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祝寶良:注意宏觀很好、微觀不好、同比很好、環比不好等問題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首席經濟師祝寶良提醒,2021年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可能存在“宏觀很好、微觀不好”的現象,即宏觀經濟數據表現較好,而就業、小微企業生存情況仍面臨較大挑戰。

祝寶良是在1月8日的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2021中國經濟預測發布與高端論壇”上作出以上表述的。在當天的論壇上,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對外發布了今年我國經濟預測數據,預計2021年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
祝寶良表示,從GDP增長來看,目前很多機構都認為2021年我國GDP增長速度在8%以上,與GDP直接相關的指標例如財政收入等也將有較快增長。
祝寶良提醒要注意“同比很好、環比不好”的現象。祝寶良稱,受2020年的低基數影響,2021年我國經濟會出現補償性增長。他假設2021年四個季度環比都為零增長,那么2021年經濟增長速度也會反彈到6%左右,也就是說6%這個速度是“躺著就能完成的”;如果考慮到生產能力的上升,假定2021年四個季度環比保持在1.4%左右的增長速度,則2021年經濟會反彈到10%左右。
祝寶良稱,要注意環比增長和同比增長之間的這一差距,也要考慮到2021年經濟發展的基數問題,以及2020年采取的宏觀調控政策的滯后效應。
祝寶良表示,與GDP不那么直接相關的指標增長可能沒有那么快,比如就業情況、收入分配情況。
“就業是最大的問題,只有通過充分就業才能解決收入分配的問題。”祝寶良表示,今年我國經濟一個很大的特點在于宏觀數據很好,但微觀數據較弱。例如,從往年來看,每一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能帶來約200萬人新增就業,但今年未必能達到這個數字。這也意味著原本經濟指標之間的關聯性在疫情背景下產生了失靈,需要更多地從小微企業生存現狀、就業情況等現實方面著手分析宏觀經濟對策。
在論壇上回答澎湃新聞(www.kxwhcb.com)等媒體提問時,祝寶良表示2020年以來我國采取的宏觀調控政策仍會對2021年經濟起到推動作用,其中一季度經濟增速或將達到兩位數。但在數字加速的同時,他表示要注意不要給我們的結構帶來嚴重的破壞。這就是說,如果居民收入下降與投資回報率下降,將直接影響消費與投資。
他認為,2020年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保持宏觀經濟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也就是在強調宏觀和微觀經濟工作的協調,希望“政策不要轉得太快”。
“2020年經濟產生的最大沖擊體現在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祝寶良表示,由于一些關鍵設備和零部件如汽車芯片進口出現中斷,加上減稅政策很難持續,小微企業面臨融資難、生產難等問題。
他分析稱,我國雖然目前中等收入群體有4億人左右,但同時個體從業人數達到約1.8億人,還有大量農民工、私人工商業從事者,這些群體受到疫情影響更大、時間也更長。疫情后金融、房地產等行業恢復較快,也是更多惠及中等收入群體。因此,對于小微企業、個體戶,應進行結構性、針對性的幫扶,例如延長對于小微企業增值稅減免政策的期限、增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
祝寶良同時表示,我國在率先復工復產的背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保障結構性的良性增長。即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著力點放到了生產端,通過保企業來保就業,通過保就業來穩定需求。他預測,2021年制造業投資增速與消費增速將可能快于GDP增速,特別是消費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意味著基于經濟的恢復增長和新冠病毒疫苗的普及,我國需求結構有所改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