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BM悄悄關閉中國研究院,背后到底藏著什么大趨勢?
原創 正解局 正解局 收錄于話題#正解企業系列92個

潮流的變動,總是超出絕大多數人意料。
原創
正解局出品
這兩天,有個新聞,很多人忽略了。
但它卻透露出時代發展的大趨勢。
這個消息就是:
IBM關閉中國研究院。
在IBM網站上,中國研究院的網頁還在,甚至上面還掛著招聘啟事。
但實際上,它已經被悄悄關閉。

IBM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如雷貫耳。
IBM于1911年(這一年大清快要滅亡,民國即將建立)在紐約成立。
IBM對人類影響有多大?
有人舉了個簡單的例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歷史,前1/2都屬于IBM。
也正因為IBM有著這樣巨大的貢獻,所以,又被稱作“藍巨人”。
IBM特別重視研發,100多年來,它在科技上取得的成就超過了大部分國家。
IBM的員工拿到6個諾貝爾獎,6個圖靈獎。

1957年,研究人員使用IBM704型電子數據處理機
IBM和中國的關系,那也是十分久遠。
1934年,IBM為北京協和醫院安裝了一臺商用處理器。
在幾十年相互隔絕之后,1979年,IBM又隨著中國大門打開,再次進入中國,給沈陽鼓風機廠安裝了1949年之后的第一臺IBM中型計算機。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IBM在華業務也不斷擴張。
1992年,在北京成立IBM中國有限公司。接著又在廣州、上海設立分公司,隨后又在全國主要城市和省會城市設立了辦事處。
在2000年后,IBM在中國的員工就超過1.6萬人。
而今天說到的主角IBM中國研究院(ChinaResearch Laboratory,CRL)成立得也非常早。1995年,IBM決定在中國設立研究院,就在北京中關村。
中國研究院也成為IBM全球12大研究機構之一,也是在發展中國家的第一家研究院。
因為業務發展,2008年,IBM中國研究院還在上海成立分院。
IBM中國研究院一度擁有近200名員工,但基本都是技術精英:大部分是博士,少量是碩士。
IBM中國研究院在環境保護、電力與能源、物流與供應鏈、醫療及金融服務等很多領域進行了各種開發和研究。

這樣一個巨頭,為什么突然關閉中國研究院?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IBM中國研究院實際上大量進行的是基礎性研究,也就是自身并不能產生多少直接的經濟效益。
問題也就在這里,IBM日子紅火時,補貼這類研究型的機構沒問題。
但關鍵是,IBM自身也有些江河日下。
IBM在個人電腦時代,敗給了微軟;在互聯網時代,又和云計劃失之交臂。
最近,IBM公布了四季度財報和2020年全年財報,期內公司營收凈利同比都是下降。
而且,IBM已經連續第十個季度沒有出現收入同比增長。
從股價上看,更明顯。
2013年以來,尤其是美國近年來股市整體大幅上漲,但是IBM股價卻是一路向下。

裁員,縮減規模,“甩包袱”,就成了IBM的常規動作。
所以,這次IBM中國研究院關閉也就“情有可原”了。
對這個事兒,IBM回應,正在變革中國的研發布局。
IBM在中國的專家將專注于與中國客戶和合作伙伴協作創新,提供實用的共創解決方案。
利用IBM中國開發實驗室、IBM中國系統實驗室及其遍布全國的客戶創新中心和解決方案演示站點(包括在合作伙伴端),中國的客戶和業務合作伙伴將大大受益。
話雖然很繞,但意思還是很清楚,就是:
IBM的研發工作,并不打算退出中國。

不過,有意思的是另一個現象。
這些年來,越來越多國外巨頭科技公司敗走中國。
2015年3月,雅虎宣布退出中國市場,雅虎北京研發中心宣布關閉。
2019年,亞馬遜宣布退出中國。
同一年,甲骨文正式關閉在中國的研發中心。
網上有一些先前的外企員工就不免感到傷感,用一個大V的話說,“IBM是很多學生夢寐以求的公司,不亞于現在的互聯網BAT這些大廠。”
只是,潮流的變動,總是超出絕大多數人意料。
THE END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能核實版權歸屬,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原標題:《IBM悄悄關閉中國研究院,背后到底藏著什么大趨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