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像個爺們”,對男孩的傷害有哪些
當人們討論培養陽剛之氣的時候,深入了解男孩成長的學者們正為他們的成長捏一把汗。

我們出生了兩次,第一次是作為人而存在,第二次是以男性或女性的身份而生存。
——讓·雅克·盧梭
“有一天,我看見兒子在鏡子前試穿我的高跟鞋,突然好崩潰。雖然女兒也玩汽車玩槍,但我反而一點也不緊張。”一位細心的媽媽借此感受到人們對男孩和對女孩的要求有著不太一樣的反應。
事實上,許多為人父母者都有類似的感受,男孩身上出現女性氣質,往往比女孩身上有男性氣質容易招致更加強烈的反對。他們普遍會對男孩身上表現的女性化特質感到有壓力,甚至有些人會恐懼和憤怒:“如果女孩擁有男性的氣質,比如有主見、有力量,我會覺得她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可是,如果男孩表現得像女孩,我會很擔心,他能不能在主流社會取得成功,甚至希望做點什么趕緊調整,比如給他報運動課程、讓爸爸多帶一帶。”另一位育有男孩的媽媽在留言中表示。
影響男孩成長的重要他人會提出各種矛盾和混亂的要求。
負責照料的媽媽既希望男孩表現得符合社會文化中的形象,又希望他能講禮貌和懂事周全;學校里的老師希望男孩坐得住,他們鼓勵安靜和守秩序,同時又認為安靜和被動的男孩不夠男性化;爸爸重視培養男孩的陽光、獨立、控制情緒;同伴們認可喜歡玩打打殺殺游戲的男孩……
這些因素導致男孩在成長過程中遭遇更多的困惑和沖突。不少男孩在缺乏積極的男性榜樣時,會選擇過度認同傳統的男子氣概,即所謂的像個爺們。他們為了符合社會的需要和他人的眼光,失去了和真實的自己聯結的機會。提出性別限制觀點的學者們告誡人們,表現得像個“爺們”正在傷害男性自己。
損害身體健康
男性的應激激素水平更高,患心血管疾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壽命普遍比女性少8~10年。據研究顯示,男性出現和壓力有關的問題和障礙更多,比如酒精成癮、交通事故、自殺。另外,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為兇殺案的受害者。這可能跟男性被文化默許,一旦受到挑戰需要表現出攻擊性有關。
限制自身的發展
一項針對幼兒職業性別傾向的研究發現,3-7歲的兒童會認為男性更擅長男性職業(飛行員、汽車技工等),女性更擅長女性職業(服裝設計師、秘書等)。當詢問孩子們從事與自己性別相反的職業時有什么情緒感受時,研究者發現,性別角色更限制男性的發展,雖然這些孩子都表示對從事與自己性別相反的職業感到厭惡和惱怒,但是男孩的情緒更加強烈。
許多研究發現,到了青春期,過度遵從男性角色的孩子更容易和問題行為掛鉤。提出性別限制觀點的Joseph Pleck發現,許多男孩誤把一些不受社會認可的行為當成“爺們”的表現,比如打群架、性隨便、喝酒、抽煙、參與違法行為。
一些男孩還會因為接受“混亂的男性角色信息”而影響學業成就。有研究顯示,許多中學的班級成績排名中,男生往往占據了后半部分的名次。他們中的一部分認為上課專心、學習努力、成績優良可能意味著女性化、太乖巧、太聽話而加以排斥。
影響與女性建立良好關系
傳統的“爺們”思想通常意味著力量感,在關系中做主導,能夠控制女性。在工作、收入、生活等方面都要高于女性,他們不愿意也不懂得和女性建立平等交流的人際關系,甚至會貶低女性,以暴力來征服女性。這樣的男性在婚姻和親密關系中更容易遇到困難,更難尋求到兩性間的精神交流和撫慰。而有能力和女性建立良好關系的男性往往在傳統文化中不受待見,甚至被嘲笑。
影響與男性建立真正的同盟
由于過度認同男性性別角色,許多父親不愿意照顧孩子,尤其反映在那些把精力都用在事業追求上的男性身上。這導致了男孩更少可以和事業成功的父親相處的機會。
男性之間的相處更側重競爭和謀求成功,比如認識人脈關系、炫耀事業成就、合作尋求利益,這使男性更不敢輕易在同伴中表達細膩情感和尋求幫助。
“爺們”要求給男性帶來許多限制和傷害,對此,性別研究專家Ron Levant建議男性可以用更加積極的方式重構自己的性別氣質。
這包括,重新檢驗自己是如何看待男性的,男性可以是什么樣子?不可以是什么樣?男性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把這些觀念中有價值的部分找出來,再扔掉那些破壞自己舒適度和自由度的觀念,從而變得對自己更敏感,對別人更敏感。
愿每一位男性都可以更自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