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保障外賣員等新職業人群勞動權益?上海政協委員們這樣說
外賣騎手、帶貨主播……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職業不斷涌現,如何保障新職業從業人員的權益,同時讓他們獲得社會認同感與尊重感?
1月25日上午,在上海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 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專題會議現場,上海市政協委員王勇表示,在“互聯網+”與共享經濟的交互作用下,新型就業形態群體越來越多,涉及到物流快遞、網絡送餐、房屋中介、護工護理、家政行業近200個生活服務細分領域。
“從新就業形態發展和人員所面臨的權益關系來看,存在著勞動關系靈活化的特征,就業群體呈高流動性、不穩定性、社會保險繳納缺失,組織化覆蓋率低等特點,導致相關的利益訴求、職業培訓、個人發展等受限。”王勇表示,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集中體現在組織化程度太低,如不及時解決,不利于新就業形態長遠發展以及勞動者權益的有效維護。
上海市政協委員童麟認為,自由職業者也屬于新職業范圍內,如帶貨主播、網店店主、旅游咨詢師、自由撰稿人等。
他引用了2019年上海大學做的一份隨機抽樣的調查報告。據不完全統計,上海的自由職業人員規模百萬左右,特點:一是從業時間短,將近一半的人從業時間不超過5年,70%的人不超過10年;二是職稱比例低,調查樣本中70%的人有大學及以上學歷,但同樣有70%的人沒有任何職稱。相關人員缺乏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
如何保障新職業人群的勞動權益,提高他們的職業尊重度和社會認可度?
童麟表示,要加快對這些自由職業人員分類的認定,提升他們的職業尊重和社會認可度。他建議相關部門健全職業規范,明確職業要求,這一點對社會發展也是有幫助的。
“要加強對這部分人群的勞動保障和社會關愛,他們也應該與普通勞動者一樣享有社會福利保障。”童麟建議,在部分區試點區自由職業人員的工會分會。
王勇也有同樣的看法。“工會作為代表勞動者利益的組織,保證了廣大新型就業人群在內的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在試用新型用工的單位,應該加強自身的工會建設。”王勇建議,一方面積極探索以商業保險形式加強勞務眾包人員的保險,同時推進區域性、行業性的工會建設,與企業責任掛鉤,如簽訂靈活用工人數與建會入會掛鉤、經營企業與用工的雙向職責準入等模式。
同時,王勇還建議,可以借力“互聯網+工會”,嘗試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身份信息以及勞動事實的認證、交易行為的記錄等提供幫助,也可以為他們在權益保障過程進行追溯、維權、舉證提供幫助。
此外,在這次上海兩會中,也有一些政協委員就特定的新職業人群如外賣小哥的權益保護提出相應的建議。
上海市政協常委曹艷春在其提案中建議,在上海市總工會的領導下,各區工會積極組建外賣騎手行業工會,把外賣騎手勞動者組織起來,傾聽他們的職業訴求,為合理制定職業考核標準及基本的勞動保障提供基礎,并增強騎手的法律意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與此同時,曹艷春還認為,應該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發揮行業協會在制訂行業的勞動標準與考核標準的積極作用,以及行業企業用工規范的監督管理的作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