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壓力有多大?“耳屎”有答案
原創 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交叉學科
Interdisciplinary


非應激采樣法測量耵聹皮質醇濃度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Andres Herane-Vives團隊發表最新研究。
背景
“短期”樣本并不能最好地反映慢性皮質醇濃度。雖然臨床上常用頭發來檢測這種荷爾蒙的系統水平,但將其作為一種“長期”測量手段是有問題的。局部壓力、全身壓力、以及非壓力相關因素都可能會釋放積累在頭發中的皮質醇。而非應激性耵聹取樣法則可能為測量長期皮質醇濃度提供更加準確的標本。
方法
采用一種通常會產生局部疼痛的臨床程序,從37名受試者的雙耳提取耵聹作為對照。一個月后,使用同樣的程序提取受試者左耳耵聹;使用一種新型耵聹自我取樣裝置更加舒適地提取受試者右耳耵聹。受試者還提供了一厘米的頭發,用以反映這一個月以來的皮質醇輸出量,以及血清樣本,用以反映系統性應激源對皮質醇水平的影響。之后將不同皮質醇濃度(耵聹(ECC)、頭發(HCC)和血清(SCC))進行比較與相關性分析。還研究了混雜因素對皮質醇水平的影響。
結果
血清皮質醇濃度最高,頭發皮質醇濃度最低(P<0.01)。左ECC大于右ECC(p=0.03)。右ECC是唯一未受混雜因素影響的樣(P均>0.05)。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右ECC和HCC之間中度相關(r=0.39;p=0.03)。
結論
新型自我取樣裝置不會增加局部皮質醇,且能用于測量受混雜因素影響最小的月度皮質醇水平。使用這種新型裝置測定的ECC可能會為測量長期皮質醇水平提供一種準確且更合適、更實惠的樣本。
蛋白質印記法鑒別內源性促紅細胞生成素和外源性促紅細胞生成素

目前已有針對非法使用促紅細胞生成劑(ESA)的興奮劑檢測方法。日本北里大學醫學中心Hiroshi Nonoguchi團隊報道一種新的蛋白質印記法,用于檢測和區分內源性促紅細胞生成素(Epo,35-38 kDa)和外源ESA(epoetin α和β,38-42 kDa;Darbepoetinα,47-50 kDa;Epoβpegol,93-110 kDa)。Epo和ESA是糖蛋白,用肽-N-糖苷酶F去糖基化使除EpoβPEGOL外的所有Epo和ESA條帶移動到22 kDa。我們從SDS-PAGE凝膠中切下EPO和ESA的條帶,并用液相色譜/質譜(LC/MS)對其進行分析。LC/MS檢測到所有內源Epo和外源ESA均為脫糖的22 kDa Epo,表明LC/MS分析可以證實Epo或ESA的存在,但不能區分內源Epo和外源ESA。研究人員建議使用以下方法進行Epo興奮劑檢測:(1)用糖基化形式的蛋白印跡法檢測Epo或ESA;(2)通過去糖基化后的譜帶移動來提高可靠性;(3)用切割凝膠進行LC/MS分析以完全確認Epo或ESA。這一方法的優點之一是蛋白印跡過程中不需要對Epo樣本進行預純化。
從可持續發展目標看頂尖商學院的合法性
當一個組織以適當和合意的方式運作,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和期望時,它就獲得了合法性。利益相關者聲稱商學院要進行可持續和負責任的管理、知識轉移和研究。在過去的幾年里,商學院采用了企業社會責任作為其合法化過程的綜合和整體方法的指導方針。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國王大學Alicia Blanco-González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意在了解商學院如何應對影響它們的批評,以及如何重塑戰略以滿足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并確認哪些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在世界上最好商學院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中被引用最多。研究者對排名前50位的商學院發布的最新可持續發展報告進行了內容分析,研究了17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研究者強調,商學院重點關注社會責任戰略,主要是定義職業標準,培養有資格管理組織的未來領導者,并能對所有利益相關者產生積極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影響,塑造更美好的世界。
適配體BC 007——傳播關鍵SARS-CoV-2蛋白的高效結合劑

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是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呼吸系統疾病,具有顯著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致病性SARS-CoV-2病毒的出現及其在國際上的迅速傳播構成了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迄今為止,全球共報告病例32,174,627例,其中死亡病例962,613例(2.99%)死亡(https://www.who.int/westernpacific/health-topics/coronavirus,2020年9月23日)。2020年1月30日,疫情被宣布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目前針對SARS-CoV-2的有效治療方法或疫苗極少,第二輪感染顯然是不可避免的。
在疫情爆發之前,適配體就已經成為了對抗病毒研究的興趣關注點。然而,新適配體的選擇和開發是一個耗時的過程。德國Berlin Cures Holding AG公司Annekathrin Haberland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檢查了臨床開發的適配體BC 007是否也能有效地結合SARS-CoV-2傳播關鍵蛋白的DNA敏感肽結構,如S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和SARS-CoV-2的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e-purposing)。目前,BC 007正處于不同適應癥的臨床測試階段。研究者已經實別了幾個這樣的序列片段。特別是對于這些序列中的兩個,BC 007在與治療相關的濃度范圍內顯示出特異性結合,如核磁共振(NMR)、圓二色譜(CD)光譜和等溫滴定熱法(ITC)所示。這種物質出色的臨床毒性和耐受性為其新冠肺炎有效性的快速臨床測試帶來了研究前景。
用于提高農業生產力的土壤改良劑對重金屬污染土壤有影響嗎?

贊比亞農業研究院Belinda Kaninga團隊與英國地質調查所Michael J. Watts合作發表最新研究。這項研究分析了通常用于提高農業生產力的肥料和石灰的效果,并評估了這種土壤改良劑對贊比亞銅礦帶附近尾礦污染土壤中金屬組分的活化/固定潛力。研究開始時施用石灰和有機肥,并在2016-17年和2017-18年兩個種植季節研究了它們的效果。在施用改良劑前后,通過DTPA-TEA(二乙烯三氨基五乙酸—三乙醇胺)和0.01M Ca(NO3)2萃取測定了土壤中可操作定義的植物有效Cd、Cu、Ni、Pb和Zn。在未改性土壤中,Cd的有效性最高,Ni的有效性最低。施用石灰降低了土壤中可提取的Cd、Cu、Ni、Pb和Zn含量。在初始pH為酸性的土壤中,對石灰的響應比在pH值接近中性的土壤中更大。有機肥增加了DTPA浸提態Zn,降低了DTPA和Ca(NO3)2浸提態Cd、Cu、Pb。與單獨施用石灰和有機肥相比,石灰和有機肥配施對DTPA可提取態Cd、Ni、Pb、Zn和Ca(NO3)2可提取態Cd的降低幅度較大。這些改良劑在第一種植季和第二種植季之間對大多數土壤組分產生了顯著的殘留效應。本研究結果表明,在提高農業生產力的同時,添加微量石灰和有機肥的土壤改良劑,可能會顯著降低受污染農業土壤中金屬的移動性或植物有效性。這在受采礦或其他工業活動影響的資源貧乏社區用于農作物生產的受污染的典型熱帶土壤中很重要。
用Perl程序設計語言實現的一個新開發平均腦電免費軟件工具包

考慮到老年人日常活動分析的需要,開發簡單易用、免費的腦電圖(EEG)分析工具是必要的,它可以減少獲取這項技術的障礙,并使相關研究面向更多研究人員。日本國立沖繩醫院Shugo Suwazono團隊報告了一個新開發的腦電分析工具集,它利用Perl編程語言實現了導入、平均、波形顯示和等電位頭皮地形圖等基本處理功能。并通過使用當前分析系統的結果與商業軟件的結果之間制作不同的波形來檢驗其軟件功能。與現有方法相比,這一新軟件工具集由免費軟件組成。任何用戶都可以很容易地編輯這些腳本,而且沒有黑盒。這一軟件為EEG分析提供了一個易開始、靈活、易讀、易修改的基本工具集,有望鼓勵更多新的EEG研究人員進行研究。
基于機器學習的德里大氣PM2.5濃度估算模型
在過去的許多年里,印度首都德里的空氣質量一直都是有害的。大量的人被診斷出患有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統相關疾病。這背后的基本原因是它的大氣中溶解了高濃度的危及生命的PM2.5顆粒。使用一個好的模型來預測這些溶解顆粒物的濃度水平,可能有助于為居民制定更好的預防和安全策略,從而使他們免受許多疾病的影響。印度圣雄甘地中央大學Sunil Kumar Singh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旨在通過應用時間序列分析和回歸,基于各種大氣和地表因素,如風速、氣溫、氣壓等,預測德里不同地區的每小時PM2.5濃度水平。分析所需的數據來自印度氣象局(IMD)在德里建立的各個天氣監測點。該研究提出了一種基于Extra-Trees算法和AdaBoost算法的回歸模型,并對其進行了改進。此外,最近研究成果與模型結果的對比研究現實了該模型的有效性。
吞咽魚骨穿透肺靜脈的診斷和處理

東北大學醫學院Tetsuya Akaishi團隊報告一例71歲婦女意外吞下一根大魚骨穿透肺靜脈的病例。該患者于吞魚骨第二天就診,主訴胸部輕度不適,并伴有輕微疼痛、發燒37.4℃。增強胸部CT掃描顯示,一根35毫米長的大魚骨嵌在食道中部且已穿透肺靜脈,導致縱隔炎。血液測試顯示白細胞計數和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由于內窺鏡取出后的肺靜脈頑固性出血可能致命,因此選擇了在手術室全身麻醉下行內窺鏡術下取出魚骨,同時心血管外科待命。內窺鏡切除術后,隨訪胸部CT掃描無縱隔血腫,縱隔炎采用靜脈抗生素治療。患者很快退燒,血液檢查結果正常。在確認術后第二周隨訪胸部CT掃描和內窺鏡檢查結果正常后,患者于住院10天后出院,沒有任何并發癥。當被吞噬的骨穿透主要心包血管時,未經準備的內窺鏡切除可能會導致如頑固性縱隔出血等致命后遺癥。在嘗試內窺鏡切除之前,需要請心血管或胸外科會診以防進行可能的緊急手術。

Heliyon 現已加入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期刊家族,本刊旨在發表有關生命科學、物理科學、社會科學和醫學等領域準確且有科學價值的研究。
我們不斷壯大的專業編輯團隊在收到您的稿件后將進行嚴格的審查,“端對端”管理出版流程,從而為您的論文提供應有的編輯支持。
Heliyon 將與廣大科學工作者共同努力,致力于推動科學發展的進程,為人類更美好的未來做出貢獻 !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