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文明養寵觀察|農村犬與城區犬管理之困,如何紓解?
【編者按】
城市生活中,寵物逐漸成為家庭的重要成員,寵物的管理與保護也被廣泛討論。
即日起,澎湃新聞推出“上海文明養寵觀察”系列報道,就寵物的家庭繁殖與絕育、寵物出行需求與公共安全管理、是否取消城市犬與農村犬之分、無主流浪貓狗投喂還是TNR等話題,走訪調查,廣泛聽取網友意見,厘清監管難點,為文明養寵凝聚社會共識。
1月14日,寶山區月浦鎮錢潘村,記者跟在一只熱情的吉娃娃犬后面,來到了田阿姨家。吉娃娃是田阿姨撿回來的,未打過疫苗,也沒辦證。
類似犬只管理問題,在城區、農村均存在。
根據《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規定,無論是農村犬還是城區犬,均需實施狂犬病強制免疫,以及登記和年檢。不同的是,城區犬需植入電子標識,還有“一戶一犬”的限制。
“農村長期形成的民風民俗,使得農村養犬一般用于看家護院,與我們理解的城市伴侶動物不同,這也是區分二者的必要性所在。”上海市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理事長唐峰表示。
距離條例修訂又過去五年。近日,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養犬人士、犬管、專家等相關人員,調查城市犬與農村犬在免疫、辦證、電子芯片、一戶一犬等方面的推行情況。
農村犬免疫、辦證率較低
田阿姨系外來務工人員,小吉娃娃犬是她三年前撿到的。

田阿姨和她的吉娃娃犬 實習生 鄒佳雯 攝
小狗沒有打過狂犬病疫苗,辦證更是無從說起,田阿姨說她有意愿給小狗打疫苗,但對相關流程一無所知,就這么稀里糊涂養了三年。
錢潘村副主任周曉強負責村犬管理,他說,每年派出所(鄉鎮街道犬管辦)會同鄉鎮獸醫站工作人員共同上門,給農戶犬只現場免疫,發放《免疫證》和農村《養犬登記證》。
上門服務每年一次,個體收取疫苗費用40元,犬證辦理免費。如果養犬人錯過了統一辦理時間,可選擇去下個村或指定獸醫站打疫苗。

農村犬免疫證明 錢潘村村民供圖
周曉強說,每年工作人員都會提前一周,將上門服務的通知貼在村布告欄,再安排人挨家挨戶通知屋主。但對于像田阿姨這樣的外來務工人員,屋主對他們的通知可能存在滯后性,且因外來人口自身經年輾轉,很多人在打疫苗、辦犬證等操作上不方便也不上心。
類似問題在浦東、奉賢等區也存在。浦東新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在2018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區農村犬免疫辦證率不足50%;奉賢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則稱,農村養殖犬只的數量逐年增加,但免疫率較低。

浦東新區部分城區犬、農村犬疫苗接種點名錄 圖源:浦東發布
“農村犬一般指在集體土地上進行農村村民個人住房建設的村民飼養的犬,以外的參照城區犬管理。”上海市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理事長唐峰表示,“農村長期形成的民風民俗,使得農村養犬一般用于看家護院,與我們理解的城市伴侶動物不同,這也是區分二者的必要性所在。”
在周曉強看來,因農村犬多用來看家,處于不牽繩的“散養”狀態,很難判定其有否打疫苗,一般只能采取自下而上的“凡舉報必查處”措施。“因為農村犬的流動性大、風險大,我認為更應強調對農村犬只實施狂犬病強制免疫。”他說。
根據2016年3月修訂的《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飼養犬齡滿三個月的犬只,養犬人應依法將其送往指定地點,實施狂犬病強制免疫,城區犬需植入電子標識;養犬人應當對犬只實行養犬登記和年檢;此外,個人在城市化地區內飼養犬只的,每戶限養一條。
由此可見,在犬只管理上,無論是農村犬還是城區犬,均需實施狂犬病強制免疫,以及登記和年檢。不同的是,城區犬需植入電子標識,還有“一戶一犬”的限制。
城區犬免疫證明及養犬登記證 受訪者供圖
城區犬辦證管理仍存阻力
1月14日、15日,澎湃新聞記者走訪社區,調查城區犬辦證、電子標識植入、一戶一犬的推行情況。
家住靜安區大寧路街道的王先生,有一只養了十年的小狗“阿發”,每年會定期打疫苗,但從未辦理過犬證。
“十年前剛養狗時聽說過犬證,但那時辦證價格很高,覺得辦了也沒什么用,后面也就不了了之。”2019年,王先生家的狗走失,他才感到后悔,“如果能早一天給狗植入電子芯片,把它找回來的可能性就大一分。”
十年來,上海養狗的登記成本正在下降。
“上海人大”官網2010年登載的報道中提及,上海對養犬居民收取養犬管理費標準為內環線內每年每犬辦證費2000元,內環線以外和農村則分別為1000元、100元,其中包括免疫費用、電子芯片等成本費用。

讀取器識別芯片內的信息 圖源:網絡
2011年《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出臺,收費標準大幅下調——內環以內每犬每年管理費500元、內環以外每犬每年300元、農村地區每犬每年100元(后免收),絕育減半。進口疫苗不高于60元/只,國產疫苗不高于40元/只;電子標識(芯片)60元/只(一犬共一次)。
根據《條例》,城區犬辦理全套最高不超過620元(管理費500元+進口疫苗60元+電子標識60元),最低190元左右(絕育后管理費150元+國產疫苗40元)。而農村從免疫到辦犬證,最低費用40元(國產疫苗)。
辦理流程上,2020年以來,城區養犬開放了包括“一門式服務”、“先免疫后辦證”及“一網通辦”三種辦理途徑,為市民提供便利。
不過,免疫、辦犬證、一戶一犬的推行在城區卻依然遭遇阻力。
寶山區廟行鎮街道某居委會的張莉負責基層犬管工作已十余年,她所在的居委會有1104戶人家,80余只犬,辦犬證的約占2/3。

張莉說,不配合的居民大多是嫌麻煩,覺得不辦證也不會有不良后果;也有一部分居民稱,自己家的狗年紀很大,不想讓它打針了,疫苗和犬證年檢也由此不再辦理。
她還表示,作為基層犬管干部,她自身不具執法權,只能以勸告為主,沒有實質約束力。只有居民撥打110投訴時,無證犬只等不合規操作才會受到實質上的處理。
“一戶一犬”是否放開?
也不乏犬管干部及養犬人士,向記者提出了“一戶一犬”規定帶給他們的困擾。
張莉告訴記者,“一戶一犬”的規定較難監管,有居民打擦邊球把犬證辦到人家家里,不愿費事的干脆就不辦證。
家住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擁有2只狗的市民小雨說,他將2只狗的犬證辦在了自家兩套房子下,才不至于讓自己的第二只狗成為“黑戶”。
“老實說,我承認城市空間里狗活動空間本來就不夠,‘一戶一犬’對于管控數量和狗狗自身的生活質量都有好處,但我不覺得這個事情可以一刀切地被限制。”小雨認為,“一戶一犬”規定或許可以被有條件地放開,如從住房面積、收支情況、行為素養等篩選養犬人的條件,判斷其有否文明、優質養犬的能力。
但在是否放開“一戶一犬”的問題上,唐峰提出了他的擔憂,“一戶多犬可能產生擾民及產生糞便垃圾等現象,控制一定的養犬數量,也是預防城市人畜共患病的需要。”他認為,如果確定需要開放“一戶一犬”的話,一則不能無限制開放,二則建議,在辦理登記證的過程中采用管理費累進增加。
“動物與人的和諧共生是文明的表現,我們需要關愛動物,但在城市人口密集區,要加強城市動物人畜共患病的調查與防控,以免引發社會健康的公共安全問題。“唐峰補充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