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租賃住房“國家隊”城方,要把消費服務業進行到底
上海地產集團三年前發布了城市租賃住房運營服務品牌——城方,三年間,身為租賃住房“國家隊”的城方提出了“以租金換消費”等創新思路,逐漸走出了一條生活消費服務業發展模式,努力實現“讓更多人安居都市宜居生活”的發展愿景。
長租公寓“爆雷”,因為他們“路走錯了”
長租公寓近年發展迅速,但高收低租、長收短付的模式也為其埋下了致命隱患。2020年,長租公寓行業經歷了一場“地震”。多家長租公寓“爆雷”,引發公眾對長租公寓市場的熱議。

城方項目圖
在城方董事、總經理鄭華心中,有一條“底盤”般的邏輯線,它決定著企業的最終走向。
“我們與他們最大的不同是,我們經營的是主體是租賃住房。”鄭華認為,兩者從根源就是不同的。已經“爆雷”的長租公寓企業還是依照傳統的房地產邏輯來發展,以租金不斷上漲的預期為前提,融資成本比正常毛利還高。因此一旦打破了這種平衡,企業出現問題是意料之中的事。“仔細觀察那些‘爆雷’的企業,你就會發現他們路走錯了,在錯誤的經營模式下,很難活得長久。”
“有人倒下,才有人反省。”鄭華認為,長租公寓的“爆雷”并不見得全是壞事,反而會促進行業整體回歸理性。“拿什么樣的錢,就要做什么樣的事。國際上,租賃住房行業的通行做法都是拿融資成本較低的長債,這些錢整體利息不高,追求的是穩定安全的長期回報。拿到‘便宜的錢’,才能實現長期穩定的經營。”
租賃住房是保證居住的“池子”之一
政策的傾斜也讓租賃市場看到了“春天”。在近日舉辦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按照租售并舉的方向,加快研究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的政策,近期將公開征求社會意見。
“發展租賃住房是國家策略。”鄭華說,產權房與租賃房是保證居住權的兩個“池子”,這兩大系統結合,才能滿足相對完整的居住需求。以上海為例,房屋居住保障系統十分齊全,公共租賃房、市場化租賃住房、人才房、安置房、廉租房、經適房、商品房等等,保障了租房和購房的多種需求。
“以前城市化進程中,產權房是大力發展的對象,但是只是保障了購房的權利,租房的權利還要靠租賃住房來保障,因此長遠來看,產權住房的供給將逐步減速,租賃住房的比例會有所提升。”鄭華說。
目前,城方實現一系列城市租賃住房服務解決方案,助力穩定市場租金,提供長期穩定的居住服務。不僅有保障性的公共租賃住房社區服務,還有無門檻申請的市場化集中式租賃住房項目服務,以及市場化分散式租賃住房房源服務。
其中,市籌公共租賃住房社區有6大項目,服務12980戶家庭。公共租賃住房社區房源以個人和企業兩種方式申請。在市場化集中式租賃住房業務方面,城方規劃布局項目近20個,5個已開業。目前,所有開業項目平均出租率達約98%,客戶平均租期達到了1.76年,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另外,城方在2020年開始進入分散式租賃住房領域,目前也已經有房源入市,這也是有效盤活存量提供有效租賃住房服務的重要舉措。
盯著消費,別只盯著房租
“房價高企侵蝕了城市的競爭力,由于生活成本太高,把一些本可以為城市帶來活力和發展的人擋在了門外,繼而減弱了城市競爭力。因此,租賃住房更多的是解決核心城市經濟動能的問題,它們更多集中于一二線城市。”鄭華表示。
讓花在房子上的錢降下來,轉而花在其他領域,以此促進城市消費,拉動內需增長,這是城方創新提出的“以租金換消費”發展模式。鄭華認為,發展租賃住房的使命是,除了讓人民住有所居,同時更要提升消費能級,促進實體經濟增長。房租是可支配收入,看作是消費,是可支配的;而房貸是不可支配的,屬于固定消費支出。如果將房租變成債務,而不是消費,那這條路本身就是錯誤的。

城方項目圖
“我一直強調,我們是一家消費服務業公司。”鄭華解釋,住房租賃業做的是消費服務,應在行業達成共識,這樣才能走上正確的發展之路。城方在幾年的實踐中,逐步確立了自己的商業模式——將房租支出與其他日常消費放進一個籃子,降低房子本身租金,剩余的可支配收入可以進行多元化消費,以固定消費捆綁彈性消費,主消費捆綁次消費,控制租金,提升消費業增長。“有機構估算,如果房租收入比降低10%,上海一年最高能撬動約850億元的總消費額,假設從中產生25%的毛利率,這將是非常可觀的數字。”
租金換消費的背后是要形成一條生活服務的生態鏈,城方打造的生態鏈也開始漸漸顯示出作用。鄭華說,城方發展三年來,已形成除住宅租金收入以外,管理經營服務、咨詢服務、商業服務經營、生活消費服務業等多元化的服務經營收入。目前租金與其他服務收入占比7:3,未來還將努力拉近。通過服務增值才能實現更多利潤,而這些收益與長期的租約密不可分。“我們解決的是長期居住問題,租戶長期居住才會對我們產生信任并愿意享受我們提供的服務。基于長期的租約管理與越發完整的服務鏈,兩者伴生并相得益彰,發揮出不同的作用,租賃住房的發展才能更好進入良性循環的狀態。”鄭華解釋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