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諾獎得主:過度依賴貨幣政策和低利率很危險,刺激措施需創新
新冠如何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全球經濟2021年面臨的最大挑戰又是什么?
1月18日,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 (Paul Romer)在第14屆亞洲金融論壇剖析環球最新經濟格局。羅默指出,2020年亞洲國家的表現明顯較歐洲和美國理想。而歐洲和美國的危機在于,他們往往以為已經知道怎樣做,并只遵從以往的做事方法,這種做法卻扼殺了創新。
盡管疫情之下的世界仍然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但羅默表示,現已踏入低通貨膨脹率、低利率的新時代,并且預期全球經濟將逐步復蘇,如果能夠保持創新的思維和勇于嘗試,將有助大踏步向前。
在羅默看來,2020年亞洲大大跑贏歐洲與美國。羅默認為這是世界發展的趨勢,而疫情加速了這一大趨勢的發展。比如,在公共政策的創新方面,中國和亞洲的幾個國家為世界做出了榜樣。亞洲盡管并非在每一個方面都是領先,但是在有些方面確實是。例如,亞洲會繼續引領全球GDP增長和城鎮化的發展。
羅默分析稱,受疫情影響商務出行會下降,但城鎮化仍會繼續。雖然大城市的人口密度較高,但具備更為優良的醫療資源,城市就變得更有吸引力。另外,亞洲一些城鎮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會繼續驅推動城鎮化。
對于全球經濟而言,2021年最大的挑戰又是什么?
羅默認為,2021年最大的挑戰是政府部門需要尋求更為有效的刺激經濟的方式?,F在也可看到,各國債務占GDP的比例越來越高,如果只是減稅,有可能會造成某種程度的不穩定性,所以接下來如何通過有效的政府支出去刺激經濟,這是各國領導人在接下來的10年面臨的最大挑戰。
羅默表示,短期來看,應盡快讓需要做檢測的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然后大規模地推廣疫苗。控制疫情的速度越快,經濟就會更快地回到疫情之前的狀態。在當前所處的時期,政府要采取刺激政策讓經濟能夠有效運行,保持較高的就業率。但是控制住疫情也不意味著一切都將會快速回歸正常。世界仍然在變化,會產生新的壓力,包括收入不平等和國際的爭端等都會出現新的變化。所以一定不能自滿,經濟不一定很快就能重新蓬勃發展。
不過羅默也提醒,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可能過度依賴貨幣政策和低利率,這種做法非常危險,因為它有可能會帶來資產泡沫和金融市場的不穩定。在接下來的5年至10年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一定要找到有效的創新的刺激措施,創新可以來自于財政政策或是消費、稅收等政策,而不僅是依賴貨幣政策和利率。
羅默建議,要適應新的環境,挑戰就在于如何讓企業去投資,而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不能算是投資,這只是一種金融的行為。投資應該要通過建設、發明和創造更多的產品與服務,需要更多的企業專注于創新,為人們提供商品和服務,滿足他們的需求。政府也應該鼓勵這類的投資,這樣才能夠帶來新的創新方式。而不只是在金融市場當中交易。
受疫情的沖擊,全球的失業率都將不斷攀高,未來又該如何應對這一挑戰?羅默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從歷史上來看,教育一直是最有效的方式,它可以保證受教育的對象能夠享有進步帶來的成果,為人們帶來新的工作機會。教育是最重要的投資之一,每個國家都是如此,可以用它來開發前沿的科技人才,保證每個人都可以從新科技所帶來的好處當中受益。而在過去一年讓很多年輕人的教育受到了影響,雖然Zoom對于商務和社交等來說是較好的解決手段,但是對于教育并不是,所以必須要對教育進行有效的投資,這樣才能夠適應科技不斷創新的世界。而判斷是否是創新,很難做到量化的評估,可以追蹤的指標之一就是這項產品或服務是否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