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綜藝遇到騙婚男,離過兩次婚的黃奕談場戀愛有多難?
原創(chuàng) 她姐 她刊
最近有一檔綜藝吸引了她姐的目光,是一開播就收獲了3億關注量的《怦然再心動》,前段時間也因為黃奕遇到騙婚渣男的事鬧得沸沸揚揚,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熱搜。
節(jié)目中王琳、黃奕、白冰、王子文和蔡卓宜五位女星“身先士卒”,與30位男士公然“談情說愛”。
同為戀愛綜藝,為什么偏偏《怦然再心動》得到這么大關注度?
因為這五位女星有一個共同身份——離婚女性。

這是一檔專為“離異女星”組的“相親局”。
隨著戀愛綜藝熱度越來越高,各種不同形式的戀愛節(jié)目也越來越多。
除了素人戀愛、明星戀愛,韓國那檔《我們離婚了》拍攝的離婚夫妻生活更是“與眾不同”。
可這些琳瑯滿目的戀愛題材中,卻唯獨缺少了給離婚女性第二春的平臺。
這部綜藝的橫空出世,無疑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形勢——為離婚女性族群發(fā)聲。

從這個角度來說,她姐覺得這綜藝的出現(xiàn)很好。
有發(fā)聲才能夠有理解、有關注才能夠被看見。
離婚女性不是一個小眾群體,婚戀市場上卻仍然有不少屬于她們的“標簽”。
可難道,“離婚“的她們就不能再過的更好了嗎?
五位女星已經(jīng)給了我們答案——即便有過失敗的婚姻,但她們?nèi)允址e極地面對生活。
甚至過的非常精彩。
“離婚真慘”是社會的有色眼鏡,而不是她們面對人生真實的態(tài)度。
我們又憑什么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定義任何我們不了解過程的人生呢?
希望透過這個節(jié)目,大眾能對這個群體有更多理解,也能對不同戀愛形式,有更多的接納。

離婚后就不能再擁有幸福了嗎?
“戀愛”這件事,好像一度只屬于少年少女。
直到這幾年越來越多30+的戀愛節(jié)目、劇集出世,人們才開始有意識:無論什么年紀,都有一顆向愛而生的心。
就算是曾經(jīng)在婚姻中遭遇挫敗的人也一樣。
50歲的王琳上節(jié)目前收拾行李興奮的像個小女生,約會穿什么、看電影怎么打扮,和期待戀愛的每一個女孩兒一模一樣。
她還透露,自己單身已經(jīng)近11年了,再不戀愛花都枯萎了

出發(fā)前,黃奕也神采奕奕的裝扮了一番,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在和女兒解釋到自己的感情時,黃奕支吾道:“那我也得給自己——”

女兒鐺鐺為她接下了那句:“一個機會。”
連身邊最親近的人都知道,她需要這個機會。

曾經(jīng)她也在感情中歷經(jīng)低谷,甚至事業(yè)都受到影響而停擺多年。
但這對黃奕來說不是失去,反而是獲得。
不然她不會說出:
“我花了很長時間學會跟自己相處,哪怕是痛苦,我也可以跟這份痛苦相處,而不會像之前那樣因為承受不了,隨便抓一根救命稻草。”
她學會自處后所擁有的強大與美麗,無疑充滿了吸引力,往后再有感情,都會是她的錦上添花。
同樣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的,還有在《浪姐》中自曝已離婚了的白冰。
如她所說,在眾人以為她還是個養(yǎng)尊處優(yōu)富太太時,她卻是在默默拍戲、做一名獨立承擔自已與孩子的單親媽媽。

她也經(jīng)歷過艱難的時刻,才能造就她現(xiàn)在的從容優(yōu)雅。
對于伴侶她的期待很簡單,沒有轟轟烈烈的生死兩相隨,只需要”同頻“。
就像她說的:“必須把自己過好,才能吸引到跟自己同頻的人。“

由此看來,她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
就像蔡卓宜打出的那個Slogan:“離婚了就不能重新再來嗎,就要成為一個標簽嗎?”

答案昭然若揭。
比起腦子一熱沖動進入愛情的狀態(tài),五位姐姐讓我們看到的是獨立、清晰的女人。
她們對自己有更深的領悟,才再對愛情有更高的追求。
總說“男人至死是少年”,那么女人呢?
從幾位姐姐的發(fā)言感覺到:女人至死為愛保留了一片凈土。
曾跟前夫鬧的滿城風雨的黃奕面對“再愛一次”仍然有敢愛敢恨的決心;

11年單身的王琳在面對下一段感情的時候,明顯更清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意什么;

隱隱約約似乎還能在她身上看見“雪姨的狠勁兒”,曾經(jīng)也試愛過兩三回,可都以短期關系告終,下一次,王琳想愛一輩子。

她們無異于向往愛情的每個人,又似乎比每個人,多了一分堅定。
在成為一個明星、一個母親又或者是一個妻子的角色之前,她們首先是她們自己。
她們?nèi)匀挥小盀樽约捍蛩恪钡男模匀挥小岸鄠€人陪伴”的期許。
有時候我們總會太關注一個人的社會角色,而忽略了對方生而為人的本質需求。
被忽略久了,連她們自己也會忘了,每個人都有追尋愛與幸福的權利。

“再婚后我的孩子怎么辦?”
可即使她們尋愛之心如此明確,心底卻仍然會有立場矛盾的地方。
這個矛盾點,就是自己的子女。
主持人倪萍在節(jié)目中曾經(jīng)問道:“你們這些當媽媽的,是不是找對象都是以孩子做第一位考慮?“

《怦然再心動》
每個母親的答案都是不約而同的肯定。

而這份“肯定”,爾時就變成了拉住單親媽媽們尋愛的手。
本身單親媽媽在婚戀市場就存在一定程度的機會貧困。
其中更是以“帶兒子的單親媽媽”,再婚最困難。
現(xiàn)實問題擺在眼前——在中國的俗成中,成年后的男孩兒因婚禮、房子等問題,對家庭的經(jīng)濟依賴會比較大。
經(jīng)濟壓力就足以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可即便如此,大多數(shù)女性離婚后的第一選擇,往往仍是孩子的撫養(yǎng)權。

除此之外,很多單親媽媽不愿意再婚,最核心的原因還是:怕孩子受委屈。
離婚對孩子的傷害,也是母親難以愈合的傷口。
出于“沒給孩子一個健全家庭“的內(nèi)疚感,單親媽媽會產(chǎn)生補償心理,更大程度的為孩子犧牲。

王琳在節(jié)目里就曾說過,自己要是出門約會,會對孩子產(chǎn)生極大的罪惡感。
這也是她幾段戀情無法長久的原因之一,在孩子當前,母親的“幸福”就會被退居其后。

可事實上,在“再婚”問題上,孩子對母親幸福的在意程度,并不比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少。
王琳跟兒子聊到自己的“再婚問題”時,兒子的回答讓王琳十分暖心。
當王琳問道:“要是我找個你不喜歡的怎么辦?”
兒子卻回答她:

從兒子寵溺母親的表情看得出來,他愿意接納那個為母親帶來幸福的人,他早已做好了準備。
就連黃奕的小女兒年齡尚幼,在媽媽說到要去參加“有三十個叔叔”的節(jié)目時,也懂事問道:“給我找爸爸嗎?”

或許孩子并不能對“再婚”有多么深刻的體悟,但在“希望對方幸福快樂”的心態(tài)中,雙方都是不遺余力的。
看《流金歲月》時,南孫媽媽在意大利結識園藝教授保羅后,動了再婚的念頭。
南孫對媽媽說的話,道出許多為人子女的心聲。

她讓母親知道,父親離開那刻,媽媽就卸下了“蔣太太”這個角色;南孫長大了,她也不必再以“南孫媽媽”給自己枷鎖;奶奶南孫會照顧,媽媽可以放下心擁抱自己的自由。
當那些負擔在母親身上的標簽被一一撕掉,她才能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
她才能意識到,她可以完整的屬于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讓她姐想到前幾天的一個熱搜:#離婚重組家庭會幸福嗎?#
事實上,這更像個偽命題。
離婚是不幸的,但不一定是不幸福的,更不用說重組家庭跟幸福是沒有直接關系的。
亞里士多德將人生的幸福分為三類:來自外面的幸福;來自靈魂的幸福;以及來自肉體的幸福。
要構成或毀滅幸福感,不是初婚或再婚造成的,而是來自于你自身是否擁有具備幸福的能力,和你是否跟能一起幸福的人走到了一起。
行為不決定幸福,行為選擇的結果才決定幸福。
幾位勇敢追愛的女星做了先例,不論是再度追尋下一個伴侶,又或者獨立將自己經(jīng)營更好,都與他人無關,而是自己下的抉擇。
原標題:《上綜藝遇到騙婚渣男gay,離過兩次婚的黃奕談場戀愛有多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