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涼山“格斗孤兒”歸來:教育扶貧,如何照亮他們的人生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們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孩子代表著人類的希望,孩子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研究發現,相較于全國平均水平,兒童比其他人群更易于陷入貧困狀態。貧困孩子的面孔總是最讓人心疼,他們故事牽動無數人的心。
我們選擇從歷史到現在新聞報道中貧困孩子的面孔,回訪他們從出現在公眾視野時到如今的生活和成長。從這些孩子的故事反映他所在家鄉的變化,記錄貧困村脫貧攻堅征程,展現發生在大山深處的巨變。

瀘沽中學拳擊體院館內,阿杰在訓練中 圖據紅星新聞
回歸學校三年多了,阿杰和他的幾個小伙伴,都不想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也很少談起那段曾經的格斗經歷。
三年多前,一段大涼山“格斗孤兒”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和爭議。視頻中,在耀眼的燈光下,兩名孩子在八角籠中肉搏,外面圍滿了叫好鼓掌的成年看客,這樣的畫面瞬間刺痛了公眾的神經。
在輿論漩渦之中,來自大涼山的25名孩子陸續被接回,作為風波中最受關注的孩子,阿杰離開時哭成淚人,稱不愿離開……那時,網絡上出現一種質疑的聲音,“孩子們回家鄉就失去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然而,孩子們開始了新的生活:重返涼山后,他們被安排到不同的學校和年級就讀。阿杰和四名同伴被安排在冕寧縣就讀,一邊接受義務教育,一邊延續拳擊的夢想,逐步回歸學校生活。

阿杰帶著隊友訓練 圖據紅星新聞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近年來,涼山把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策,全面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惠民政策,像阿杰一樣的失學孩子全部回到學校,不僅能享受免費政策,還能享受生活補助。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走進涼山州冕寧縣瀘沽中學采訪得知,2020年8月舉行的四川省青少年拳擊錦標賽中,阿杰奪得男子52公斤級冠軍,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
“我們在學校過的很好,有希望,也有夢想。”阿杰說,他希望通過拳擊改變自己的命運,想考一個好的體育大學,“如果有機會,我想進國家隊,為國家和民族爭光。”
冠軍夢想
初冬的一個下午,瀘沽中學的校園起風了,一陣陣大風呼嘯而來,猛地灌進拳擊室的大門,讓人有些睜不開眼。我們見到阿杰時,他正在和同伴們訓練,拳拳到肉的擊打聲在館內回蕩。
阿杰全名叫吉依阿杰,目前正在瀘沽中學上初三,是2017年“格斗孤兒”事件中最受關注的孩子之一。現年15歲的阿杰個頭并不高,但是體格比較健壯,一頭自然卷的蓬松頭發,更是成了他個性的標志。

阿杰與隊友在訓練中 圖據紅星新聞
作為拳擊隊的“老隊員”,阿杰帶著大家做準備活動,他在訓練中顯得更加專注,格外珍惜每一次訓練的機會。“我還能繼續打拳,為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奮斗,我覺得已經很幸運了。”阿杰說,他已經習慣了學校的生活。
與學校同齡孩子不同,阿杰的談話透露出成熟與穩重,這與他的家庭有很大關系。隨著年齡漸長,阿杰在慢慢接受現實,用更加堅強的心態去面對曾經的一切。
很多小時候的記憶,父母的模樣,在阿杰腦海中已經模糊了。“爸爸去世了,媽媽改嫁了。”這些年,爺爺、姐姐、妹妹成了他的依靠,“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漢,我想好好的保護他們,這也是我的責任。”
現在,阿杰的學習和訓練很規律,每天早上8點后學習,下午4點至6點訓練拳擊,晚上6點45分開始自習,晚上10點下課休息。對于他來說,每天的訓練是最艱苦的,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不僅有汗水,還有鮮血。
拳擊是一項激烈的運動,訓練中有時甚至被打得滿臉是血。“訓練哪有不累,一名運動員要是訓練不累,咋個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阿杰并不怕被打,“如果你被打出血,那只能說練得還不夠好。”

阿杰去年拿到四川省冠軍 圖據新華社
2020年8月,在四川省青少年拳擊錦標賽中,阿杰一舉奪得男子52公斤級冠軍,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雖然拿了省冠軍,阿杰還不夠滿意,“我仍然感覺有很多不足,還需要不斷努力。”
阿杰的偶像是拳王曼尼·帕奎奧,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他總是用偶像說過的話勉勵自己,“無論訓練多么辛苦,多么煎熬,只要全力以赴,比賽就會很輕松,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名冠軍。”
大山外的世界
在夢想的道路上,總是充滿荊棘和坎坷。阿杰的家在涼山州越西縣的一座高山上,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好,爺爺一直希望他能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轉折在2015年,阿杰的爺爺聽說成都恩波格斗俱樂部免費招收少年學員。“爺爺問我,愿不愿意練習武術,我說要練。”那是阿杰第一次真正地走出大涼山,而這也是一場紛擾的開始。
阿杰爺爺把恩波格斗成為“武校”,他認為如果能在成都“上學”,這肯定比山里好的多。這一年,和阿杰一樣,有十多名來自涼山的孩子,被招進“恩波武術學校”,其中越西縣馬拖鄉人數最多。

恩波格斗俱樂部學員們學習格斗技巧 圖據中新網
恩波俱樂部有免費的食宿,阿杰每天參與訓練、打拳,也會進行一些簡單的學習。當時,俱樂部接收了25名來自涼山的兒童,其中有九名事實上失去依靠的特殊困難兒童,阿杰便是其中之一。
對于這段經歷,阿杰并不愿意過多的談起,說這是一段美好的回憶,“我們的恩波老師,也是我的干爹,他教我們怎么做人,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
那時,阿杰在俱樂部的水平一般,但是他憧憬著將來打UFC,成為像李景亮一樣的格斗名將。2017年7月,為推廣MMA(綜合格斗),教練讓阿杰和小伙伴站上表演賽場,那是他第一次進入八角籠中,打贏并獲得金腰帶。
對于這樣的格斗經歷,阿杰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并未感覺到恐懼和害怕。在他印象中,每逢火把節重大節假日,彝族人會舉行摔跤、搏擊、騎馬比賽,這是一種男子氣概的展示,“我從小就喜歡這類運動。”
后來,格斗比賽的視頻引發輿論熱議,俱樂部也深陷“用孩子賺錢”、孩子“無法接受義務教育”等質疑漩渦。隨著輿論發酵,相關部門介入調查,孩子們陸續被接回涼山接受義務教育。

“格斗少年”的命運曾刺痛公眾神經 視頻截圖
然而,有的孩子在離開時,表現出不舍。在一段視頻中,阿杰離開時哭了,他反復說道,“我不回去,我不回去……如果回家只能去種洋芋了。”
此時,輿論中又出現另一種聲音,這些少年此前是“出拳打敗了原本的生活”,而接回家可能還如在俱樂部。甚至有人認為,孩子們回家鄉就失去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格斗孤兒”這一“拳”,到底應該揮向哪兒?
阿杰還記得離開時心里的難受,“你說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突然就被別人拉回來了,感覺這輩子就要完了。”
“格斗少年”歸來
但如今,在阿杰看來,這一切或許都是最好的安排。
他和同伴被接回到大涼山后,被安排在不同的學校接受義務教育。2017年9月,涼山教育部門按照孩子們的意愿,將阿杰和威色建平、阿牛曲坡子、何小龍、莫洛小何安排在冕寧雙河小學就讀。
在雙河小學,設有專門的“體教結合班”,從小開始培養體育特長生,中學可升入瀘沽中學就讀,兩所學校距離只有幾百米,吸引阿杰和同伴的是,瀘沽中學涼山知名的藝體特色中學,學校拳擊隊成績在全省名列前茅。

阿杰與拳擊隊隊友 圖據紅星新聞
在阿杰看來,拳擊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有一天失去它,不練了,對我來說,這肯定是沉重的打擊。”即便讀小學時,阿杰和同伴每天堅持在瀘沽中學訓練。
包忠偉是阿杰的拳擊教練,他還記得阿杰剛來學校訓練時的樣子:“靦腆內向,不愛說話,有點不信任。”此后,包忠偉和科任老師經常找到阿杰談心,“我們告訴他,你在這里一樣可以打拳,一樣可以實現冠軍夢。”
重返校園后,學校出于對孩子的保護,婉拒了媒體的采訪。“怕孩子們受到傷害,我希望他們做普通的中學生。”包忠偉說,學校方面只希望他們能夠純粹地學習、生活或打拳,沒有任何標簽。
在阿杰的身上,包忠偉看到了一種不服輸的正能量精神。“相比其他的孩子,他更加認真刻苦,平時其他同學訓練完了,他還會單獨加練一會兒,這還帶動了其他人一起訓練,形成了一種良好的風氣。”

阿杰所在班級的晚自習 圖據紅星新聞
不僅在訓練上刻苦,阿杰在學習上也很努力。包忠偉還是阿杰的政治老師,他記得阿杰上初中后,主動舉手請教問題,“我就覺得阿杰更加懂事了,學習方面的進步也很大,我們老師都很欣慰。”
像阿杰一樣,當年回來的孩子都得到妥善的安置。在越西縣,12名“格斗少年”被安排到了當地最好的小學,學校的老師說,“孩子們喜歡在這里上課,已經適應了學校生活,各方面的表現都不錯。”
除了每月能領到到810元孤兒救助金,符合條件的孩子家庭還享受低保。包忠偉說,這三年多來,越西縣教育部門、當地鄉政府、村組干部經常來看望阿杰和同伴,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況。

瀘沽中學校園 圖據瀘沽中學網站
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近年來,涼山州大力開展教育精準扶貧,在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把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推行“加強版”兩免一補,建成了“精準到人”教育資助體系。
涼山州控輟保學工作成效明顯,涼山錄入系統60972名失學輟學學生已全部銷號化解。涼山州教育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總體上看,如今的涼山,因貧失學問題基本解決,“義務教育有保障”全面實現。
如今,在涼山的村村寨寨,過去山上的放羊娃不見了,當地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學校。
“知識改變命運,教育照亮人生”,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性手段,教育扶貧在涼山州的脫貧攻堅戰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8月28日在越西縣拍攝的城北感恩社區 圖據新華社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阿杰一家享受到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他和家人都將搬進漂亮寬敞的新房。
彌補缺失的愛
對于阿杰和同伴來說,他們最不希望被貼上“孤兒”的標簽。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像刺猬一樣小心地保護著脆弱的內心,拒絕著外界和身邊的人靠近。
任小濤是阿杰小學時候的班主任,她是打開阿杰內心世界一扇窗的人。如今,阿杰和四名同伴都叫她“任媽媽”,有什么心里話都會和她說,她成了孩子們最信任的人之一。
“幾個孩子去成都之前,只有阿杰讀過一些書,落下的功課實在太多,就連阿杰拼音都不認識,更別說漢字了。”任小濤介紹,來到學校之后,只有阿杰分到了六年級,其余四個孩子只能讀二、三年級。

自習課上的阿杰 圖據紅星新聞
回到學校后,幾個孩子都比較努力,在老師的幫助下,他們的學習進步很大。阿杰小升初時,任小濤還與其他老師討論過,“如果阿杰兩科能考100分就不錯了,但是他考了148分,那年的題還有點難。”
任小濤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孩子看待。阿杰說,因為學校離家遠,和同伴很少回家,每逢到了周末,他們會到“任媽媽”家去,“我們喜歡吃什么菜,她都會給我們做,還給我們買新衣服和鞋子。”
任小濤很熟悉幾個孩子的性格。阿杰 ,成熟,獨立,領導能力強;小何,聽話,情商高,善于察言觀色;建平,內向,文靜,成績在五人中最好;小龍,不調皮,但不注重細節;曲坡子,好動,調皮,善于表達。
在任小濤看來,阿杰和同伴都有一個共同優點,行為習慣都比較好,這與此前在俱樂部的管理也有一定關系。走進他們的臥室,鞋子擺放的很整齊,聞不到一點異味,墻上有清潔值日表,還有寢室公約,阿杰是組長。

阿杰所在寢室 圖據紅星新聞
任小濤說,她不會問起孩子們過去的經歷,除非他們自己主動說。“那時的他們還小不懂事,這是一段成長經歷,我們都對孩子們說,要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今后也可以回去看看恩波老師,他也培養過你們。”
每逢放假回家的日子,任小濤總會親自把他們送到車站,并給班車師傅交待好再離開,直到接到他們安全到家的電話。像這樣的關愛,讓阿杰重新感受到家的溫暖,“任老師就是最好的媽媽,我們很喜歡她。”
“老師的職責就是教好每一個學生,我能遇到幾個孩子也是一種緣分,他們從小缺失家庭的溫暖,我就想把他們缺失的母愛彌補起來。”任小濤說,她不圖孩子們回報,就希望他們好。
榜樣的力量
在瀘沽中學拳擊館的墻上,掛著一條醒目的橫幅:2020年,瀘沽中學共有19名畢業生通過體育特招被本科大學錄取,其中兩人考進了北京體育大學。
考入北京體育大學的兩人中,一人是任小濤的大女兒,阿杰和同伴都叫她姐姐。阿杰說,姐姐之前在國家青年拳擊隊訓練,經常給他們講拳擊技戰術,“姐姐去上大學之前,還一起吃了火鍋,她鼓勵我們要好好練,這也讓我們也看到了希望。”

瀘沽中學獲得的部分體育獎項 圖據網絡
瀘沽中學是一所以藝術體育為特色的中學,90%的學生來自農村,學校自1986年以來,先后組建了舉重、拳擊、田徑、籃球、足球等體育訓練隊,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體育人才,他們都是阿杰和同伴們的榜樣。
瀘沽中學校長陳冬虎介紹,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學校先后培養出了國際級健將3人,國家健將9人,國家一級運動員80余人,國家二級運動員140余人,榮獲省級以上金牌200余枚,其中國家級金牌30余枚。
阿杰說,在瀘沽中學拳擊隊,最新的精神領袖是王港。2017年8月,從瀘沽中學拳擊隊走出去的王港在全運會64公斤級拳擊比賽中奪冠,這是繼上海八運會后四川拳擊20年來的第一枚全運會金牌。
如今,在瀘沽中學拳擊隊,每天有200多名學生參加訓練。在教練們看來,對于貧困地區的孩子來說,在文化課有待加強的情況下,體育特長教育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練拳擊也是改變命運的一種途徑。

阿杰說,如果專業道路走不通,就成為一名拳擊教練 圖據紅星新聞
拳擊館旁邊是一棟運動員公寓,阿杰和同伴們就住在這個地方,他們住在同一間寢室。“我們五個比親兄弟還親,他們幾個都把我當成哥哥,我也把他們當成弟弟看待。”阿杰說,他也在努力成為弟弟們的榜樣。
拳擊是勇敢者的運動,給阿杰帶來許多改變。“拳擊讓我變得勇敢、積極、向上、向陽、自信。”阿杰的夢想是,考上一個好的體育類大學,“如果有機會,我想加入國家隊,去為國家爭光,為自己的民族爭光,去爭奪奧運會金牌。”
阿杰說,在學校,除了學習練拳之外,還學到許多正能量,還有對社會的認知。阿杰還對任小濤說過,如果專業道路走不通,就成為一名拳擊教練,回家鄉辦個拳擊隊,小孩就不用外出學拳了,繼續延續拳擊精神。
說到未來,阿杰眼里發著光,臉上掛著笑,內心充滿著激情。每當站上拳擊臺的那一刻,阿杰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眼神里透露著一股狠勁,他在賽場上不斷揮著拳頭,像是和自己的過去告別,又像是改變命運的戰斗。
(原題為:《中國奇跡|涼山“格斗孤兒”歸來:教育扶貧,如何照亮他們的人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