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拿全獎赴新加坡讀高中的他,被牛津錄取了
原創 活動君 爸爸真棒

2021屆牛津、劍橋新生分享會,我們決定請他來。
4年前,還在國內讀初中的Charlie,通過層層選拔,拿到了新加坡教育部SM1全額獎學金,赴當地首屈一指的名校英華學校留學。
在讀期間參加了青年物理學家錦標賽、南洋理工大學空氣動力學研究項目,還帶領一個同學完成了經濟+工程交叉學科的研究,獲得了丘成桐亞洲賽區科學獎。
看到此處,大家會覺得這妥妥的理工男吧?

萬萬沒想到,他還喜歡研究哲學和戲劇,挑戰過哲學寫作、英文戲劇和辯論比賽,和母語為英文的學生們一決高下。
這個申請季,還拿到了集政治學、經濟學和哲學三大現代文科學術領域,被譽為“精英俱樂部”的牛津大學PPE專業的錄取。
現在呢,他還在等新加坡、美國等學校的錄取結果,就是說,在申請季他做到了三國同申。
“三國同申”有什么值得注意的?
都說新加坡學校很雞血,在那里讀國際化高中,
不是學術課程滿滿當當么?
怎么還有時間做這么多的跨界活動呢?
當年怎么拿到的SM1全額獎學金?
從體制內初中到新加坡名校,
期間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
就在下周三晚21:00,Charlie將線上做客“真棒直播間”,分享“從國內初中到新加坡高中,如何文理兼備、三國同申”。
講座開始前,也歡迎先讀一讀Charlie在新加坡讀書的二三事。
Q1
如何去新加坡留學?
?考O-Level(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證書會考)進入初級學院(Junior Colleges)
初級學院就是新加坡的“高中”,只有高二、高三兩年。
一般采用英聯邦體系,使用A Level或IB教學,大部分學生的畢業去向是新加坡大學、英國大學和澳洲大學等,也有部分學生會前往美國。
比較不錯的A Level方向的初級學校有華僑中學初院、維多利亞初院、國家初院等,而IB方向的,主要有英華自主、華中國際和圣約瑟。
?入讀新加坡私立中學或國際學校
還有通過申請進入新加坡的國際高中,相當于我們國內的“外籍學校”。
這些學校里基本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們,只有極少部分的新加坡國籍學生。
會提供不同國家體系的教學, 比如美國學校就是采用AP課程。比較頂尖的幾所為新加坡美國學校、UWC、新加坡加拿大學校等。

△新加坡美國學校官網首頁
?通過中新合辦的項目入學,如SM1、SM2獎學金計劃
很多中國留學生會通過新加坡教育部獎學金計劃來新加坡讀書。
我就是初三畢業后通過其中的SM1計劃來到了新加坡,在這之前,一直在國內體制內讀書。
SM1是新加坡教育部在1991年成立的全額獎學金計劃,每年招生200多名中國重點初中的初三畢業生到新加坡公費留學的項目。
國內多個省份都有與這個項目對口的初中,這些學校里的學生可在初三報名這個項目。然后要經過層層選拔,在最終暑假的招生筆試和口試被錄取。
獲得獎學金后,高中每年所有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等都被全包 。入讀的學校也是新加坡數一數二的頂尖高中。
Q2
新加坡,不雞血?
和大家印象中“雞血”的新加坡教育差別有點大,我覺得這里并不“卷”。
這里有支持我探索我興趣愛好的老師。
比如我的英文寫作,因為英語考試成績還行,我一直對英文非常自信,直到在寫作課上拿到了第一份不及格,老師的兩連問把我弄暈了。
什么是和讀者對話?說服讀者接受我的觀點?
她不只是教我寫作方法論,而是促我內省。
后來我養成了寫微博日記、讀新聞、寫評論的習慣,探索現實中的寫作和表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此外,這里還有支持我以新手、第二語言身份辯論的校友教練,幫助我用了兩年時間,深度體驗英文戲劇和英文辯論。
最后是申請季一起奮斗的朋友們,我們能合作完成經濟+工程方面的研究,發起微博去意見極化項目,也會一起閑聊、杞人憂天,交流新的靈感。
可以說留學新加坡的這幾年,在多元化的環境下,我認識了不同文化、家庭背景的人,他們讓我認識這個世界的多樣性,鼓勵我去聆聽這個世界。
原標題:《拿全獎赴新加坡讀高中的他,被牛津錄取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