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毒蛇咬傷致死頻發,為什么不研制蛇毒疫苗一勞永逸?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
被毒蛇咬傷,是我們每年都能常見到的新聞,也提醒著我們出門在外注意安全,而有的人總擔心自己被有毒動物咬死,決定“以身試法”保護自己。
美國一男子在自己身上做實驗,讓不同的毒蛇咬自己,而其中有幾次險些喪命,不過這長達20余年的實驗也讓他的身體中產生了大量的抗體,他的實驗原理其實和注射疫苗類似,那為什么最終只有抗蛇毒血清,而沒有蛇毒疫苗?

該美國男子有時會在Youtube上分享被蛇咬的感覺
首先我們從抗蛇毒血清的研制歷史說起。
第一代抗蛇毒血清是由科學家卡邁特研發出來的,在此之前,天花疫苗、炭疽疫苗和破傷風抗毒素的研制為他們提供了啟發,卡邁特由此聯想到能否運用某些化學物質弱化蛇毒從而研發出抗蛇毒的藥物。
蛇毒可以引起動物的主動免疫反應,在嚴格的計量控制下保證對動物沒有致命危險,此時它們的血液中就含有了一定數量的抗體,這就相當于接種了蛇毒疫苗。這樣的做法在人類身上也是可行的,正如上述男子,但現實還是存在諸多阻力。

首先,疫苗具有特異性,而毒蛇的品種繁多,單一的疫苗難以全面覆蓋。另一方面,每年被毒蛇咬傷的人數雖不少,但也遠不及一些傳染病,這也就意味著蛇毒疫苗難以收回成本,企業也就不太有動力研發生產。
因此,毒蛇咬傷的治療方法選擇了以注射抗蛇毒血清產生被動免疫為主,而非提前注射疫苗產生主動免疫反應來預防。兩者的差別可以參考破傷風疫苗和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隨著后續的發展,研究發現,第一代抗蛇毒血清只對眼鏡蛇有效,對其他毒蛇種類毫無辦法,這是由于不同種類毒蛇的毒液成分不同,需要分別研制對應的血清。

抗蛇毒血清,是一種含有特異性抗體的藥品。目前已研發出來的抗蛇毒血清有四種:抗蝮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抗眼鏡蛇毒血清和抗銀環蛇毒血清。這幾類抗蛇毒血清還是可以應對絕大部分毒蛇咬傷的情況的。
但抗蛇毒血清的生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實際上是一種“藥到用時方恨少”的存在。

貴州一名男子在路上不幸被劇毒銀環蛇咬傷,但由于當地醫院沒有抗銀環蛇毒血清,不得已注射了抗蝮蛇毒血清,但該名男子病情不斷加重,醫生從重慶急救醫療中心緊急調運抗銀環蛇毒血清,才最終挽救了該男子的生命。
去年8月,河北石家莊一女孩外出散步時,腳部突然被蛇咬傷,造成腫脹疼痛,入院治療時由于醫院并未儲備抗蛇毒血清,該女孩只能在進行消毒處理和一系列檢查后,繼續留院觀察治療。

被咬女孩住院治療
這主要是因為抗蛇毒血清的制作過程復雜,生產量小,容易出現配備緊缺的情況。
生產抗蛇毒血清,首先要對蛇毒進行采集,用手輕握住毒蛇頭部的兩側,迫使毒蛇開口,然后讓毒牙咬住容器,這時毒牙便會分泌毒液,呈現蜂蜜色的毒液緩緩流入杯中。毒液收集完成后,會被凍結干燥變成粉末,來保持蛇毒的活性。

抗蛇毒血清通常在馬匹的身上進行實驗,收集好的毒液不會立即全部注射到馬匹身體里,而是先要對馬匹進行“減毒”處理,即將蛇毒按照由低至高的劑量,分批次注射到馬匹身體內。
在注射到一定劑量后,將馬血清和蛇毒混合,注射到小白鼠體內,如果小白鼠能夠存活,這就證明馬匹體內已經產生足夠的抗體能夠中和蛇毒,便可以開始進行馬血的采集。
馬血的采集量大約為十公升,采集完成后,將血液靜置隔夜,等待血液分離出血漿和血細胞。在這之后,血細胞會被重新輸回馬匹的身體,而血漿在經過提純后就可以得到我們所需要的抗蛇毒血清原液。

工作人員正在為馬匹注射進行準備工作
抗蛇毒血清的生產其實面臨著很多挑戰,制作過程耗時長,最快也需要9個月,再加上技術要求高,監管嚴格,藥劑有效期限僅3年,甚至更短,這也意味著生產成本高,而利潤低,因此抗蛇毒血清的生產缺口巨大,僅中國而言,目前國內只有一家企業進行生產,這也導致了醫院容易出現配備不足的情況。
一些貧窮、偏遠地區醫療條件更惡劣,當被毒蛇咬傷后,他們更可能選擇土方法來治療而不是及時就醫,導致調查數據缺失,影響到對蛇毒種類的研究和需求開發。

為了研究蛇解毒劑的生產,哥斯達黎加的Clodomiro Picado研究所保存了各種蛇
目前已研發的抗蛇毒血清分為單價、雙價和多價,雖然特定蛇毒對具體的毒蛇咬傷療效更佳,但有些蛇毒制成的血清也可以治療其他的蛇毒。
在治療過程中,若不確定是被哪種毒蛇咬傷的情況下,通常會使用多價抗蛇毒血清。但如果遇上較為特殊種類的毒蛇咬傷,或者還沒有研發出可以進行治療的血清,那么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而目前已知世界上共有蛇類3000余種,其中毒蛇有600余種,可以說目前面對數量龐大的毒蛇種類,抗蛇毒血清的研制之路還很漫長。

除了抗蛇毒血清的研制之外,國內外對治療蛇傷植物藥以及化學解毒劑的研究仍然在進行當中,致力于找到廉價的、能夠廣泛應用的藥品。
近日也有報道稱,國外的科學家團隊研究到一種容易產生的肽,能夠跟致命毒素結合并中和,目前實驗以證明它能夠有效快速處理眼鏡蛇毒液,很有可能對其他類型毒液也有效。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蛇咬傷是被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而事物的存在即使有多渺小、微不足道,“忽視”的長期積累足以在日后引起驚濤駭浪。
當人們開始重視蛇咬傷的問題,開始增加研發投入,相信未來能夠有更多解決蛇毒的方法。
李宏鍵,李桂敏,王革,李丕榮,許朝元,趙文.抗蛇毒藥物的研究進展[J].蛇志,2007(01):48-51.
林韋萱,安培淂,特別報道:救命任務——抗蛇毒血清的旅程,經典雜志,2012年2月
范泉水,中國毒蛇生物多樣性與抗蛇毒血清研究進展,2008年云南生物多樣性與社會和諧發展論壇暨首屆青年科技論壇論文集,2010 年
世界衛生組織,毒蛇咬傷,2019年4月
趙言昌,斬殺大蛇者,科學家——抗蛇毒血清的發現史,蝌蚪五線譜,2019年6月
大渝健康,貴州扶貧干部被毒蛇咬傷命懸一線 重慶調運血清緊急馳援救回患者,2020年9月
河北日報,緊急求助!石家莊一女孩被蛇咬傷,全城急尋抗蛇毒血清,2020年8月
東方早報,抗蛇毒血清缺口巨大 因沒有利潤僅一家企業生產,2011年5月
cnBeta,科學家研究出廉價抗蛇毒血清:可被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使用,2020年12月
BBC NEWS,美國男子“獻身”讓毒蛇咬數百次 忍痛尋找萬能抗毒血清,2019年9月
Myles Karp,the lab saving the world from snake bites,SMITHSONIAN MAGAZINE, September 2020


原標題:《毒蛇咬傷致死頻發,為什么不研制蛇毒疫苗一勞永逸?》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