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柴油車治理成效顯著,人大代表:浦江上柴油機動力船也須重視
“去年柴油車的污染治理攻堅戰卓有成效,由此我想到船用柴油機的污染排放情況。”在1月24日的上海市人代會徐匯團審議現場,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集團第七O四研究所所長、黨委副書記高曉敏談起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和觀察,“黃浦江作為上海的母親河,兩岸都是靚麗風景線,但在江面航行的柴油機動力船舶的污染問題亟需進行治理。”
他提到,“浦江游覽船”“浦江渡輪”,各類公務船、執法船和運輸船舶基本都采用柴油機推進,船舶柴油機排量大、排放標準遠低于汽車排放標準,且時有“冒黑煙”現象發生,其大氣污染物排放遠比汽車嚴重。
“黃浦江作為上海最重要的航運水道,是上海的‘母親河’。隨著經濟的發展,黃浦江航行船舶流量日益增長,這些船舶在為上海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環境污染的問題。”高曉敏對澎湃新聞記者說道,“浦江建設作為上海城市建設的重點之一,除了濱江兩岸的建設外,對于航行于黃浦江上的船舶的升級改造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據其統計,目前,黃浦江上的船舶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作為上海市浦江名片的“浦江游覽船”、“浦江渡輪”,各約40艘;第二類是各類公務船、執法船約百余艘;第三類為各類運輸船舶,日均流量1000至1500艘次。
從傳統的柴油動力向清潔能源動力過渡,在交通運輸領域已是大勢所趨。2020年6月4日,交通運輸部發布的《內河航運發展綱要》提出,“加大新能源、清潔能源推廣應用力度;推廣LNG節能環保船舶,探索發展純電力、燃料電池等動力船舶;推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完善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液化天然氣加注碼頭等綠色服務體系建設。”
具體實踐上,2019年,由七〇四所總成的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海巡12909”號新能源動力改造項目完成全部改建和初步測試,成為長江流域第一艘純電動公務船,為內河船舶綠色發展提供了樣板。
對于前述三類黃浦江上的柴油動力船舶,高曉敏建議分類進行管理,“對于游覽船、公務船等,可以從動力方面進行綠色改造。對于通行船,可以針對排放出臺一些限制性法規,并加大對其排放監測和整治力度。”
高曉敏代表認為,純電池動力系統作為一種典型的綠色系統,是最新的船舶動力系統型式,具有零污染、零排放、低噪音、低振動等優點,是目前國內外內河游輪、渡輪、公務船動力系統的重要發展方向。“上海可先行依托‘浦江游覽’‘浦江渡輪’船舶、環保運輸船,特別是公務船先期開展新能源船型的建造或改造,通過先行先試,逐步開展新能源船型推廣,將‘綠色船舶、綠色浦江’打造成上海新的城市名片。”
“當前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配套充電樁配置不完善,船舶領域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他對澎湃新聞表示,浦江船舶的綠色化升級需要政府層面的統籌布局,也需要做好配套條件的建設。
比如,要解決船舶“充電”的問題,就需要協調船級社、電網、碼頭、船東等相關方統一行動,統一標準,為電動力船舶提供良好的配套條件,建議提前規劃、改造浦江兩岸現有碼頭,增加岸電及充電設施,使其與擬建電動力船舶充電容量、充電接口以及船隊規模相適應,從而更好地服務于電動力船舶的正常運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