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與心臟神經官能癥
原創 崔醫聲 醫聲相伴崔松說
今天,我們說說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和心臟神經官能癥的關系。
心臟神經官能癥(Cardiac Neurosis,CN)是神經官能癥的一種特殊類型,簡單地說來就是心血管系統功能失常,加上神經官能癥的表現。

心臟神經官能癥在臨床上的表現可以是:心悸、胸痛、乏力氣短、心率加快等癥狀或體征,也可以以早搏或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等心律失常的疾病形式表現出來。

那為什么會出現心臟神經官能癥呢?
這個疾病的原因主要是神經調節異常引發了心血管功能紊亂。所以多在精神緊張、受到驚嚇、情緒激動時發生或加重。

現在的很多研究都表明自主神經活動與心臟神經官能癥存在密切聯系,也就是說人類的情緒心理反應完全可以通過一系列心理生理反應而導致一些軀體化癥狀,即心理壓力在軀體上的投射與反應,簡單地說來,就是你的身體會幫你表達出一些你沒有說出來的情緒,類似于下圖:

我們原來的文章(點擊可閱讀原文)詳細介紹過這個生理現象,這個現象得以實現的中介環節就是交感、副交感系統(自主神經系統)。

心血管系統由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共同調節,其中起主導地位的是自主神經系統!所以心血管很容易受客觀刺激及主觀情緒影響。
交感神經興奮的時候就像清晨跑步的感覺,這時候我們精力旺盛,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身體出汗,肌肉有力,嘴巴會微微的發干;而迷走神經興奮的時候,就像我們吃完了午飯昏昏欲睡的這種感覺,這時候消化液分泌增多,唾液增多,但人的心跳慢,血壓低,有點想睡覺,感覺精力不足等等。
心臟也受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與交感神經雙重支配,二者相互拮抗又相互協調,就如同中醫所說的“陰”和“陽”一樣,維持心臟正常的生理活動。
心臟神經官能癥的患者就往往表現為營衛不和、陰陽不調、上盛下虛、外寒內熱等很多矛盾的、雜亂的癥狀。

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神經類型多為抑郁、焦慮、憂愁型,精神比較敏感脆弱,當受到外界環境刺激,或工作壓力大、學習緊張難以適應時,引起內環境失衡,中樞神經功能失調,中樞神經興奮和抑制發生障礙,進而影響自主神經功能,導致受其調節的心血管系統也隨之發生紊亂,從而引起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或副交感神經張力降低癥狀,從而導致心血管功能異常。
與真正的心臟病患者相比,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器質性病變。
與健康人群相比,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自主神經功能總能量顯著升高,且處于交感神經張力強勢、迷走神經相對弱勢的失衡狀態。加之患者對心臟病缺乏認識,對心臟癥狀過度憂慮,而使本病加重或反復發作不愈。

所以對于一些總是因為“心慌”“心律失常”而就診的患者,當醫生通過一系列檢查,排除了器質性疾病的時候,就會考慮你是心臟神經官能癥了,這時雖然自己感覺癥狀很重,但一定要放松心態。要相信醫生,只要你配合醫生治療,癥狀都會慢慢緩解的。
本文作者:阮小芬醫生
本科普由上海市科委科普項目資助
(項目編號:20DZ2311400)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