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嵊州老鄉一生作品無數,臨終前3000余冊藏書捐家鄉

俞月亭,1934年8月出生于嵊州市甘霖鎮俞家砩村,原福建電視臺臺長,2021年1月18日因病去世。俞老1957年從復旦大學畢業后,曾先后供職于青海日報、福建日報、杭州大學、福建電視臺。平生愛好閱讀,熱衷寫作,在人民日報、人民文學等報刊上發表各種體裁的新聞作品和文藝作品,總字數在200萬字左右。出版學術專著《韜奮論》、報刊電視論文集《七O輯零》和散文集《井》《寂寞榴花紅》等。創作影視劇本《“七君子”案件》《拉伊》等40多部集,更有精彩的自傳《煙消云不散》。
我們來聽聽他與書為伴的一生
初見
俞老跟嵊州市圖書館的淵源不可謂不深。
早在1992年,俞老所著的《韜奮論編輯工作》和《韜奮論》就曾作為“嵊縣籍人士著作”在圖書館展出。彼時,位于剡溪之畔龍會新村的嵊縣圖書館新館剛剛落成啟用之際,在俞老等一眾嵊籍志士學者的無私幫助下,“嵊縣籍人士著作展覽”順利舉辦。

俞老的書收錄于這本1992年的冊子
自此,嵊州市圖書館與俞老的聯系便從未中斷。其后二十余年間,圖書館總能第一時間收到俞老新出版的作品,《井》《寂寞榴花紅》《記者的筆》《“七君子”案件》……每一冊贈書的扉頁都寫有俞老殷殷寄語。

俞老贈書
那是一個微信尚未出現的年代,紙張與筆墨承載著最樸素也最直接的情感。一張張明信片記錄著俞老對圖書館的親切問候,也寄托了圖書館向俞老送去的美好祝福。

《煙消云不散》扉頁寄語
三十年間,嵊州市圖書館一步步成長為一座現代圖書館,而與此同時,俞老也一步步邁入遲暮之年。為了給自己的愛書找一個好歸宿,俞老先生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將所藏之書盡數捐給家鄉的圖書館。
目送
然而,捐書絕不是一個草率的決定。
俞老對書籍的熱愛無需多言。自大學畢業起,他終其一生從事文字工作,從看書到寫書,從收書到藏書,或許,在他將自己的作品先后贈予圖書館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思考自己所藏之書最終的歸宿。
經過許久的溝通,捐書一事終于在2020年1月提上日程。這一天,應俞老之邀,由副館長費松慶帶隊,圖書館一行四人駕車前往福建拜訪俞老。雖然是第一次謀面,但大家用嵊州方言交流,沒有絲毫的陌生感。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搬書”,這一說法毫不夸張,俞老家中有三個房間被用作書房,其中兩間都有一整面的書墻,而剩下一間則堆滿了成箱的書籍。

在俞老家中的合影
搬書過程中有一個可愛的細節:這位耄耋老人盡管腿腳不便,但在圖書館工作人員打包、搬運書籍時卻在一旁寸步不離,似乎是“監視”館員的工作,又像極了一位操心的父親依依不舍心愛的孩子遠行。


俞老目送心愛的圖書
雖然已經決定“捐書”,但真正看著心愛之書被一冊冊打包帶走,內心也是波瀾起伏。
這天,嵊圖的隊伍滿載3000余冊書刊而歸。那時的我們卻并不知道,俞老的秘密。
回望
1月21日,俞老終于落葉歸根。
他的秘密最終由他的女兒關小俞女士告訴了我們:一年前,俞老將所藏之書悉數捐給嵊圖,并邀請嵊圖工作人員上門搬書——事實上,3000余冊書刊并不是俞老所藏之全部。因為實在無法想象沒有書的生活,彼時的俞老留下了一部分圖書,放在手邊時常翻閱。這一批書陪俞老走完了生命最后一程,如今也算完成使命。“已經打包好了,過幾天就寄來圖書館”,關女士這么告訴我們。待圖書館新館落成后,俞老的藏書會設專室陳列。

“看著空蕩蕩的書櫥,感慨萬千”
俞老時時記掛著所捐之書
如今的我們或許并不能共情俞老先生對書的這般癡迷,卻也無一例外地被這種深情所打動。而圖書館能做的,唯有認真愛護每一本圖書,不辜負俞老的厚望。
《煙消云不散》是俞老2008年出版的自傳,他在書中自嘲“從小喜歡涂涂畫畫,干了大半輩子新聞工作混了個‘高級記者’的花冠,用心地吃過幾年粉筆灰,閑暇時愛寫點風花雪月、家長里短”,最后落在八個字:但求耕耘,不問收獲……

俞老將“榮譽”一并捐給了圖書館
回望俞月亭老先生的一生,書山有路,筆耕不輟。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來源:嵊州市融媒體中心、嵊州市圖書館
編輯:施 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