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別的就職典禮后,拜登能否“團結”起“撕裂”的美國?
1月20日的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寒冷而晴朗,這是自1993年前總統克林頓就職后,近30年間唯一一次在晴空下進行的總統就職典禮。國會大廈西面,沒有歡呼的人群,沒有熱鬧活動,33年間參加3次競選的新任美國總統拜登,或許也未曾想象過自己真正就職時會是這樣的畫面。
沒有午宴、沒有總統巡游、也沒有就職舞會,這場“特別”的就職典禮較以往有太大的不同,卻也蘊含著別樣的聲音。新冠疫情擴散、經濟低迷、種族矛盾持續激化,面對“撕裂”的美國,拜登許下了諾言——將讓美國團結。

當地時間1月20日,拜登及其妻子走入宣誓典禮會場。 本文圖片來源:澎湃影像
“暴風眼”中的平靜
當新上任的總統與副總統出現在與兩周前發生騷亂的相同街區時,多數美國媒體用“離奇”來形容這一反差甚大的場景。
1月6日,抗議者聚集在國會大廈,舉行示威活動支持時任總統特朗普,狂熱的支持者們暴力闖入國會大廈,迫使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召開的聯席會議中斷。這也使華盛頓變成了一座“戒備森嚴”的城市,給本應歡慶的典禮染上了一絲嚴肅氣息。
“就職典禮總是擁擠不堪,安保工作繁重,后勤工作復雜。但上周發生的騷亂、潛在的暴力抗議者已經讓機場、航空公司、運輸機構的官員做了比以往更多的準備。”美國全國鐵路客運公司(Amtrak,美鐵)警察局長薩姆·多森(Sam Dotson)在接受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采訪時表示,美鐵警局通常會在就職典禮時增派警力,但像今年這樣如此嚴密的安保措施并不典型。

拜登就職前夕華盛頓戒嚴升級,國民警衛隊在國會大廈內席地而睡。
自抗議者闖入國會大廈以來,華盛頓就進入了高度戒備狀態。美國國防部甚至因為擔憂國民警衛隊成員會發動內部襲擊而展開大規模審查,并最終將12人調離崗位。
為了防止暴力行動,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暫停了就職典禮期間華盛頓機場的所有商業航班,華盛頓和鄰近的弗吉尼亞州之間的橋梁和一些地鐵站被關閉,而一些城際巴士和客運列車也都停止了服務。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國國家軍事指揮中心始終密切關注著潛在威脅。就職典禮當天,距離國會大廈僅數百米之遙的聯邦最高法院收到了炸彈威脅,但最后是虛驚一場。
盡管一些極右翼群體聲稱會破壞拜登的就職典禮,但據路透社報道,當天只有稀稀落落的抗議者出現。在華盛頓的鐵路樞紐聯合車站外,國民警衛隊的士兵荷槍實彈地站在鐵絲圍欄后面。一小群抗議者站在警戒線外,其中一個人舉著擴音器喊道:“如果拜登想把美國帶往地獄,那就去他的吧!”
能否帶領美國走出“國家創傷”?
“拜登是在許多美國人記憶中最嚴峻的時刻就職的,他的就職慶典反映了這一現實。”針對當日的就職典禮,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道評論道。受疫情影響,連接國會和白宮的賓夕法尼亞大道上不再有喧鬧的游行,傳統的就職游行活動改為在線上舉行,觀禮人數也被嚴格限制在了1000人。

參加典禮的賓客佩戴口罩在國會大廈前就座,彼此之間保持距離。
正如諸多媒體所指出的,今年的就職典禮在規模和流程上都是往年的“縮減”版,許多活動都被“重新設計”。例如國會大廈前的國家廣場以往的就職典禮時都人山人海,但是這次呈現在總統面前的,是代表著各州和領地的56個燈柱和20萬面國旗。
宣誓儀式結束后,拜登和哈里斯在國會大廈東側與軍方成員一起檢閱了軍隊,在就職典禮直播中,一列列的軍隊在空曠的廣場下十分顯眼,給這一傳統增添了肅穆的氣息。而在這之后,拜登和哈里斯在阿靈頓國家公墓向無名烈士墓獻花后前往白宮時,賓夕法尼亞大道兩旁除了國民警衛隊,只有新聞媒體和獲邀參加活動的賓客,相機的快門聲伴著閃光燈的照射,一切都顯得平靜卻也不同尋常。

華盛頓賓夕法尼亞大道兩旁沒有以往就職典禮時的“人山人海”。
在就職典禮的前一天,美國新冠死亡病例累計超40萬例,部分官員稱疫苗推廣進度緩慢,多地醫院負荷量卻已嚴重超載,而病毒仍在持續肆虐。被拜登提名為新任白宮辦公廳主任的羅恩·克萊因(Ron Klain)指出,這個數字很有可能在幾周內超過50萬,多家美國媒體援引了這一數字,述說美國正在持續面臨的危機。
在演講臺上,面對空蕩的店鋪與稀疏的人群,談及新冠疫情,拜登用“一種百年一遇的病毒”來形容它。“在美國歷史上,很少有哪個時期比我們現在所處的情況更具有挑戰性、更困難……新冠病毒在一年內奪走的生命相當于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去的生命,數百萬人失去了工作、成千上萬的企業倒閉。”當天,拜登與在場嘉賓一起默哀,紀念在過去一年中因新冠病毒去世的所有人。“這40萬美國同胞——(或許他們是)媽媽、爸爸、丈夫、妻子、兒子、女兒、朋友、鄰居和同事,我們將向他們致敬。”拜登說道。此刻,臺下一陣沉默,無論賓客還是國民警衛隊成員,都低頭靜立。

拜登發表演講
CNN報道評論稱,控制疫情的能力、是否調動資源加快疫苗的分發將是評判拜登成功的關鍵。而前總統奧巴馬的首席演講稿撰寫人約翰·法夫羅(Jon Favreau)在接受CNN的采訪時認為,美國正處于一場國家創傷之中。“這一創傷考驗了我們對這個國家所有美好事物的信心,而那個本應幫助我們渡過難關的人(指特朗普)卻讓危機變得無限糟糕。”他表示,任何就職演說,無論內容寫得多么好或發表得多么好,都無法治愈這種集體創傷。但法夫羅認為,拜登不同,盡管經歷了比大多數人更多的悲劇,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樂觀,并可以帶領美國也做到這樣。
“撕裂”的美國如何“團結”?
“我們的國家該如何前進?”在拜登就職典禮前,民主黨眾議員基爾迪(Dan Kildee)在接受CNN采訪時表達了內心的疑問,他表示,盡管就職典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但美國所經歷的創傷卻一時難以抹去。面對疫情沖擊、經濟持續低迷、深刻的政治分歧,以及與昔日盟國之間的關系日益疏遠,如何去修復這個遭受重創的國家,是拜登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紐約時報》報道稱,絕大多數公眾認為,美國正走在錯誤的軌道上,但拜登在公眾支持的推動下登上了“權力的頂峰”,足以表明美國民眾對拜登政府的期待。美國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當地時間19日公開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57%的美國民眾表示支持拜登,這一數字超過了特朗普執政期間的最高支持率,而且也有68%的民眾支持拜登對交接工作的處理。
對于拜登是不是一位合適的領導人,《華盛頓郵報》報道稱,拜登和副總統哈里斯為政府帶來了新的多元化,拜登組建的內閣中,女性和有色人種人數創下了紀錄。前國會參議員、民主黨人克里斯·多德(Chris Dodd)也強調,在過去幾個月里,拜登表現出了非凡的成熟和冷靜,這是經驗、自信和自律的聲音。前國務卿、曾代表民主黨參加2016年大選的希拉里·克林頓則表示,美國需要一位有愛心、同情心、同理心的領導人,而拜登“符合這一切”。
除了民主黨人之外,一些共和黨議員也對其表示了贊賞。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當天表示拜登的演講“非常有力”,穆考斯基(Lisa Murkowksi)認為拜登的講話內容是“目前美國所需要的”,而蘇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則在接受CNN采訪時回應道,將隨時準備與拜登推進共同目標。

拜登宣誓就職。
然而并非所有共和黨議員都展現出如此的合作姿態。CNN報道也指出,拜登就任總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吁美國保持冷靜和團結。對他的國內聽眾來說,這是正確的信息。然而,大家也都很清楚,新總統上任后將面臨堆積如山的公文,雖然他承諾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已簽署行政令加入《巴黎協定》,但美國在改變了的全球格局中將扮演什么樣的領導角色仍非常不明朗。
而拜登在就職典禮上也坦言,“撕裂”的美國真實存在,將在未來結束“野蠻之戰”,保持國家團結,彌合分歧,打擊美國政治極端主義、排外主義和國內恐怖主義。同時,他也承諾將修復與盟友關系,與世界再次建立“良好聯系”。但如今,疫情仍舊猖獗,對政府的不信感仍在蔓延,拜登政府面臨的挑戰或許比想象更加殘酷。
“在解決我們面臨的危機時,沒有時間可以浪費,這就是為什么今天,我將前往白宮辦公室,立即開始工作,為美國家庭采取大膽的行動,并提供及時救濟。”在接管美國政府總統官方賬號@POTUS(為“美利堅合眾國總統”一詞的縮寫)后,拜登如此寫道。就職典禮為特朗普分裂不休的四年任期劃上了句號。就職典禮后美國民眾傳達的感想中,有對未來的期待,亦有彷徨的聲音。分裂的美國將如何團結,仍待時間的回答。
(實習生陳兆一對本文亦有貢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