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7顆風云衛星將在“十四五”上天:助天氣預報更準更及時
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1月28日消息,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消息,2021年,我國將發射風云四號系列衛星首顆業務星——風云四號B星、世界業務氣象衛星中首顆晨昏軌道衛星——風云三號E星。在此基礎上,“十四五”時期還要再發射5顆風云氣象衛星。
風云氣象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研制,今年計劃發射的兩顆衛星已經完成研制,正在進行出廠前的檢查工作。
風云四號B星是風云四號系列衛星的第2顆衛星,也是該系列第一顆業務衛星。

風云四號B星在風云四號A星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新增了一臺快速成像儀。該儀器使衛星的測量分辨率達到250米,比A星提高了1倍。借助該儀器,B星可以更快速地對地球掃描成像,進行優于1分鐘間隔的區域高分辨率晝夜連續監測,將在短時天氣預報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該儀器的成功應用將驗證一批前沿技術,為我國靜止氣象衛星實現更大跨越積累先期經驗。
風云三號E星是風云三號系列衛星的第5顆衛星,在保持高精度全球成像和大氣垂直觀測能力的基礎上,將有效提高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精度和時效,進一步提升風云衛星的國際影響力。

風云三號E星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在晨昏軌道實現業務運行的極軌衛星,彌補當前全球氣象衛星觀測的不足,會對數值預報有極大的支撐作用。
受太陽東升西落的影響,早晨和黃昏往往是一天中天氣變化較為劇烈的時期。風云三號E星的作用是把這兩個“臨界點”的大氣現象記錄下來,提供更加豐富準確的觀測數據,供氣象學者破解更多氣象密碼。據悉,很多國際氣象學者在期待風云三號E星的數據。


我國現有7顆風云氣象衛星在軌運行,“十四五”時期計劃再發射7顆風云衛星。
今年,兩顆風云衛星入列后,我國氣象衛星觀測能力將迎來大幅提升。風云四號A、B兩顆衛星將實現更為靈活的雙星組網觀測,有望帶來高頻次天氣觀測能力的躍升。
以臺風天氣為例,臺風到來時,其中一顆衛星可以“專職”去觀測臺風,從而增加針對臺風的觀測頻次;借助新增的快速成像儀,可以快速完成臺風影響區域的觀測,還可以用其他儀器觀測臺風周圍無云區域,獲取大氣三維溫濕度分布情況。
除了今年擬發射的兩顆,我國在“十四五”時期還計劃發射5顆風云氣象衛星:
3顆屬于風云三號系列,包括1顆降水衛星,這顆衛星主要用于觀測低緯度的降水情況,由于軌道特殊,該衛星的研制將攻克新的技術難題。
2顆屬于風云四號系列,這一時期,風云四號光學衛星將完成跨越式發展,風云四號微波衛星也有望亮相。
(原題為《7顆風云衛星將在“十四五”上天!助天氣預報更準更及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