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國金證券段小樂:南向資金流入高峰已過,港股性價比下降
開年以來,南下資金持續流入港股,“引爆”沉寂已久的港股行情。在南向資金日流入規模屢創新高背景下,近期有內地機構更是提出了“跨過香江去,奪取定價權”的口號。
那么,沉寂已久的港股市場,為何成為資金關注重點,港股未來走勢又將如何呢?就此,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了國金證券總量研究中心宏觀經濟分析師段小樂。

南向資金流入最快的時間已過
Wind數據顯示,開年以來,南向資金單日凈流入金額屢創歷史新高。2021年首月,南向資金年合計凈流入規模超3000億港元,達3106.23億港元。
“2021年南向資金持續凈流入港股,主要邏輯有兩方面。”段小樂說,首先,是AH溢價的修復。其次,則是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預期向雙向波動預期的轉變。
段小樂進一步指出,從資金流向看,本輪南下資金的主力是保險、私募以及公募專戶等絕對收益基金。一方面,這部分資金屬于價值投資傾向低估值標的,另一方面,這些資金通過港股通等方式南下的便利性也較好。
展望后市,段小樂判斷,雖然南向流入的持續性依然存在,但流入最快的時間已經過去,后續南向資金走勢,將更多由基本面來決定。
段小樂說,從資金構成方面看,在港股越來越“貴”后,估值對資金的吸引力正在慢慢減弱,匯率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強。因此,保險、私募等追求絕對收益、跟隨估值的資金,下一步對港股的配置會慢慢削弱。同時,隨著相關股票估值的水漲船高,減倉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下一步,公募資金成為南向資金主力的特征將越來越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向資金日流入規模屢創新高背景下,近期有內地機構更是提出了“跨過香江去,奪取定價權”的口號,賺足了市場關注度。那么,這一情況能否發生呢?
段小樂表示,首先,定價權的形成受地區政策、投資者結構等多方面因素的長期影響,不是短期資金流向能夠改變的。其次,股票市場很難有長期不變的定價權,對港股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因素在不同時期并不相同。再次,定價權也不是“搶”來的,而是在市場長期發展過程中慢慢形成的。
“總體上看,隨著大陸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大陸投資者不但對港股,對其他國家的資本市場的影響都是有所上升的。”段小樂指出。
仍有上漲動能,但性價比已有所下降
截至2月2日收盤,恒生指數漲1.23%報29248.7點,恒生科技指數漲2.16%報9976.44點。
值得關注的是,南下資金持續流入港股,“引爆”了沉寂已久的港股行情。Wind數據顯示,年內恒生指數漲幅一度超過10%,1月25日恒生科技指數還首次站上10000點。
“整體來看,近期港股大漲的原因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港股相對估值較低,存在補漲動力;二是人民幣階段性對美元和港幣貶值預期小幅上升,匯率雙向波動概率加大;三是整體流動性環境相對友好。”段小樂指出。
展望后市,段小樂認為,刺激本輪港股上漲、同時影響港股下一步走勢的估值、匯率、流動性三方面關鍵因素中,估值提振目前雖然仍是正面的,但影響力正在慢慢削弱。而匯率對港股的支撐,由于美元接下來兩三個季度仍可能升值,所以匯率的支撐力后續或將進一步加強。
“值得關注的是,流動性對港股的支撐,未來或轉向負面。目前,無論是美元還是內地的流動性,都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邊際收縮,而這一情況對港股來說是相當不利的。”段小樂強調。
因此,段小樂判斷,港股下一階段的走勢,一方面受疫情和經濟增長等基本面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人民幣和美元的流動性影響,預計港股還有進一步上漲的動能,但從風險收益比的角度來看,性價比已經有所下降。
投資需關注高性價比
南下資金持續流入中,港股估值也隨之水漲船高。那么,當下港股哪些投資標的,仍然具有較高的投資性價比呢?
段小樂表示,開年以來港股的上漲,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估值修復,在A股市場整體估值較高的背景下,內地資金爭相去購買一些港股相對便宜的標的。
“最近,港股進入了上漲的第二階段,相關行業的龍頭標的開始不斷溢價,如科技板塊,市場開始分化,出現了類似A股的‘抱團’現象。”段小樂指出,“這一現象背后,一方面,反映出內地產業政策,另一方面,是資金開始更加追求確定性。”
因此,段小樂建議投資者,可以從三方面進行港股的配置:一是追尋在產業政策變遷及全球經濟復蘇周期中,確定性較高的標的,如科技、半導體、通訊芯片等。二是關注國家推動發展的新興行業,如新能源的光伏、碳排放等,新能源車產業鏈相關行業。
“第三,投資者可以關注業績確定性高,或業績成長性高的標的。如醫藥、消費品、家電等,業績基本都比想象中的好。另外,一些科技行業,如華為產業鏈或蘋果產業鏈的標的,可以根據相關調研,尋找業績成長性好的關注。”段小樂進一步指出。
此外,段小樂認為,投資者當下可以適當關注港股中的金融、地產領域。“一方面,無論是全球經濟進一步復蘇,還是流動性收緊,對這些板塊的影響均偏正面。另一方面,即便未來港股市場出現調整風險,金融、地產股的防御性也是相當不錯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