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事兒|返鄉政策遭層層加碼,三大央媒均發聲要求糾偏
能不能回家過春節?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針對返鄉政策被層層加碼一事,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三大央媒均發表了評論文章,明確提出應該糾偏。
1月27日,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明確:“就地過年”政策是分級分類的,各地在政策執行時不能擅自加碼,更不能層層加碼;目前有的地方采取的“一刀切”措施是堅決不允許的,不能阻斷人員出行、返鄉。中央這一明確表態,具有非常強的現實針對性,及時回應了社會關切。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張圖:中央要求“從低風險區返鄉持綠碼即可”,到省里卻變成“要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到市就變成“要居家隔離”,到鎮里變成“核酸證明+集中隔離+居家隔離”,到村里變成“禁止返鄉”。這張圖雖有演繹成分,卻也是基層實情的折射。
“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眾號1月27日發布快評《返鄉政策禁止層層加碼,一些地方該糾偏了!》指出:一段時間以來,各地紛紛發布春節期間的防疫政策。與中央相關工作方案相比,不少地方政策已有加碼苗頭。比如,山西多地對所有河北車輛一律勸返;甘肅要求所有來返人員須提供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這些都與中央明確要求相悖,必須糾偏。民眾響應政府“就地過年”號召,是對防疫工作的配合。其前提是群眾自愿選擇,而不是靠隨意“硬核”加碼甚至一律勸返。
對于返鄉政策被層層加碼的緣由,上述新華每日電訊快評指出:地方防疫政策層層加碼,歸根究底在于部分領導干部缺少擔當。相較于勞神費力地管控流動人員,把群眾限制在家里或“一刀切”禁止返鄉,顯然要省心得多。但是,部分領導干部不擔當,不僅會增加基層防疫成本,也會給返鄉人員制造麻煩,增加社會矛盾。
評論認為:地方防疫政策層層加碼,還有損政府形象。過去一年的抗疫經驗表明,嚴格、準確、不打折扣地落實中央相關防疫政策,足以打好抗疫阻擊戰。與病毒較量一年之后,一些地方重新回到“層層加碼”這種初級段位,充分暴露了當地領導干部治理能力不達標。
返鄉政策禁止層層加碼,一些地方該糾偏了,那么該如何糾偏?
上述評論指出:地方防疫政策層層加碼,也不排除有幾分“自保”考量——有些地方問責泛化,出現疫情不問青紅皂白就要問責人。因此,要真正防范地方層層加碼,也必須防范“問責層層加碼”,問責要精準、穩慎,讓領導干部敢于擔當,敢于落實精準防疫政策。
“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也發布圖文評論《政策切莫層層加碼,返鄉豈能一拒了之》指出: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出提醒,各地在執行就地過年政策時不能擅自“加碼”,更不能“層層加碼”,不能阻斷人員出行、返鄉,要給人民群眾多些保障、多些便利。這樣的提醒,無異于一劑預防針,以防出現“一封了之”、“一拒了之”的現象。事實上,就地過年政策是分級分類的,高風險地區群眾均應就地過年,中風險地區群眾原則上就地過年,低風險地區倡導群眾就地過年。
人民日報評論認為:若在執行過程中,擅自“加碼”或“一刀切”,只會讓群眾一頭霧水、不知所措,暴露規避責任風險、缺少治理智慧的“懶政”思維。當零星散發病例的風險遇上春運大潮,各地理當扎牢扎密防控網,下足精準的“繡花”功夫,讓政策更有溫度,才能答好春節疫情防控這道考題。
可見,無論是新華每日電訊還是人民日報評論,都點出了返鄉政策被層層加碼是部分干部缺少擔當、“懶政”的結果。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新聞周刊》欄目中更是發問:“就地過節,還是回家過節,能不能回家過節?是由部長說了算,還是由村長說了算呢?”
白巖松點評:“本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明確強調,就地過年政策是分級分類的,各地在政策執行時不能擅自加碼,更不能層層加碼,就地過年是一種提倡,而不是硬要求,不能阻斷人員出行返鄉。但愿各地的村長能聽懂這些話的含義,而不會擅作主張,讓想回家的人有家難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