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每年1600萬女性遭家暴,可俄羅斯反家暴法被否決40次了
全現在,全球青年精品資訊平臺

作者 | 鄭卜丁
“在俄羅斯,或許只有男人拿著斧頭沖你而來的時候,才可以考慮自衛。”
2020年的最后幾天,俄羅斯女模特莉莉亞·蘇達科娃的母親對著鏡頭說出這番話,希望為自己的女兒爭取從輕量刑的機會。
在外界看來,26歲的莉莉亞·蘇達科娃幾乎沒有瑕疵,皮膚白皙、輪廓立體、一頭自然的姜黃色頭發,她的照片常被刊登在《Vogue》等意大利、俄羅斯、中國和日本的雜志封面上,也是很多俄羅斯時尚品牌的代言人。
但回到自己的家中,莉莉亞·蘇達科娃是一位長期的家暴受害者。同樣,她的丈夫謝爾蓋·波波夫在外界被稱為“計算機天才”,但回到與莉莉亞·蘇達科娃共同的屋檐下,他就變成了酒鬼和猛獸。
直到有一天,莉莉亞·蘇達科娃將手中的菜刀刺向“猛獸”的胸口,致其死亡。

莉莉亞·蘇達科娃是一位長期的家暴受害者。圖片:社交網絡
俄羅斯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每年俄羅斯約有1600萬名女性遭受家暴。致力于保護女性的獨立機構“安娜危機中心”在2020年3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全球每十名女性被殺,就有一名俄羅斯女性身在其中。報告指出,“與利比里亞和加蓬一樣,俄羅斯是全球在保護女性立法上最脆弱的國家。”
直到今天,俄羅斯是全球仍未通過反家庭暴力法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盡管相關法案已經提交至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不下40次。
01
謀殺還是自衛?
莉莉亞·蘇達科娃已經被捕兩個月。在社交網絡上,有俄羅斯民眾留言稱,“如今每次看到莉莉亞的照片,我都很想哭,我們難以想象她過去經歷了什么,未來還會經歷什么。”
律師維克托里亞·達克連科表示,如果“故意造成嚴重人身傷害并導致死亡”的罪名成立,莉莉亞·蘇達科娃將面臨12年的監禁。
案發后,莉莉亞·蘇達科娃的造型師接受采訪表示,“她長期遭受家暴,雖然外表美麗,但內心空虛,精神極易崩潰。”
據媒體報道,莉莉亞·蘇達科娃的丈夫謝爾蓋·波波夫來自哈薩克斯坦,“當他清醒的時候,他很聰明,也很博學,但一旦喝醉后,就會變成另一個人。”莉莉亞·蘇達科娃母親表示。
根據莉莉亞·蘇達科娃母親的供述,案發當天(11月28日),女婿謝爾蓋·波波夫喝醉酒回家,他甚至還帶著酒吧認識的女人,要求莉莉亞·蘇達科娃為他們準備食物。遭到拒絕后,謝爾蓋·波波夫出手打人,才被廚房里做沙拉的莉莉亞·蘇達科娃用刀刺死。
這個案件爭議的焦點集中在謀殺還是自衛上。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2018年震驚俄羅斯社會的三姐妹弒父慘劇。

當地時間2019年6月26日,俄羅斯莫斯科,瑪麗亞和安吉麗娜出席庭審前。圖片:CFP
2018年7月的一天,17歲的克雷蒂娜、18歲的安吉麗娜和19歲的瑪麗亞,因家務沒有做好,被57歲的父親哈查圖里安挨個朝臉上噴辣椒水。當天晚上,三個女孩動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
而追溯她們十幾年來的生活會發現,父親之于她們,就是地獄般的存在。父親長期將她們關在家中,不允許她們上學。一點事情沒做好,他便會鞭打她們,用辣椒水噴她們的臉,逼迫她們吃狗毛,甚至會對她們進行性虐待。
三姐妹被捕后,俄羅斯民眾舉行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超過30萬人簽署了一份請愿書,要求釋放她們。三姐妹的律師阿列克謝表示,如果蓄謀殺人罪名成立,她們最高可能面臨20年監禁。
讓權利運動倡導者們失望的是,2020年7月31日,經過漫長而復雜的審前調查,三姐妹依然被法院以謀殺罪起訴。
02
人們聽到了呼喊,但她們依然被殺
“在我們的國家,大約70%的家暴受害者只能去尋求非盈利組織的幫助。” 安娜危機中心負責人表示。而可悲的是,這些非盈利組織大多被當局認定為“外國代理人”(接受國外資助并從事政治活動的俄非政府組織)。
事實上,一旦發生家庭暴力事件,警察很少能起到實質性幫助。2020 年 3 月,一位名叫葉卡捷琳娜的女性在莫斯科被丈夫當街殺害。去世之前,這名女性一再向警察求助,聲稱遭到毆打,甚至在謀殺當天也曾兩次打電話給警察。但這些毫無用處,依然避免不了悲劇。

抗議群眾手舉標語:“在俄羅斯,每40分鐘就有一名女性死于家庭暴力。” 圖片:社交網絡
2020 年 5 月,薩馬拉地區一名女性因被丈夫毆打而大聲尖叫,卻因尖叫聲擾民被罰款500盧布。
這些年來,俄羅斯家暴慘案頻繁發生,2017年12月,25歲的瑪格麗特·格拉切娃被丈夫用斧頭砍斷了雙手;2019年11月,24歲的學生安娜史塔西亞·耶斯琴科被63歲的教授和伴侶奧列格·索科洛夫剁下頭部并分尸。
“根據俄羅斯官方的一份報告,在俄羅斯的暴力犯罪,40%是家庭暴力,每年有1.2萬到1.4萬名女性死于家庭暴力。”俄羅斯三姐妹的律師阿列克謝表示,“處于家暴中的女性,要么忍受,要么反擊,幾乎沒有法律可以求助。”
另外一份國際特赦組織發布的數據則更為可怕,“在俄羅斯,每40分鐘就有一名女性死于家庭暴力。”
某種程度上說,慘劇的發生和俄羅斯2017年出臺的《反家暴法修正案》不無關系,因為與之前的法律相比,修正案對施暴者的懲罰反而減輕了。
根據該修正案,未造成嚴重人身傷害的首次家暴行為,不構成刑事犯罪;輕微家庭暴力行為可受到最高罰款3萬盧布(約合3239元人民幣)或者拘留15天的處罰。
只有在1年之內再次實施家暴行為,才將被視為刑事案件。
03
“如果他毆打你,意味著他愛你”
瑪格麗特·格拉切娃就是在《反家暴法修正案》出臺不久后被丈夫拉到森林里,砍掉了雙手。
在醫院接受治療后,瑪格麗特安上了假肢,并將照片發到網絡上。但在網絡上,瑪格麗特反而受到了新一波傷害,有人這樣評價:“你的丈夫不僅需要砍掉你的雙手。”

瑪格麗特安上了假肢。圖片:社交網絡
在俄羅斯,丈夫對妻子有絕對的控制權這一思想根深蒂固。甚至有很多人秉持著“如果他毆打你,意味著他愛你”,以及“經常被丈夫打,才更容易生兒子”的觀點。
去年國際婦女節的前幾天,俄羅斯知名脫口秀節目《喜劇俱樂部》曾播放了這樣一個“搞笑”短劇:內容是一對夫妻討論如何度過即將來臨的周末時光,妻子提出了諸如購物等提議,而丈夫的提議卻直接和殘暴:毆打妻子或者干脆把她殺死。
“搞笑”短劇引發輿論嘩然。但這背后暴露的卻是,俄羅斯家庭暴力日益普遍化的現實。
父權社會的背景因素之外,暴力與飲酒也有一定聯系。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顯示,每年有五分之一的俄羅斯男性,會在濫用酒精后對其妻子或伴侶施加暴力。
而四分之一的暴力受害者表示,如果受傷程度不夠嚴重,那就無法尋求幫助,否則將毫無用處。
此外,在調查中顯示,8%的人認為這會給家人帶來壞名聲,6%的人害怕離婚,5%的人擔心如果談論暴力,他們將遭受更多的暴力。經合組織的另一個統計數據甚至指出,俄羅斯有23%的女性認為丈夫毆打自己是有充分理由的。
2020年4月,列瓦達公布的類似研究指出,盡管61%的受訪者認為家庭暴力在俄羅斯社會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但仍有31%的人認為,人們過于夸大該問題的嚴重性了。
04
“我們應該聽到社會上的全部觀點”
新冠疫情以來,家庭暴力事件開始急劇增加。俄羅斯全國預防暴力中心主任瑪麗娜·皮斯克拉科娃指出,新冠疫情期間,家庭暴力案件投訴數量增加了2.5倍。
人權活動家、“你不是孤單一個人”女性互助項目的共同創始人阿萊娜·波波娃表示,除了家庭暴力案件本身增加以外,在隔離政策下,女性們面臨著更加殘酷的家暴方式。
“如果隔離之前,她們只是遭到毆打,現在她們遭遇的是用鋼鐵工具的襲擊、灼傷、用破碎的酒瓶抵在喉嚨上,同時還有性暴力。”她說。
阿萊娜·波波娃也是2019年7月俄羅斯“家暴妝”運動的發起人。當時,她將好似鮮血正在流出傷口的家暴妝照片,以#ЯНеХотелаУми рать標簽開頭發在社交網絡上,很快,一萬張同類型的照片在社交網絡上發酵,超過65萬人簽署了活動請愿書。

2019年7月俄羅斯“家暴妝”運動。圖片:社交網絡
對于人們的支持,阿萊娜·波波娃表示,“當女性肩并肩站在一起,我們的力量也會十分強大。俄羅斯亟需一項關于制止家庭暴力的聯邦法案,以防止家庭暴力,并幫助那些遭受家庭暴力的人。”
事實上,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18年度女性、商業與法律報告》:俄羅斯在保護婦女權利的立法領域,評分為零——與利比里亞、加蓬、伊朗、也門和阿聯酋處于同一水平。
俄羅斯聯邦女性、兒童及家庭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奧克桑娜·普希金娜指出,類似的法案在過去10年,已經提交給國家杜馬40次,但從未經過審批。
2019年,“家暴妝”運動后不久,作為杜馬議員,奧克桑娜·普希金娜于當年12月再次提交了“關于防止俄羅斯聯邦家庭暴力”的新法律草案,但時至今日,依舊未被采納。
在國家杜馬內部,這份草案甚至還引發了很大爭議。就在2021年1月24日,杜馬議員維塔利·米洛諾夫還在公開抨擊這份草案,“不過是美國法律的復制,并不適合俄羅斯。”
他指出,“如果女人嫁給了一個土匪,那么當然他會毆打你,因為你和一個白癡生活在一起,卻不想離婚,因為他能給你物質上的幫助。”
對于阿萊娜·波波娃和奧克桑娜·普希金娜等人來說,類似的聲音早已不陌生。奧克桑娜·普希金娜表示,“今天在國家層面,尤其在議會上,我們應該聽到社會上的全部觀點,從保守到進步。”
俄羅斯新一輪國家杜馬選舉將于2021年9月19日舉行。58歲的奧克桑娜·普希金娜表示,希望自己能夠留在杜馬,直到這份法律通過。
她說,“這份草案是俄羅斯議員、有關部門代表、社會活動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代表著輿論和正義,如果本次杜馬會議不通過,我們還將在下一次會議上交該草案。”
——全現在原創文章,非授權禁止轉載——
原標題:《每年1600萬女性遭受家暴,可俄羅斯反家暴法已經被否決40次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