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物|誰是敏昂萊?
2021年2月1日凌晨,緬甸政局突變。緬甸軍方將國務資政兼外長昂山素季、總統溫敏等民盟高層扣押,并發布聲明,稱根據憲法條款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之后重新舉行大選。總統府隨后宣布將國家權力移交給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大將。

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 澎湃影像 資料圖
緬甸國防軍總司令部2日夜宣布成立國家管理委員會,敏昂萊任委員會主席。2月3日,敏昂萊在軍方新組建的政府的第一次會議上發言時稱,由于2020年的大選投票“舞弊”問題,軍方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
緬甸軍方在緬甸政治中有著顯著的地位。但路透社2月1日報道指出,緬甸軍方以“與世隔絕”(reclusive)聞名,即使是老練的政治觀察家也對其內部運作所知甚少。根據曾與敏昂萊相識或共事的人透露,敏昂萊“沉默寡言”,比較“低調”。這與緬甸軍方的特性多少有些契合。
盡管如此,敏昂萊卻有意經營自己的公共形象,試圖通過臉書等社交媒體平臺將自己打造成有經驗的政治家。路透社、法國24電視臺等外媒報道指出,2010年緬甸開啟政治轉型,但在敏昂萊等軍方高層的推動下,軍方的政治參與得到制度上的保證。敏昂萊本人也未放棄其政治目標,他希望能在新憲法框架下積極參與政治;甚至有聲音指出,敏昂萊希望參選總統。
“不可避免”的選擇?
盡管緬甸通過選舉產生了文官政府,卻形成了文官與軍方并立的“雙元政治”局面,而這很大程度上是由緬甸軍方推動的。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月2日報道,面對緬甸政治轉型,軍隊能控制關鍵的安全部門(國防、內政、邊境事務部)職位,議會中有25%的席位保留給軍方,這阻礙了其他黨派修憲和限制軍權的企圖。根據現行的2008年緬甸憲法,憲法修改需由占比20%的議員支持才可提出,并需75%議員同意才可通過。
《紐約時報》報道指出,于2月1日行動中“收回政權”的緬軍方其實從未離開過緬甸政局,而且軍方已經深深地滲透到緬甸社會的方方面面。軍方擁有自己的學校、醫院和食品生產系統,其高層還與商業大亨乃至民盟成員聯姻。軍方控制著包括玉石、木材、港口和水壩等重要資產,投資行業包括保險、銀行、醫院、體育館乃至媒體。軍方還是緬甸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盡管軍方已掌握了許多政治與經濟資源,外界仍認為敏昂萊有進一步掌控政治權力的野心。《紐約時報》2017年調查報道稱,敏昂萊有“大權獨攬”的意圖。昂山素季得力干將溫田(Win Htein)對《紐約時報》表示,敏昂萊希望能在2020年成為緬甸總統。根據2008年憲法,緬甸總統由聯邦議會選舉產生。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8日,緬甸內比都,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在選舉期間的一個投票站投票。 澎湃影像 資料圖
然而,去年11月8日舉行的議會選舉挫敗了敏昂萊的這一愿望。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再次獲得大勝,軍方支持的鞏發黨僅獲得了少數席位。此后,軍方不斷提出“選舉舞弊”的指控,不認可此次選舉結果。最終,軍方采取行動扣押民盟高層并宣布接管政權,稱此舉是“別無選擇”的結果。
敏昂萊2月3日表示,“對國家來說,不可避免地選擇了這條道路。在大選舉行、下屆政府成立前,我們必須領導這個國家。”
沉默寡言的過往?
據法國24電視臺報道,敏昂萊1956年出生于緬甸南部城市土瓦,在緬甸當時的首都仰光完成學業。18歲時,敏昂萊離開學習了兩年的法學院,進入軍事學院,成為一名新兵。
報道稱,敏昂萊年輕時的性格與故事很難查證。路透社報道稱,在曾經的同學看來,敏昂萊是沉默寡言和低調之人。但《紐約時報》收集到的說法則顯示,敏昂萊在一些人眼中是“會侮辱同學的霸凌者”。不過也有另外的評價。流亡于澳大利亞的緬甸作家Hla Oo從小就認識敏昂萊,他將印象中的敏昂萊形容為一個勤奮好學、“在軍隊戰斗中磨練自己”的年輕人。
路透社指出,敏昂萊1972至1974年于仰光大學學習法律時,未卷入當時普遍的政治激進浪潮。在其他學生積極參與示威時,敏昂萊多次申請轉入緬甸一流的軍事學校——國防服務學院(DSA)。1974年,敏昂萊第三次嘗試申請轉入國防服務學院,終于取得成功。
2016年,敏昂萊一位國防服務學院班上的同學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說,敏昂萊原來只是一個普通的軍校學生,這名受訪者現在也會在每年的班級聚會上見到這位官至總司令的老同學。“他的晉升常規而緩慢。”受訪者說,他對敏昂萊能晉升到高層頗感驚訝。
法國24電視臺報道指出,加入緬甸陸軍第88輕步兵師讓敏昂萊“時來運轉”。當時該部隊的指揮官是后來成為緬甸軍政府領導人的丹瑞。敏昂萊以丹瑞為人生導師,并在他手下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向政治家轉型
據法國24電視臺2月1日報道,2011年,時任緬甸聯邦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軍政府時期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主席、緬軍總司令丹瑞任命總參謀長敏昂萊接任總司令一職,敏昂萊隨之成為緬甸政治轉型后首位新上任的軍方總司令。分析指出,丹瑞選擇敏昂萊,原因是敏昂萊最能維持他對軍隊和國家的愿景。
路透社引述駐仰光的外交人員的話,敏昂萊此時已從一名沉默寡言的士兵轉型為一名政治家與公眾人物。觀察人士向路透社稱,敏昂萊仔細研究了各國的政權更迭,認為有必要避免緬甸出現類似利比亞等中東國家在2011年前后出現的混亂。

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 澎湃影像 資料圖
報道稱,敏昂萊以丹瑞繼承人的身份和領導民盟的昂山素季舉行談判。他非常謹慎,盡可能避免與民盟方面公開對抗。但與此同時,敏昂萊也盡一切可能展現軍隊仍是“政治游戲的真正主宰”。據法國24電視臺報道,敏昂萊近年赴日本等國進行了幾次正式外事訪問,還接待了教皇方濟各等外國政要。這些訪問和會談都被詳細記錄,并被分享到社交媒體上。
2016年,緬軍方宣布敏昂萊的退休年限延長5年。這讓觀察家感到意外,他們原本預計敏昂萊會在當年的軍方高層常規調動中退隱。
清華大學國際與地區研究院博士候選人姚穎在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撰文指出,按規定,敏昂萊在今年7月年滿65歲時必須退役,而他一直有個“總統夢”,經營社交媒體、保持親民形象都體現了他的努力。
路透社引述觀察人士觀點指出,敏昂萊利用臉書等社交媒體平臺宣傳自己的活動、與高官的會面和佛寺的行程。他的認證主頁吸引了數千萬關注者。不過,隨著2017年緬甸軍方引爆“羅興亞人危機”,其臉書主頁已被關停。
“他(敏昂萊)非常善于培養政治家的形象,關注最小的細節。”位于仰光的智庫緬甸戰略與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Strategy and Policy – Myanmar)所長Min Zin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道。
能否信守諾言?
今年2月1日軍方發起突然行動后,敏昂萊強調接管政權是“不可避免”且“符合法律”的。軍方也強調,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結束后,緬甸將重新舉行大選,國家權力會移交給新當選的政黨。
據新華社報道,緬甸軍方2日夜成立國家管理委員會后,后者已宣布成立一個由6人組成的聯邦選舉委員會。此前軍方聲明稱,將會改革聯邦選舉委員會,重新核查去年11月大選的過程,與此同時會繼續采取措施應對新冠疫情并推動經濟復蘇。敏昂萊3日也表示:“在緬甸緊急狀態期間,選舉和抗擊疫情是最優先的事情。”
法國24電視臺指出,目前還無法斷定敏昂萊是否會信守諾言。“軍方的目標一直是掌管國家。”印度金達爾大學國際事務學院(Jindal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東南亞研究中心執行主任Nehginpao Kipgen說道。
敏昂萊是否能順利解決其列出的優先問題,也有待觀察。一方面,軍方的行動已經引發了反對情緒。據央視新聞報道,緬甸多個城市的民眾通過燭火、敲擊金屬器皿等方式,發起抗議軍方接管政權的活動;緬甸稅務局員工也加入了罷工抗議活動。
與此同時,政局動蕩和新冠疫情也給緬甸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姚穎指出,緬甸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正在經歷近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倒退,如果美國針對緬甸的制裁再次發生,對緬甸原本脆弱的經濟將帶來進一步的打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