他自幼便得到不少“科技與太空”話題的熏陶。
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時,時年5歲的貝索斯在電視上目睹這一切,得到了終生的激勵。讀高中時,貝索斯就曾憑借一篇有關零重力對家蠅影響的小論文被邀請到NASA參觀;后來在普林斯頓大學求學期間,又跟從物理學家、太空夢想家杰瑞德·歐尼爾學習,還在學生社團“宇宙探索及開發學生聯盟”(SEDS)擔任主席。
貝索斯甚至公開承認,創立亞馬遜賺得商業利潤,某種程度上就是為了能夠讓少年時的太空夢想繼續前進。
太空科幻領域有兩個知名的巨作:《星球大戰》與《星際迷航》。前者“更注重善惡之爭”,而后者更強調科技與探索。貝索斯和馬斯克分別癡迷于其一,正好各占一派。

貝索斯(左)馬斯克(右)
馬斯克給火箭命名為“獵鷹”(Falcon),以此向《星球大戰》中的“千年隼”(Millennium Falcon)致敬;貝索斯則用《星際迷航》的角色坎帕拉(Kampala)給自己的寵物犬命名。
業務發展上,兩人也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軌跡:馬斯克節奏大開大合,各種All in 和置之死地而后生;貝索斯則十年磨一劍,揮劍即是大招。
相比馬斯克豐富多彩的創業經歷,貝索斯顯得更專注、更保守、更低調。他從華爾街跳槽到硅谷之后即創立了網上書城亞馬遜,在長期主義信念下,將“亞馬遜飛輪”滾了20年,最終發展成為全世界人民的“淘寶”,積跬步成千里,也讓他最終于2018年以千億美元身家登頂世界首富。
2000年個人出資創立藍色起源后,貝索斯一直低調運營數年,低調到很長一段時間里,外界都搞不懂藍色起源究竟在干什么。
直到2011年,貝索斯在卡耐基梅隆大學的一次演講中透露藍色起源的目標是壓低太空旅行的成本,并提高技術的安全性,公眾才注意到這家被貝索斯孵化多年的太空商業公司。
不像馬斯克經常對媒體大談特談,性情保守的貝索斯只有成功進行火箭發射之后,才會把新聞通稿和剪好的視頻片段發給媒體,猶如藍色起源紋章上兩只探向星辰的烏龜?!奥褪琼?,順就是快(Slow is smooth and smooth is fast),”這句貝索斯喜歡的格言,揭示了他獨特的經營哲學。
不過,在貝索斯和馬斯克之外,商業航天的其他巨頭們也沒閑著。同樣橫跨多個產業的維珍集團,其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創立的太空旅游公司“維珍銀河”,也在2018年首次完成亞軌道飛行并安全返回。玩家變多,冷清的場子也熱鬧起來。
2004年貝索斯和馬斯克共進晚餐時,火箭發射還是一項極客事業,那時候民營公司能順利發射火箭,一度被外界視為驚天成就。現在,無論是藍色起源的地球邊緣載人失重旅行、Space X的載人繞月旅行,還是衛星通訊的星鏈、“柯伊伯”項目等,太空領域多了許多產品和服務,市場環境也在更加成熟。
太空探索不再是前景不明的極客事業,而漸漸成為一項未來可期的可持續經營業務。貝索斯將重心轉向藍色起源,正是基于這樣的時機成熟,“兒時太空夢,正在一步步觸手可及。”
引用
《貝索斯公開信:把更多精力放在藍色起源等業務上 辭任CEO與退休無關》,騰訊科技
《貝索斯今年減持100億美元亞馬遜股票》,新華網
《一文讀懂“藍色起源”:貝索斯的太空豪賭能贏嗎?》,騰訊科技
《貝索斯對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愿景》,衛星與網絡
《貝索斯:藍色起源現在是我手頭最重要的工作,沒有之一》,騰訊科技
《下一站 火星:馬斯克、貝佐斯與太空爭奪戰》,【美】克里斯蒂安·達文波特,王文煌
《馬斯克與貝佐斯的太空爭奪戰》,36氪
《榮耀與灰燼:馬斯克和貝索斯的太空往事》,懂財帝
《亞馬遜飛輪運轉之道》,新浪財經
《硅谷鋼鐵俠》,阿什利·萬斯
原標題:《貝索斯全職追趕馬斯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