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核觀察|危險的“核足球”:美國總統、核按鈕與分權尷尬
美國大選和一場國會大廈騷亂讓危險的“核足球”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與以往談論“核足球”里面藏著什么不同,此次大家更關注精神狀態“很不穩定”的特朗普會不會摁下核按鈕,置世界于危險之境。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1月8日表示,她已與五角大樓高層談話溝通,確保情緒不穩定的總統特朗普在最后十幾天任期內無法發動核打擊。有美媒猜測沖擊國會失敗之后,按下核按鈕或成為特朗普的下一個選擇,更讓人擔憂的是,特朗普近期的精神狀態“很不穩定”。
1月8日,美國國防部前部長佩里與核武管控組織犁頭基金會主席湯姆·科里納聯合在政客網站撰文,稱有關機制“過時、不必要且極度危險”,促請當選總統拜登改革現有機制,不要再讓總統享有控制國家核武器的絕對權力。同時文章呼吁拜登1月20日宣誓就職后,就應該退役“核足球”,并確保美國再也不會把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殺人機器,托付給一個會犯錯的人。

核武器擁有巨大的殺傷力,若被錯誤使用,后果不堪設想。
可怕的“核足球”
現在,美國總統所到之地,一定會有一個軍官拎著一個十分扎眼的皮包,這個皮包就是“核按鈕手提箱”,也被稱之為“核足球(Nuclear Football)”。
“核足球”是美國核力量的執行部分,在肯尼迪當政期間開始設計并裝備。“核足球”外殼用鈦合金制成,重約18公斤,設有復合密碼鎖,箱里安裝有衛星通訊設備,可以直接與美國戰略司令部聯絡。另外箱中還有核打擊實施后的緊急廣播內容流程手冊、預先設定好的打擊方案和打擊目標代碼冊——“黑皮書”(在冷戰最緊張的時期該代碼冊有蘇聯境內1.25萬個目標的詳細記載)、安全授權手冊、身份識別卡等物品。
美國總統可以使用“核足球”從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下達核彈發射指令。如果總統決定下令發動核打擊,他通常會向軍隊最高指揮官咨詢,以做出相應的選擇。隨后在“核足球”中,總統將正式確定各個選項,并利用自己獨有的密碼卡(稱為“餅干”)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即總統將授權實施核打擊。最后,指令會直接下達給美國戰略司令部,相關人員在確認后就會執行發射命令。據悉從總統下決心到導彈點火,陸基核導彈的反應時間可能只需兩分鐘,而戰略潛艇則大概為15分鐘。

美國軍官手提“核足球”,身后是美國總統專機。
特朗普帶來的“尷尬”
目前,美國憲法賦予總統發射核武器的唯一權力,對此國會不能干涉,而不論是五角大樓的高層乃至平民,無論是否同意,都必須傳遞總統的命令。而“足核球”以及相關程序更是讓發射核彈成為了美國總統的專利。
從客觀來說,總統掌握發射權在歷史上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當年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毀滅后,時任總統的杜魯門為了防止核武器落入軍方之手,在1945年10月3日就原子能問題向國會提交了咨文,呼吁制定原子能問題的國內國際法律,特別強調“首先而且是最為緊迫的一步是,制定國內政策實現美國范圍內原子能的控制,使用和開發”。1946年8月1日,杜魯門總統簽署原子能法案,規定除非總統親自授權,否則不得再投放原子彈,這也標志著美國原子能文官控制機制的最終形成。后來在美蘇冷戰背景下,先后出現了第一次柏林危機和朝鮮戰爭。在這兩次沖突中,美國軍方多次要求將原子彈使用權交給軍事部門,但原子能文官控制機制都成功經受住了考驗,兩次沖突中都沒使用原子彈。因此杜魯門文官政府的謹慎和理智態度所起的作用值得肯定。
但是特朗普的出現,讓美國的原子能文官控制機制面臨尷尬境地。盡管世人對于特朗普在任期間的各種“特立獨行”早已見怪不怪,但是其在大選結果出爐后的所為還是讓全世界大跌眼鏡。近日特朗普多次鼓動支持者聚集華盛頓,舉辦大規模抗議示威否決選舉結果,并導致美國國會遭遇暴力沖擊,致多人死傷。如此鬧劇不但讓美國一度為之自豪的“民主”成為了笑柄,也讓美國的核武控制機制受到質疑。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破壞民主、剝奪數百萬選民公民權”的行為,顯示出他在促進公共利益方面極度無能且缺乏判斷力,因此幾乎很難相信他能夠處理核彈問題。而隨著自己的政治生命即將結束,特朗普可能利用核武使美國與其他大國對抗升級的言論也不絕于耳。

美國“民兵”-3洲際導彈,一旦接到發射指令,其可在幾分鐘之內發射。
分享“核按鈕”切合實際嗎?
鑒于以上的顧慮,目前相關方可能已經采取了必要措施。其實嚴格來說,在發射核武一事上特朗普還不能“一手遮天”,按程序美國戰略司令部的司令在接到發射命令后,有權限判斷總統的精神是否處于正常狀態,如果發現總統精神不正常有權利拒絕總統要求。在拒絕總統要求的時候有義務告知總統還需要經過哪些既定程序可以發射核彈。而在當地時間1月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官方網站公開了當天佩洛西致民主黨人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她與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討論了關于特朗普掌控核武器的問題,后者已向她保證目前有相應保護措施,防止特朗普下令動用核武器。

美軍裝備的核炸彈。
在此次的文章中,佩里和科里納兩人認為任何人目睹國會騷亂后,都會覺得美國總統“精神錯亂”了,這不僅是對民主的威脅,也是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并借此進一步呼吁改革美國核武政策:1.將決策權由總統一人改為總統及多名“經挑選的議員”;2.美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3.退役陸基發射井式彈道導彈。
不過也應該看到,盡管此次佩里和科里納兩人選擇的時機可謂恰當,而且相比特朗普,拜登在核軍控領域也更為積極(在競選期間拜登誓言要推翻特朗普任期內制定的部分外交政策,并明確表示將尋求延期“新START”),但是要分享“核按鈕”甚至讓美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顯然不切實際。文官治國與保持強大核武庫的有效性是美國長期以來秉持的基本原則之一,美方一直強調,接受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會使得美國在重大利益或盟友的重大利益受到損害時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反而增加了使用核武器的風險。
同時一些美國專家也提出質疑:核武器發射程序只給了美國總統一人下達命令的權限,如果米利等美軍高層真的實際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將無異于政變。因此可以判斷的是,雖然拜登上臺后美國的相關核政策或許會有所改變,但是在該領域出現如佩里等人呼吁的大幅度轉向的可能性依舊非常低。
(作者系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