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佘山天文臺迎最大規模修繕,“遠東第一鏡”將恢復觀測能力
央視新聞2月4日消息,記者從上海天文博物館獲悉,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佘山天文臺,即將在2021年迎來建成120周年。大修之后,在此歷經百年風雨、曾是“遠東第一鏡”的40厘米口徑大雙筒折射望遠鏡,將再度打開穹頂,凝望宇宙,恢復觀測能力。而這里珍藏的百年天文學術資料,也將修復并數字化。
無損探測技術將為百年天文臺全面“體檢”
佘山天文臺的上一次大修在2013年,那次大修為百年老建筑“洗了個澡”,恢復了建成之初水泥砂漿的“素顏”。近幾年,天文臺工作人員發現,因沉降造成的建筑體裂縫已成為其“頑疾”,亟需徹底“體檢”并加以“治療”。

據了解,佘山天文臺的主體建筑分三期建造:最早期主樓建于1900年,1928年建造了第二期,第三期則到1975年才建成。此前天文臺的每一次大修,重點都是“補漏”,這次大規模修繕希望能夠采用先進的無損探測技術,對建筑進行全面“體檢”。
由于年代久遠,佘山天文臺的建筑圖紙保存不全,給這次“體檢”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帶來了不少困難。目前,建筑修繕設計招標已完成,接下來將進入施工圖紙階段。整體修繕工程預計將于3月中下旬正式開工。
百年折射望遠鏡將重新“睜開眼睛”仰望星空
此次大修,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重修佘山天文臺的鎮臺之寶——于1901年安裝完成、曾是“遠東第一鏡”的40厘米雙筒折射望遠鏡。

上圖這架當年從法國運來、價值十萬法郎的40厘米雙筒折射望遠鏡,百年來拍下了7000多張天文照片,積累了大量珍貴資料,“亞洲第一”的名頭一直保持到上世紀50年代。從佘山天文臺保留的底片來看,它拍攝的最后一張底片是在1999年。
兢兢業業工作近百年,在2005年最后一次打開時,望遠鏡圓頂因齒條銹蝕磨損而卡住,從此無法靈活轉動。由于年代久遠,大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也已“老眼昏花”。此次修繕將為望遠鏡更換新鏡片,同時維修圓頂驅動齒條和天窗,而那些百年原物則將被精心保護并展出。
位于佘山天文臺二樓的大望遠鏡觀測室已經封閉,大望遠鏡已被腳手架包裹住,有部分遮風板已被拆卸。從性能而言,曾經的“遠東第一鏡”早已無法勝任現代天文觀測的需求,但透過它,人們可以真切感受到百年前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修繕之后的大望遠鏡用來觀測太陽、行星、月球,仍將是不錯的選擇。因此,天文臺將以此為依托,面向公眾開展科普觀測活動。
藏書樓上萬冊珍貴古籍資料將被數字化保存

佘山天文臺珍藏著大量百余年來的天文專業書籍和期刊資料。此修繕期間,這里的上萬冊藏書也將由專門團隊進行修復、梳理,并加以數字化保存。這一萬多冊藏書中,約有四分之一出版于1900年前,它們是法國傳教士們最早運來的一批天文學資料。

這些藏書中,目前年代最早的是出版于17世紀的《編年紀選集》,其主要收錄內容可能為開普勒的書信和早期作品。不過,具體出版年代和確切內容,還有待專家進一步確認。
(原題為《“遠東第一鏡”歷經百年再“體檢” 下月開始全面修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