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人大代表張文宏提交書面建議,建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2021年上海兩會期間,上海市人大代表張文宏提交了一份書面建議“關于新形勢下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建議”。
因身處抗疫一線,張文宏未能現場參加2021年上海兩會,前兩天他剛剛通過視頻參加上海人代會專題審議,目前他的書面建議也已提交。
各大醫院的感染和傳染病學科建設仍需提升
張文宏表示,人類社會長期受到傳染與感染性疾病的威脅,尤其是新冠疫情以來,因為傳染性疾病對于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巨大。當前,全球疫情蔓延,新冠病毒從自然界的新發病毒逐漸進化為人類社會的常駐病毒,下階段抗新冠將進入持久戰。他認為,建成最安全的公共衛生城市,上海必須有能力應對新發傳染病的襲擊。
在書面建議中張文宏指出,基于當前的新形勢和醫療防控體系特點,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20條”時不我待。
張文宏分析,本次疫情以來,上海在應對上總體表現優秀,通過將全市力量聚于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有效地應對了國內與國際的輸入性疫情。然而聚全市之力只能應急于一時,而不能應對長期化的疫情和后續常態化的防疫。就長期防疫而言,必須依賴于全市性均衡配備的公共衛生體系,將防疫工作落實到日常,才能保障整個城市對傳染病侵入的敏感性,以保障城市的安寧和政治經濟生活的有序開展。
張文宏表示,除了疾控中心的體系需要強化以外,當前上海各大醫院的感染和傳染病學科建設普遍比較薄弱。目前有完整感染病學科體系的三級醫院只有華山、中山、瑞金、第六人民醫院、第九人民醫院五所,二級醫院僅有普陀區中心醫院、靜安區中心醫院、第五人民醫院三所。加大建設力度,才能應對疫情的長期化和常態化。
戰勝疫情要依靠科技力量
張文宏進一步分析,未來對中國感染病防控體系的需求是多元的、開放的、多變的,包括但不僅限于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同時還面臨著各種其他病毒性傳染病、細菌真菌病的挑戰,以及院感控制與細菌耐藥的應對等艱巨任務。在這種新形勢下,要真正做好健康中國戰略的保障,積極推進公共衛生臨床體系的建設,即感染病學科體系的現代化,實施多學科協作,建立整合感染病、傳染病、疾病控制、新診斷技術與藥物研發的立體化的現代感染學科體系和研究平臺已成為當務之急。
張文宏認為,要戰勝疫情、迎接未來公共衛生的挑戰,最終還是靠科技力量。希望政府加大對整體科技攻關的布局,建設一個與超大型城市相匹配的強大的防治網絡,為疫情的常態化預警和救治提供支撐。高標準建設上海市國家傳染病防控應急平臺、各類應急檢測實驗室,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開放共享的實驗平臺、菌毒種庫、生物樣本庫、基因檢測與生物信息平臺、疫苗臨床試驗中心等重大設施。實施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達標建設和能力提升工程等。打造一個以科技賦能的公共衛生體系應該成為上海這座最安全的公共衛生城市的特點。
建設公衛體系,張文宏提出三點建議
關于上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張文宏提出三點具體對策建議。
首先,對上海的傳染病防控體系規范化建設落到實處。建議對上海市目前疾控體系進一步進行梳理,明確短板,進一步補足各級疾控體系在技術上的短板和體系建設的短板。在醫院的疾病控制體系建設方面則必須將感染與傳染學科的建設標準納入醫院等級評審標準的必備條件之一。通過推進分層級、分區域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完善救治網絡,形成由“市級定點醫院-市級診治中心-區域診治中心-區級診治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其他醫療機構”構成的感染病臨床診治體系。建立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醫療救治“預備役”制度。
其次,將公衛以及感染病學科人才隊伍的建設落到實處。加強公共衛生與臨床學科結合,加大對疾控體系和臨床感染及傳染病救治體系人才的建設與儲備。建議應該進一步完善政府投入、分級負責的公共衛生經費保障機制,持續加大公共衛生安全保障投入力度。所需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業務經費,根據人員編制、經費標準、服務任務完成及公共衛生任務考核情況,由同級政府按照相應預算管理方式予以保障。
第三,切實強化公共衛生科技攻關能力的建設和科技成果的轉化。堅持平時與戰時結合、預防與應急結合、科研與救治防控結合,針對“可溯、可診、可防、可治、可控”的需求,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強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技攻關體系和能力建設。加強各級公共衛生體系科技攻關和應急能力的建設,在臨床診治、醫療器械與診斷產品、藥物及疫苗研發、病原學與流行病學等領域要培養一批具備國際水平的基礎、臨床以及產業化平臺,發揮中醫藥原創與科學化的研究優勢。聚焦公共衛生發展需求,對已經布局的市級重點實驗室和相關公共衛生協同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以及新型研發機構要有適當的投入,以應對公共衛生挑戰為核心,提升科研攻關與應急支撐能力,切實推動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醫學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成為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基地。同時,要加快公共衛生領域科技成果轉化,建設助力公共衛生產業轉化的轉化中心建設與臨床研究平臺建設,在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礎上,加速推動創新藥物、疫苗、檢測產品和醫療器械等的應用,加快公共衛生安全防控技術和臨床應用經驗的推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