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我,留美文科生,讀書2年半,專業換了4個

2021-01-11 0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小海墨 爸爸真棒

有個段子說,學習、社交和睡覺,在大學里只能選兩樣,而如今的大學生怕是還得在這個列表里加上實習、考研、課外活動、戀愛等等。

過分充足的大學生活常常令人應接不暇,而“迷?!薄ⅰ皢省?、“壓力山大”等也隨之成為了留學生之間司空見慣的形容詞。

本文作者海墨是留美大三學生,在大三這一年她開始回顧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大學生活,才認識到對自己而言,最珍貴的依然是內心的興趣。

在這篇文章里,她將通過自己兩年間輾轉于不同專業,從一腔熱血報考心理學系,到探索特殊教育領域,再到最終定下公共政策和哲學雙專業的心路歷程,聊一聊專業選擇以及探究自我的重要性。

在正式文章前,和大家簡單交代美國本科教育選專業的背景。

由于美國本科階段為通識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又譯為博雅教育),鼓勵學生探索不同領域,培養擁有廣博知識和全面人格的人,而不限于培養專才。

對于美國大學本科生來說,所謂讀某一個專業,指的就是修夠某個專業要求的學分即可,并非固定。因此,不論是到了大二才確定專業,亦或是確定專業后仍可轉換專業,這是美國大學支持、鼓勵的行為。

01 。

心理學

從"滿腔熱血"到"如夢初醒"

高中畢業時,我一腔熱血地報考了心理學系。這是一門圍繞“人”展開的學科。大致來說,它通過實證方法(主流)來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邏輯,并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精神疾病的治療、教育、社會管理等等。

對心理學的選擇并非無跡可尋。從記事起我就是個喜歡讀書的小孩,比起去大自然里跑跑跳跳,或是思考生活中器具的工作原理,我更迷戀小說和史書,尤其熱衷于透過情節和事件去理解書中的人物。

而通過AP Psychology以及夏校課程初遇心理學的我,也正好處于對“人”最為迷茫的人生階段。

心理學家Eric Erickson曾把個體的心理社會發展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最為核心的任務。

青春期的核心是克服社會期待和社會角色帶來的混亂,建立起“我是誰”的自我認同;成年早期的核心則是在擁有自我的基礎上,和他人建立起穩定的親密關系。

這兩點很好地概括了我彼時的“頭等大事”。 處在從青春期到成年的過渡,我被“如何克服焦慮和自卑”、“內向性格如何自處”、“如何和他人社交”、“怎么才能和父母處理好關系”等等類似的問題困擾著。

在十五歲的年紀,我遠離父母來到了大洋彼岸的寄宿學校,更是經歷了一段從孤獨到抱團取暖,再到獨立自強的過程。學習心理學對于彼時的我而言,就像是對癥下藥。

高中期間,我受到過學校心理咨詢老師的幫助,也在學弟學妹面前做過“知心姐姐”,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溫馨。于是那時,我便希望能在未來成為咨詢師,幫助身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們。

同時,我來自于一個四線城市,深知社會中心理健康資源的缺失以及對于心理問題的層層誤解,更希望能通過學習心理學呼吁更多人關注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議題。

帶著這樣樸素且有些天真的想法,我進入了大學?;赾ore curriculum的設置,我在大一一年只上了兩節心理學系的課程,分別是發展心理學和量化分析。

前者大約是30個人的小班,后者是100個人左右的大課。隨著學習的深入,心理學失去了它“新奇”的加成,讓我開始更冷靜地思考自己對它的喜歡。

讓我如夢初醒的是量化分析課程。

先是學習模式。在100個人左右的大課上,很少能有與教授直接溝通的機會,上課也以宣講為主。相比這樣的上課和評分模式,我無比想念小班、自由發言的形式。

其次,鑒于它是一節量化方法的入門課,這門課的作業和考核中自然缺少了更有創造性的元素,而多以遵守要求,掌握技術為主。

我很明確地感到,我在學習這門課時沒有熱情,在學會這些內容時也體驗不到滿足。反觀高中,我最喜歡的都是與“文字”相關的課程,從文學課到新聞寫作,再到虛構創作,一直是我的快樂之源。

再是學科的方法論。這門課讓我開始正視心理學中“實驗”、“量化”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我一直被心理學中各種各樣的“理論”吸引,而完全忽視了這其實是一門科學,它注重方法,需要夯實的統計基礎,更需要通過實驗去驗證每一個假說。

而我幾乎選擇性地無視了實證對于心理學的重要性。離開了實證的心理學,不僅并非是主流,甚至是被實證主義視為偽科學的分流。

我對于“人”的興趣一直都沒有改變。但如果我對這門學科所需的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不感興趣,那我該怎么樣繼續下去呢?

02 。

特殊教育

探索另一種理想專業的可能性

在大學期間,另一個我曾認真考慮過的專業是特殊教育。通過大一開學時的volunteer fair,我機緣巧合地了解到了學校的特殊學生賦能計劃,并開始擔任tutor。

這個賦能計劃面向的學生同樣就讀于我們大學,但他們患有智能障礙,所以需要志愿者們為他們提供一些學習生活上的幫助和陪伴。

在一年半的志愿過程中我有很多觸動,我也幾度思考過自己是否該學一個特殊教育專業。

剛開始是因為羞愧。我尚記得自己帶的第一個學生,他不高,整個人瘦瘦小小的。和他交流的時候,他全程都會躲避我的視線,問他什么也只會含含糊糊地回答。

在和他的一對一輔導過程中,我經常感到如坐針氈,得不到回應令我感到非常尷尬,進度緩慢又讓我焦急,而這些負面情緒會演化成一種愧疚,讓我覺得自己并不稱職。

為了緩解這種感受,我考慮過讀特殊教育專業,去成為一位更好的老師。

后來則是因為被打動。有很多瞬間我還記得,比如說上文那位男孩,之后和他在路上偶遇,他一邊避開著眼神一邊沖上來擁抱了我。

還有后來帶的一個女孩,她特別健談,總是和我說她喜歡的動漫、電視劇,她自學的日語等等。她打字比較慢,有時候打得太累了,會半撒嬌般讓我幫她打。

她還和我談起她喜歡的男孩,滿溢著笑容。在和那位女孩的相處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友誼的存在。因為這些觸動,我也思考過去成為一位老師,和學生們像朋友一樣一起成長。

回想起來,我將一些關于“善良”、“責任感”的愿景投射在了這門學科之上。

在大一下學期的時候,我學了一門特殊教育的基礎課,了解了特殊學生的需求,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則和重要法案等。而在課外我也閱讀了一些相關書籍和研究,尤其是關于中國特殊教育的建設。

更深入的學習讓我對特殊教育有了一些更全面的了解,卻也讓我認識到,比起成為老師,我更想研究教育。

我最終沒有選擇這一專業的原因也是因為它非常注重field work,就是去走進課堂,積累教學經驗。細講起來原因有二:

第一是我覺得在本科階段做非常職業導向、實操為主的訓練還為時過早。我更感到自己的無知,希望能在這四年中讀更多書,學習更多知識。

第二是我做各種志愿者的經歷告訴了我一件事,善意對于專業/職業選擇并沒有那么重要??v然會有許多被打動的瞬間讓我想要“投身”什么事情,真正應該考量的卻并不是這份熱忱,而是能不能做好這件事本身。

誠然,每一個職業都有自己的職業操守,而有些職業的操守是格外需要善意的,但這卻不能代替專業性。或者不如說,善意不過是專業性的一部分。

如果我對教師本身沒有太大的興趣,而只是從片刻的感動之中汲取養料的話,我的熱情又如何能夠持久?我又如何能夠相信自己會成為一位好老師?

03 。

哲學

象牙塔的選擇?

我目前的雙專業是公共政策研究及哲學。

公共政策研究誕生于我對特殊教育的興趣,以及希望能夠進一步了解教育、健康、司法、環境等方方面面政策的心愿。

公共政策研究(Public Policy Studies)是我們學校一個綜合性的專業,除了一堆先決課程外(基礎統計、基礎數學、基礎美國政治等等)還要求修39個學時,算是比較多的,但優勢是選課非常自由。

距今為止,我利用它的高自由度學到了政治研究、社會學、歷史、經濟、金融、醫藥等各個專業的課,探索了方方面面的世界。受到疫情爆發后各類事件的影響,我目前專注于刑事司法政策,下學期還打算上一節非裔美國人研究的課。

另一個專業是哲學,這也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一門學科。

我和哲學的相遇可以說是歪打正著。和現在一些特別優秀的中學生不同,我在初中高中階段完全沒有接觸過哲學這門學科,連《蘇菲的世界》都沒讀過。

在大一上學期,我陰差陽錯地選了一節19世紀哲學,先讀了兩篇康德的經典入門文章,就開始讀以艱深著稱的《精神現象學》。在讀到懷疑人生的同時,卻也為我推開了一扇大門。

△《精神現象學》書籍封面

還記得在提交第一篇論文之前的一周,我可謂魂不守舍,被“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寫什么”的靈魂三問不斷敲打著。

提交論文的那一刻,我已經做好了掛科的準備,甚至在第二周約了輔導員討論要不要withdraw這門哲學。可就在我和輔導員見面的當天,我拿到了教授的評價,她給了我一個A。我現在還清晰地記得,看到成績之后,我開心地幾乎有些顫抖。

在走去輔導員辦公室的一路上,我都快要唱起歌來了,進去之后便突兀地直呼:“沒問題了,一切都很順利!不用討論退課了!”把輔導員搞得措手不及。

倒不是成績很重要,而是那個最初的A給了我一點信心,使我感到“自己不完全是個笨蛋”,所以才能夠繼續下去。

從開始接觸哲學到現在的兩年時間里,學習哲學絕大多數時候是個快樂的過程。我不怎么思考它的用途,它的前程,而只是純粹地讀書、寫論文。

我似乎是個很能浪漫化文字的人,時常能從書里得到羅曼蒂克的體驗?!皶r間”、“空間”、“意識”、“道德”、“美”等等,編織出得是一片巨大的葉子,而我就匍匐于其上,慢慢地窺探著交錯的脈絡。

哲學是一門非常龐大的學科,不得不說如今的我連“略懂皮毛”都算不上。不過學習它的過程確實有一種單純的、自在的快樂。

04 。

再說專業的選擇

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閱讀了一些美國本科生轉專業影響因素的研究,其中,有人分析了近年來本科畢業生進入職場后的就業率和初始薪資待遇,并由此劃分出了"高風險"專業,包括種族/性別研究、哲學、英語等。

文章指出,與計算機科學、商科、工程等更為practical(實用)的專業相比,高風險專業的就業情況有顯著差距。這些專業的學生更有可能選擇進入研究生院攻讀碩士或博士,以補償就業上的部分劣勢。

但我們又是否僅憑著就業、收入因素來確定自己的專業呢?

在我看來,選擇專業的過程中,就是在不斷自問:“什么對我而言是最重要的?”

有人說是經濟獨立,有人說是通過創業證明自己,有人說是繼續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有人說是堅持不斷地創作,有人說是家庭...沒有唯一的答案,也沒有唯一的道路?;蛟S在有些人的答案里,讀什么專業也根本不重要。

對我而言,重要的是學習知識,而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我想要學習什么樣的知識?”“我想要如何學習知識?”而目前,我最感興趣的便是閱讀哲學文本,在大量的讀寫中學習。

在選專業時,我有幾點建議:

① 在考慮學科內容的基礎上,也要了解這門學科通常的上課方式、考核要求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

② 挖掘自己想學習某個專業的深層原因,檢驗它們是否真的站得住腳。

③ 把自己生活中最喜歡做的事情列出來,尋找其中的共通之處。

④ 在沒有明確方向的時候,嘗試逆向思維,想明白自己不喜歡、不想做什么。

最后,關于“興趣”這一點,還有一些想說的。

在開始重視“興趣”之前,我時常被一個問題困擾:“我在做的事到底有沒有價值?”隨而陷入自我懷疑和痛苦。然而,我的誤區正在于我將事物本身作為實現價值的工具。如果我認為成為教師本身是有價值的,那這個問題就不用再問;可如果我只是將其作為“幫助他人”的工具,那我就需要面對兩個艱難的反思:

實現目標的潛在方式有很多種,我為什么要選擇目前的這一種?

我如何保證自己此時的學習能在未來實現這一目標?

我認為這道題只有兩種解法。一是肯定事物本身的價值,找到那些讓自己為之付出時間和精力而“無怨無悔”“心滿意足”的東西。

二是肯定自己的選擇,即哪怕未能實現目標、顆粒無收,亦能坦然接受。我強調“興趣”,其實是選擇了第一種解法。

之前劉瑜教授發表了《普通人》演講,她所說的“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與我的想法有一些殊途同歸。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認識自我”就是第一種解法,而“接納自我”是第二種。

在高度競爭和單一成功觀的大環境之下,“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是必要的出路。而在個人層面,這同樣是動力的源泉和抵御存在危機的港灣。

原標題:《我,留美文科生,讀書2年半,專業換了4個》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山县| 教育| 大埔县| 龙陵县| 成武县| 边坝县| 汤阴县| 盖州市| 湄潭县| 新建县| 建始县| 黔江区| 大余县| 西吉县| 张家界市| 武陟县| 铁力市| 塔城市| 绥棱县| 泸定县| 庆元县| 安阳县| 灵川县| 古浪县| 南开区| 麻城市| 扶风县| 桃园市| 高要市| 都兰县| 沁水县| 句容市| 无棣县| 广东省| 平度市| 保康县| 临沭县| 东山县| 衡南县| 邵武市|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